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成为别人站立的肩膀——谈分享知识的初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分享知识,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是免费分享。

首先,没有任何人的知识是完整的、全面的,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出去,意味着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特别是经济和投资领域,即使是主流的、逻辑严密的理论和规律,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问题。投资本质上是一个概率游戏,知识再丰富的人,预测经济情况十次有九次是错误的。神仙如巴菲特,如果把他投资过的所有公司都列出来,统计一下,80%的投资也是失败的。但这并不妨碍他赚钱,因为剩下的20%给了他超高的收益,让他成功登上亿万富翁的宝座。财富领域,“二八定律”不但永远适用,而且会变得越来越集中。

其次,知识必然带有立场。我们都希望没有偏见,但这个世界不是这样运行的。屁股决定脑袋,是大部分时候的常态。有黑就有白,有好就有坏。分享知识的人在获得一方支持的同时,必然会获得另外一方的反对。如果支持者和反对者能够达成平衡,那还算和谐。但显然人们在反对时用的声音和力量,会比支持时更大。

最后,知识是理性的,天然违反人的感性思维。尤其是投资知识,经常需要多问几个问什么,然后往深层次的机制里面找答案。这种复杂性,让很多人难以接受。所以,巴菲特说投资最重要的是理性。个人投资者之所以亏多赚少,根本原因还在于不理性。复杂的投资知识,有的人可以看懂,有的人看不懂。看懂的人,挥一挥衣袖,翩然而去;看不懂的人,污言秽语大声鞭挞。

过去,经常有朋友劝我把自己写的文章分享到各个自媒体平台上。比如头条、百家号、雪球、财富号等,但基于以上原因,我分享知识的热情已大大降低。我发现,除了公众号,其他平台都不适合发表一些具有深度的分析文章。说到底,大部分人可能更需要的不是理性,不是那些逻辑和数据,不是投资知识,而只是情绪支持。

我们都需要情感支持,这毫无疑问。但我更想通过知识,实现最终的美好结果,而不是在失败时给人以安慰。我之前帮人打官司时,始终把给客户拿回多少钱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致力于把顾客哄开心。后来,我离开了那个行业,因为我感觉行业的发展与我的初心有了背离,再待下去会很不开心。

我提供法律服务的费用标准为1000元/时,不高也不低。但现在分享知识,收入为零,而且因为大部分人的恶意评论和投诉,净收益显著为负。从这点看,知识分享显然是个不好的生意。除非打一些擦边球,否则很难盈利。

纵观美国股市二百年的历史,他们也是从混乱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我认为国内的股票市场,未来也会更加完善。但这个过程并不能自然发生,而要靠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改进。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声音很高,但力量很弱。遇到利益受侵害,很少有途径能得到赔偿和救济。大部人只能忍气吞声,自嘲一句“愿赌服输”。这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我目前之所以免费分享知识,目的就是想改变这种风气。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和分析,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来到这个平台,为树立国内股票市场的股东文化贡献一份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用来保障个人投资者的权利和利益。目前,我还没有想好这个平台具体是什么形式,未来大概率会以有限责任公司的模样出现。

物理学家牛顿曾说:“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希望,通过分享知识,能够让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能够站在我的肩膀上,登得更高,看得更远。

以上就是我分享知识的初心。现在的状态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招商银行(SH600036)$ $万科A(SZ000002)$ $格力电器(SZ000651)$

全部讨论

我认为很多争论是没必要的。每个人获得的信息不一样,假设逻辑推理没问题的话,结论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不经常调研企业,基本上全靠公开资料,也没有内幕消息,所以我对股票要求的安全边际很高,必须大幅折价我才会买入。
$招商银行(SH600036)$ $中国平安(SH601318)$ $宁德时代(SZ3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