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创始人瑞达里奥《穿越债务危机》全译(60)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本节核心摘录

1. 潜藏在平均值以下的债务危机:由于债务泡沫在刚刚出现时只是活跃于一个或某几个市场,所以往往在平均值的掩盖下糊弄过去,只有在针对关键领域做各种各样的前瞻性金融压力测试时,才能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即这些债务泡沫是如何不断积累,并在难以为继的时候爆发风险,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冲击。

------------------------------------------------------------------------------------------------------------------------

往期翻译合集请前往

桥水瑞达里奥《穿越债务危机》全译合集

------------------------------------------------------------------------------------------------------------------------

案例分析:美国2007年大次贷危机之一

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泡沫初现(1)

这一章节将对美国最近发生的一次大型债务危机——次贷危机进行详细回顾,主要回顾期间是2007年到2011年。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既用到了“长债务周期”一章中的诸多参考资料,也关注到了在这一时期发生的诸多细小事件,因此请关注本案例中的这些细小事件和模板中所叙述的理论框架式如何互相对应的。例如,当你读到住房贷款证券化并形成资产池时(会发现很多令人深思的现象),如投资银行杠杆的节节攀升,各种各样衍生品交易量的迅速放大,你可以将这些现象看作是在监管盲点和无保护区域提升杠杆的新方法。如果你没有办法对这一案例当中所牵涉的具体事件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联想和链接,你就不会意识到这些债务危机案例是多么的相像。

在回顾这一案例的同时,我希望你能想象自己就是这一事件的亲历者,从而获得共鸣。我鼓励你在每一个章节都将自己想象为投资者或者是政策制定者,为此我将以周为频率向你线性的去叙述这些事件,同时在每一页都展示出对应的新闻内容(大多来自于《纽约时报》)。我也将展示部分桥水基金每日观察的内容,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我们是如何思考的。但是我不会向各位读者展示我们当时是如何进行投资头寸调整,因为我们的做法属于公司机密。由于涉及的内容众多,我们已将其尽量简化,读者可以直接阅读标黑的部分来进行了解。

泡沫初现:2004-2006年

在典型债务周期的早期和较为健康的阶段,债务规模的增长和收入的增长基本上是同时同幅度的,因为通过债务方式所募集的资金大都用到了那些可以产生较快收入增长的经济活动上。债务和GDP的比值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这一指标,我们可以了解上述事件的发生是否维持了相对的平衡。不过这一指标同时也是比较粗糙的,因为根据这一比值所做出的相关预测大多比较模糊。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美国的债务GDP 比值只是增加了一点点,这一时期的国民收入增长较快,失业率也相对较低。2001年由于货币政策收紧,经济进入衰退,互联网泡沫破灭,911恐怖袭击发生,上述种种迫使美联储降低了利率,基准利率一路从6.5%下滑至1%。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彼时的美国基准利率已经离零利率非常之近,利率的大幅下滑刺激了居民的借款和消费行为。这使得二零零一年的衰退期非常短暂,尽管不甚明显,但是这场衰退为其后的泡沫期已经埋下了伏笔,(不出所料)泡沫在2004年到2006年快速的形成

在这一时期,从各个角度来看美国经济都在蓬勃发展。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维持在3%到4%之间,通胀率介乎于2%到3.5%之间,虽然通胀率比预期的要高一些,但是从传统的视角来看并没什么可担心的。同时彼时的经济已经进入了周期的末尾阶段,因为产能的边际限制已经开始展现(例如GDP的缺口是2%,然而需求的增加量是高于产能的增量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杠杆的催动下一片繁荣。

当时美联储将关注力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率、通胀以及GDP缺口,对债务增速的关注明显就少一些。其后美联储实施了渐进式加息,基准利率从2004年的低点1%逐步升高至2006年的5%。

(然而)加息并不足以让资产不断高估的步伐停止下来。2004到2006年之间,标普指数上涨了35%,上市公司盈利成长了32%。尽管年均成长10%的数据确实非常出彩,但是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时期相比,仍然尚未恢复元气。经济蓬勃发展,通胀率很温和,资产价格不断提升,人们感受到经济再次回到了“金发女孩儿”的时代——既不萧条也不过热。债务与GDP的比值在这一时期维持在12.6%左右,这种时候往往就是泡沫开始滋生的时候,原因是央行过分关注于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虽然我们不能说这样是错误的),而并没有对借贷买入投资性资产的行为给予足够的关注。

由于债务泡沫在刚刚出现时只是活跃于一个或某几个市场,所以往往在平均值的掩盖下糊弄过去,只有在针对关键领域做各种各样的前瞻性金融压力测试时,才能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即这些债务泡沫是如何不断积累,并在难以为继的时候爆发风险,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冲击。

------------------------------------------------------------------------------------------------------------------------

@不明真相的群众 @今日话题 $中国平安(SH601318)$ $道琼斯指数(.DJI)$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