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20喜欢:21
$上海机场(SH600009)$
我之前买上海机场,觉得这个股是典型的区域垄断加优质流量变现,同时还有永续性,2023年也是疫情的反转年;因此我加到第二重仓!
但非常遗憾的是,23年疫情后,业绩依然很差,今年一季度也一般,昨天的股权激励出来,大概率2027年之前业绩都不会突破19年的50亿!
我分析原因有两点:
第一,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电商都在疫情期间加速崛起,同时疫情也影响了更多人网购消费习惯,特别是京东,天猫上卖的都是正品,无独有偶,中国中免也开通了网购!
我曾经特意对比过,上海机场的香化产品,和中免或者京东的价差非常小,我朋友出国时,我还提醒他要不要在机场买点免税品送人,朋友说,机场的很多商品都印有免税字样,送人拿不出手……
第二,中国中免在疫情期间,不仅开通网店,还在全国各地,如海南,市区都布局免税区,正如上海机场董事长自己所言,过去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因为我始终认为,上海机场是高端流量变现,因此总是抱着希望,譬如奢侈品业务,但事实是上海机场疫情后的业绩反转依然非常乏力!隐隐约约感觉到上机在商业的护城河并不深,虽然有高端流量,但卖的免税商品,在消费习惯和互联网的冲击下,其护城河是非常非常浅的……
我说疫情是检验企业的试金石,看看疫情期间和之后的大秦铁路和京沪高铁的业绩,就可以看到谁才是真的刚需,谁才有真正的护城河……
昨晚的股权激励,和真实的上机在疫情后的表现让我觉得这个企业的流量就是恢复到2019年,则业绩也就在40亿左右,个人觉得40亿可能是上机三五年内的一个净利润基本盘。
也就是上机VS京沪高铁VS大秦VS云南白药:
1,上海机场:900亿市值,对应40亿基本盘(25PE)
(估计大概率要2026年以后才能实现)
2,京沪高铁:2500亿市值对应150亿基本盘(16PE)
(估计2025年之后就可以实现)
3,大秦铁路1200亿市值,对应120亿基本盘(10PE)
4,云南白药1000亿市值,对应50亿基本盘(20PE)
对比上面,从估值,商业模式,业绩稳定性,股息等综合考虑,我决定今天卖出半仓上海机场,置换到京沪高铁,云南白药,大秦铁路等标的(如图)
至此,上海机场由第二大重仓变为第三大重仓;
$云南白药(SZ000538)$
$京沪高铁(SH601816)$<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a href="http:/

精彩讨论

不动如杉05-16 00:10

问什么买京沪高铁和大秦铁路?
京沪去年基本是正常的一年,净利润也就如此,股息率也一般。而且维持性资本支出也不少。
大秦就更不说了,历史上看略记斑斑,转债还没卖完。叠加运价下调。有可能越跌越贵。
虽然基本面还行,但是太中庸了。
说句话放着,这两个可能会浪费你的宝贵时间。

0笨笨005-15 17:36

这个问题很容易找到答案,你俩这思路明显属于不逛街不咋购物的直男,但这不影响研究,各种数据都容易找,我前面列出了北京新光skp的数据,2011年65亿销售额,去年265亿,恒隆集团是上市公司,把这些年报表找出来看看。再看看海南免税现在的情况,有没有被线上颠覆。这有点像有的人说有了高铁,航空公司和机场都得被分流坚决不能投一样,事实上目前高铁和航空的格局都基本稳定了,说高铁分流了航空也没错,但因为需求的旺盛,客流都实现了增长。线上对线下冲击早就不是新课题了,但是高端商品购买即需要很高的信用成本,又需要现场更直观的观察和试穿试戴,还有购物环境和销售人员服务的差别,所以高端商品线上动摇不了线下,体验是完全不同的。线上全球各地风景一目了然,会因此不去旅游了吗?上机900亿市值是包含了一定的商品扩容预期的,所以我认同风险最可能是未来扩容后销售扔不理想,投资效率太差,输钱的概率还是很低的。

全部讨论

05-16 00:10

问什么买京沪高铁和大秦铁路?
京沪去年基本是正常的一年,净利润也就如此,股息率也一般。而且维持性资本支出也不少。
大秦就更不说了,历史上看略记斑斑,转债还没卖完。叠加运价下调。有可能越跌越贵。
虽然基本面还行,但是太中庸了。
说句话放着,这两个可能会浪费你的宝贵时间。

对上机失去信心了,跟你一样在低点出掉了融资仓位。虽然激励金额对整体影响不大但是目标过低影响非常恶劣,国资委默认映射了国家和上海对口岸并没有打算加大开放力度的;上机区域垄断还在,免税也在,就是浦东国际流量恐怕也难以超越19年了。没有流量的增长,其它全白费。

05-15 12:02

为什么有人会在机场买东西?每次我都感觉时间不够

05-15 12:27

大部分不会在机场买东西,就算可以搞免税店,问题免税店也不一定都在机场。。所以个人不看好

05-16 06:12

还是水电核电靠谱得多

05-21 19:50

我也曾有这样想法单吊白机,后来割了。人口负增+高负债的日本,吓了我一跳。

05-15 22:59

上机就是太贵,投资性价比不高。什么护城河不深,这个那个的,叨叨了半天,你根本不懂上海机场,就这也敢第二重仓

05-15 20:27

默默补仓,降低成本,此乃王道!

05-15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