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玻璃思考(一)
2023年从玻璃上还是赚了点钱。二季度下跌的时候,觉得不应该跌这么多,然后入场做多,越跌越买,中间亏了好多。然后终于上涨,赚了点就撤退了,没有吃到全部的涨幅。后来意识到当时的交易方法是不对的。以后不能再这么做了。
但是不这么做之后,就不会交易玻璃了。此后一直没有交易。
2024年,等着补库大幅冲高后做空,到目前还没有等到。
前两天基于该认识:“”玻璃的波动主要来自帆动,少部分来自风动。近一年来,帆几乎没动,也很少有实质性的风……”,试图去找到捕捉心动的方法,后来觉得只有这个是不够的。
于是开始新的琢磨,越琢磨越多。发现本文一篇微博写不下,而且好多东西一时找不到答案。所以就分成个系列。
一、2023年的九月和十月
9月7日至10月26日:
库存从4103.6到4065.8。
文华现货从1995到1980。
1月合约从1745到1623。
有分析师用昨日玻璃产销下降来解释今日玻璃期货的下跌。这种解释对于单日走势是对的。
但是拉长时间看,玻璃产销下降导致了玻璃期货下跌。但玻璃产销上升却并没有导致玻璃期货涨回来。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两个月下来,库存基本没变,现货价格基本没变,期货价格跌了。期货价格跌了是因为市场预期不好,这种预期不好或许部分来源于旺季没有表现出去库。
接下来的问题是:
1、库存为什么没变?
2、从九十月份线性外推11、12月份有效吗?从2023年春季和秋季两个案例来看,都无效。
3、这两次期货价格都在旺季开头跌了,然后又涨。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况,期货会怎么表现呢?头疼。
二、2023年的11月和12月初
10月26日至12月7日:
库存从4065.8到3287.9。
文华现货从1980到1870。
1月合约从1623到1898。
需要说明的是,12月8日开始期货有所走弱,后面的部分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在这段时间,期货价格体现库存变化,而非现货价格变化。现货价格和库存表现脱离常态,即不是库存降现货价格涨,原因在于库存降是由于现货降价促销导致的。
那么问题在于,库存为什么降了呢?
表需不等于真正的消耗,这是认识玻璃行业的难点。
那么深加工订单量可以表征玻璃消耗吗?去年的情况看,从年初到年尾(除了12月后半部分),订单量一路上扬,几乎翻倍。表需因为有补库去库,所以,一时的表需不等于消耗,但是拉长时间看,上半年表需和下半年表需差别也没有那样大。说明就算订单量可以表征消耗,但绝不是同比例的。
除了消耗之外,就是补库去库。
2023年10月份到12月份深加工原片库存天数逐月走低。
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贸易商可能补库了。
在2023年春秋两季反季节性需求表现上,究竟有多大比例的原因是消耗反季节,有多大比例的原因是淡季贸易商补库,旺季贸易商去库呢?
三、最近一些认知进展
有些话直接从前面的微博拷贝,没有编辑。
1、玻璃期货对宏观政策的反映
焦煤现货不反映宏观。焦煤期货反映宏观。
然后呢?可能焦煤期货对宏观的反映的走势只是个脉冲,然后就恢复原来的轨迹了。如果现货向期货靠拢,那也是巧合。
2、如何判断集中补库的可能性
1)
通过今年的观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评估补库的可能性:预期、价格。(现货市场)预期是主要的,如果预期好,补库可以把价格补到天上去。
本节的补库不是指一般的、克制的补库,而是指那种放浪形骸的补库。
2)
今天读机构玻璃周报,看到下面这句话:下游深加工订单天数小于原片库存天数,补库预期回落。
我前面的微博谈到评估玻璃下游大幅补库的可能性的方法:看下游预期及价格。
但我们怎么知道下游的预期呢?还是听机构们说。凡是信息经人倒手准确性就下降了,所以,这句话倒是挺有趣,提供了评判的一个方法。
3、如何评估出台大幅提升竣工政策的可能性
对政策取向的理解:不救买了lwl的消费者。
4、期现
好时为坏时埋下伏笔。
四、竣工需求预测对交易的意义
就在本文写作之前,我还把竣工需求预测作为交易玻璃的基本要素。
但深想之后发现:恒大之后玻璃需求回落,该因果关系成立,同时也为大家所预见。
但后来市场通过预测竣工并进而预测玻璃需求的活动就没对过。我认为有多方面原因。
1、竣工需求占玻璃需求比例已大幅下降。家装之类的目前没有预测方法,只有马后炮。
2、延后竣工项目的施工进展也是雾里看花。
所以,再把这个当成主要交易基础恐怕已经不合时宜。
着急出去遛狗,就先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