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伪团座的大文章,我认为能理解的5年一次的大机会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3

养猪产业升级下的资本传奇

昨晚新希望发布投资者调研纪要,公司表示正在加紧产业升级工作,特别强调对生产方式存在迭代的重视。

猪产业升级和其它产业升级的区别很大,很多产业升级是体现在最终产品升级上,作为投资者同时是消费者,可以清晰的看到产品升级后模样。比如,智能手机替代传统功能手机,其手机功能有了很大进步。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功能,因此诺基亚作为传统功能手机的霸主很快衰败在手机历史舞台。苹果公司一度拿走了手机全行业90%以上的年利润,至去年还保持着全行业86%总利润份额。

这里产生了两个疑问?

1,产业升级是全行业的升级,难道摩托罗拉不能升级吗?

答案:能,但不掌握核心升级技术储备,升级比登天都难。升级代价过于巨大,公司经营层面无法承受。最终被迫基本退出手机市场。

2,其它智能手机商,出货量也很大,三星常年销售量排名第一,国产手机小米去年一年也能有1.2亿部销量。难道只有苹果可以享受到产业升级红利吗?

答案:是的,小米一部手机的利润只有几十元,最可怜时只有一部14元利润。小米并不掌握产业利润的核心技术。苹果一部手机利润远超1000多元。小米除手机外还有其它产品贴牌业务,用雷军上市之初的话,小米市值应该等于苹果市值➕亚马逊市值。遗憾的是目前市值只有2000亿港币。而苹果和亚马逊市值分别超过7万亿人民币,苹果最高接近8万亿人民币市值。单台手机高利润是苹果的核心价值优势。

关于养猪产业升级的两大区别

1、养猪行业的产业升级并不是能看到产品的差异化,而是生产方式的升级。从生产方式重新定义行业。就是从农业养殖提升到工业生产。把猪这个产品从农业品重新定义成工业品。这和苹果重新定义手机功能基本一样性质。都是一次重新定义本产业的革命。

最先拥有产业升级技术优势的公司,会有相当大的产品利润优势,从而创造更多现金流用来扩张市场,和加固自身技术优势的护城河。让后来者很难从资金、技术上追赶。苹果就是靠丰厚的利润率完成了伟大,其地位无可撼动,股价连创新高,一次大型资本盛宴,连从不碰科技股的巴菲特都被颠覆到重仓持有,其持股组合市值占比第一。赚取了丰厚利润,继续书写股神传奇。

猪行业产业升级也是单头利润率优势的加固,也同样是用更先进的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加固成本优势。用赚取的更多自由现金流再投入,完成产能扩张和高筑成本优势的护城河。行业产业升级的领军企业也完成了资本一次大型资本盛宴,从上市以来两市同期上市公司中涨幅第一,高于伟大茅台涨幅。2015年股灾以来,也是两市涨幅第一。

2,猪作为产品毕竟还不是工业品,这一点让很多人困惑。手机是工业品,可以不受任何养殖时间限制的迅速组织工业化生产,在短短一两年内产能完全覆盖市场,诺基亚作为落后产业代表迅速被踢出市场。

养猪行业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产业升级公司对落后产能的替代。而只是时间问题,其替代方向不会改变。

猪瘟虽然加快了落后产能的退出,也大大提高了先进产能的成本优势和更高利润率,但在产能替代方面还需要时间。并不能像一般工业品一样迅速完成替代。

同样是养殖行业特性,落后技术产能要想升级,也需要时间积累技术,积累资源,处理原有落后产能资产。这些也不能像完全工业品制造企业一样容易获得,必须要一栏一栏猪的养,农舍养几头猪,几千头,规模工业化几万头、甚至几十万头猪场的技术要求差距巨大,并不能在实验室完成。只能用时间去实践获得。从而完成技术和成本效率的提升。没有几年时间也很难做到升级。

因为猪产业的特殊化,很多投资者看不清产业升级清晰的样子。甚至就没有产业升级的概念。但这是投资逻辑的核心。没有就不能有完整的赢家逻辑。

假如诺基亚作为当时落后产能的代表,仍然高举债,加速扩张的生产。我想任何投资者都会觉得诺基亚疯了。猪产业,特别是作为落后产能在猪瘟下的风险,成本劣势更加明显之下。还在加大负债,加速扩张,其本质也是疯了。

猪产业升级的当下,有的企业把新技术应用,大批招揽跨界技术人才为核心。有的企业还在大肆举债,四处扩张落后产能。其反差之大,让人眩晕。无论时间需要多久,产业升级替代之路最终会走完。

每次某个行业产业升级都会带来一次资本盛宴,也都会留下一段资本传奇。苹果的资本盛宴还在续写,猪产业的资本故事也还在慢慢讲述。

人生没几次能碰到传奇般的资本故事,最多三次,也许只有一次。但真正跟着故事走完的很少,也就是少数人能在股市赚钱的那些少数人。真正投资者作为投资仅此一条的赢家之路,也是巴菲特正在走的路。

本篇不适用投机思维者,关心短期股价涨跌者,关心明年每股盈利来计算股价者。请各位绕道,实难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