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一些造车新势力组团求中国资本“救命”|汽车预言家|汽车预言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 | 张坤

●●●

3月1日,克罗地亚电动汽车企业Rimac创始人对外表示,保时捷等公司即将对Rimac展开新一轮投资,总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3亿~1.5亿欧元(约合10.18亿~11.75亿元人民币)。

Rimac是欧洲老牌新能源造车企业。除了接受保时捷的投资之外,Rimac此前还接受了中国骆驼股份3000万欧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投资,并在襄阳建立了合资工厂。

Rimac与骆驼集团在华投资公司为湖北疫情捐赠物资

截止目前,来自中国的骆驼集团仍然拥有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超过19%的股份。而骆驼集团的投资,也创造了迄今为止克罗地亚科技类企业收到的单笔数额最高的外国投资。

中国资本拯救世界新能源造车企业,这不是夸张的表达,而是一件正在发生的故事

德国邮政旗下的Streetscooter新能源汽车公司

2月27日,媒体披露万向集团和奇瑞正在竞标购买德国邮政旗下的Streetscooter新能源汽车公司;1月27日,珠海市宣布参股海外造车新势力企业FF;而在更久以前,海外造车新势力Lucid Motors与EVELOZCITY同样收到了来自中国的资本助推……

究竟是中国资本找到了这些海外的造车新势力,还是这些海外的造车新势力主动接触中国资本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明确的是,当下的中国资本正在一波接一波的和世界造车新势力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2014年,几乎与中国风起云涌的造车运动同时,海外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聚焦新能源的新造车企业。

他们打着氢燃料、秒杀特斯拉的高性能、美国最受欢迎的车型等概念,在过去的时间里掀起了丝毫不亚于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风浪。

德国e.GO

Nikola、e.GO、Apex、Hopium、CanooArrival、Lucid Motors……

如果不是依赖搜索引擎,这些拗口的造车新势力很难被外界所熟知;远在东方的中国市场,更不可能对这些企业形成较为客观的认知。

融资、建厂,发布新车型,这些造车新势力要做的事和我们曾经见过的一样,最终目标都是将努力将车辆推向市场。

和“最惨的”李斌一样,将产品推向市场同样要接受“九九八十一难”,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钱

“一款汽车就差一个门把手没有准备好,其他各个环节都已准备就绪,最后所有其他部门的人都得停下来等待这个门把手。等待的价格是非常高的,一天可能都是千万甚至上亿,那么再多的钱很快也就烧没了。不烧个 200 亿根本别想造车”。李斌曾经用一个残酷的例子形容造车所耗费的金钱与资源,这同样适用于每一家造车的初创公司。

来自美国的造车新势力尼古拉CEO公开表示,“在接受通用的注资前,我们连买饮用水的钱都捉襟见肘。好在通用的投资,让我们走出了最为灰暗的时光”。

尼古拉是幸运的,至少通用选择了相信他。在海外科技公司的迟滞与传统汽车企业经营的疲软的大背景下,不是每一个海外造车新势力都有尼古拉这样的幸运。

“找到多少钱可以烧?”这是扼住所有造车新势力喉咙的关键之手

钱在哪里,造车的未来就在哪里。自古以来,资本的触角总是先于市场的认知。

自2009年的十城千辆开始,十年时间内,中国用超过千亿的资金补贴打造了一个超14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诞生了蔚来小鹏理想一类的造梦工厂。

“但凡投资造车新势力的,没有不赚钱”。这是最近火爆全网的基金投资人张坤在不久前针对新能源汽车给所有投资者的建议。

先上车比上好车更重要,这是过去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带给中国资本最大的感触

“我们必须要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新能源市场)有所耕耘”。自2016年以来,海外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将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附带自己的势力描述翻译成中文在国内传播。

这其中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从2012年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累计吸引了超万亿的资本。仅2020年,国内造车新势力就获得了超过千亿的融资。而在不少机构预测中,这一融资体量还将继续增加。

在海外造车新势力看来,中国资本愿意为每一个窒息的梦想投资,这句话不知道是褒还贬。

汽 / 车 /预 / 言 / 家

文字由汽车预言家原创,转载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