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上一个交易日的大盘分时图)

人人都想成为有钱人,但是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清晰的路径,只是单纯的想法而已,所以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有钱人!今天我就讲讲这个话题:虽然我不能算大富豪,但是作为一个从最底层穷苦人家出生,完全靠自己,用10年时间进入财富相对自由的阶段,还是有一定的经验值得大家参考。套用某大佬的一句话来说,我能做到,中国80%的人都能做到!因为我没有名校毕业,也没有特别聪明的智商,更没有过硬的家底,甚至我们家属于贫困层次。那我跟普通人有什么差别呢?直到最近我才真正明白,这个差距就是“认知”!

我前段时间听到字节跳动的老板张一鸣的一个演讲: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认知!怎么理解?意思是说,当你认知能力到什么程度,你就能最终到达什么程度。张一鸣的意思,只要你认识到这个事情可以做成,那么就可以缺什么补什么,最终都会实现。张一鸣几年后翻出当年的PPT会议材料,当下都已经成为现实。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几年一路走过来都是按照当初的初心完善过来的,而不是当下什么热做什么。跟风只会沦为炮灰,只有不断完善自己认定的东西才能厚积薄发,最终实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张一鸣这样的创业者的高度是更高,他认定要做“机器推荐”这个事情,这种认定是笃定,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放弃,所以才有了领先全世界的抖音、西瓜等短视频的推荐算法。认定目标后就是缺什么补什么,不仅仅自己补,最重要的是搭建团队来补,所以张一鸣创业这10年面试了2000多人来招优秀的人才补自己的短板。你说要论实力,百度腾讯肯定比当初的今日头条强100倍,那为什么它们没有做起来,今日头条却做起来了?主要原因还是认知能力的差距(李彦宏和马化腾在这推荐算法方面的认知远不如张一鸣),这个事情连互联网风投之王沈南鹏都公开承认自己的认知不足,当初张一鸣去找他投资,他认为这个机器推荐做不起来,所以错过了头条的早期投资。

3年前我做闯货的时候就认知到这个价廉物美,简单购物是未来5-10年电商的主要形式,我相信这方面马云和刘强东的认知没有我深刻(虽然他们实力强我一万倍)。我有了这种深刻和坚定的认知后,就缺什么补什么,建供应链、建团队,用三年时间从无到几亿,我相信各位老粉都是见证了闯货的发展壮大,你们还会见证闯货的辉煌。虽然前进中还有很多不足,但是不影响大趋势的发展,只要保持初心,用心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有一个优秀的团队,肯定会越来越好。我可以很自豪地说,现在的闯货可能还有很多人看不起,但是再过3年一定是中国电子商务不可忽视的一个平台,这完全是从我一个人的认知开始的伟大事业!

我们再回到投资领域,当你认知到通过“慢”的价值投资可以“发财”,你就不会被短期的投机机会所诱惑,更不会陷入倾家荡产的境地。有人说价值投资太慢,说巴菲特到60岁后才赚了人生99%的财富,也就是巴菲特活到了60岁才赚了人生的1%财富,这价值投资没意义,人都到60岁了有钱也没多少时间可花了。有人认为,钱少的时候就应该投机,搞到一把大的就开始慢慢投资。这种认知就是真正的无知,会害死他一辈子。首先,巴菲特并不是到了60岁后才很有钱,而是他一直很有钱。其次,巴菲特的人生是一直在快乐中生活与工作,他自己说,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般投机分子不但没有赚到大钱,还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你们说这种人生体验能够相提并论吗?

1950年改变巴菲特一生的一本书《聪明的投资者》,就是因为这本书提升了巴菲特对投资的认知能力,才有了后来的伟大成就。可以说,没有这本书,巴菲特肯定不会那么成功。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认知,而认知唯一的途径就是来自广泛而大量的阅读,也许不经意的一本书一句话改变了你一生的命运。中国有个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巴菲特跟张一鸣一样,当认知到一定程度后,缺什么补什么!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认知是深刻而坚定,甚至用一生去追求,并不是听说什么赚钱抓到什么叫认知。所以必须通过自身的学习,消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后才能深刻而坚定。

1950年的巴菲特只有20岁,也就是20岁的时候巴菲特已经清楚自己这一辈子只喜欢,也只从事价值投资。而且坚定地认为自己未来通过投资会很有钱。所以他为此付出很多努力去补自己所缺的东西。一开始巴菲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后来才转学去哥伦比亚大学学经济学,就是奔着写《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的格雷厄姆,为的就是继续补他所缺的知识。巴菲特后来还去过纽约金融学院学习过,这种如饥似渴的学习才有很深的底蕴受益一辈子。

1951年,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他不是去找一份有“钱途”的工作,而是希望为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无偿工作,继续补充自己不足部分。遭到老师格雷厄姆拒绝后,才无奈回到家乡,但还是从事了跟投资有关的股票经纪人的工作。期间三年时间,巴菲特并没有放弃为老师工作的理想,不断地写信,诚意终于打动了格雷厄姆。接到通知的当晚巴菲特就动身前往纽约报到,连工资也没问。此后的两年要不是格雷厄姆的基金解散退休了,他肯定还会继续为老师工作。虽然这两年巴菲特才拿1000元/月(你们要想到那个年代的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但是投资能力大大地提升了。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也给了巴菲特丰厚的回报,1956年巴菲特已经拥14万美元,这个数字折合成现在至少是4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500万。一个26岁的小伙子,没有任何家庭资助的情况下,凭自己的能力赚到了2500万人民币,已经相当了不起了。我记得我是在26岁那年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人民币,感觉也挺满意了,跟巴菲特一比弱爆了。所以再也不要说,价值投资很慢了!

我想告诉大家一点:巴菲特虽然靠投资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他的第一个1万美元却不是靠投资取得的,而是靠从6岁开始做小生意,把可口可乐、口香糖拆开包装零卖,送报赚钱,当高尔夫球童赚钱,还有购买弹球机器放到生意好的商店里分成收益等等。当初的1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0万美元,也就是200万人民币。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你还没有200万人民币,你的精力应该花到现实中去努力工作和寻找实体的赚钱机会,而不是拿这点可怜的几万元想到凶险的资本市场里博弈发财,大概率是颗粒无收。我实话告诉大家,我的原始积累也是依靠各种“小生意”所积累,然后遇到了2006年大牛市购买基金资产翻翻,然后就变成了百万,之后才开始自己做投资。在你还没有钱的时候,赚钱最快的方式不是股市,而是工作和创业。等你有钱了,拿一部分资产去做长期投资,心态也好了,赚钱也不急,才能赚到属于你认知范围的钱。我最近一直再思考,我所经历的创业经验应该可以帮助到很多人(身边已经帮助了不止200人),我在考虑要不要通过直播唠嗑的形式,有空跟大家聊聊创业,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主要不清楚大家需求有没有?你们别看我一做闯货“轻松”成功,其实背后是我20年的创业经历和核心团队10多年的创业积累才有闯货的今天。我们走过的这些弯路,其实对大家会很有启发,如果你们有这个需求,我和闯货的创业核心团队成员都可以无偿分享给大家!

最后总结一句话:做好原始积累,提高认知,缺什么补什么,你迟早会成为有钱人!

以下内容仅供短线参考,价值投资者请忽略

大盘指数今日收阳概率80%

压力位:3595点附近

支撑位:3565点附近

量对比:大盘今早每分钟成交约60亿(上一个交易日约65亿),成交量萎缩

创业板指数今日收阳概率80%

压力位:3530点附近

支撑位:3470点附近

量对比:创业板今早每分钟成交约40亿(上一个交易日约50亿),成交量萎缩!

今日操作建议:短线、中长线均持股不动!指数基金正常定投!

全部讨论

2021-11-30 22:44

想听听,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