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好文再转再看:
在2008年底之前,上证综合指数与中小板指数基本上是一致的,但2009年后开始出现明显的喇叭口形状,中小板指数的上涨幅度明显大于上证综指,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有投资者结构变化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变化的因素。
由于存在这样的现象,指数期货交易引入之后必然会出现对冲交易:买入中小板股票,做空股指期货。2010年后,进行类似操作的资金每年可以获得10%以上的净收益。
2010年至2014年上半年,在上证综合指数持续走熊的背景下,如此稳健的高收益引起了市场广泛了效仿。
不仅私募基金如此操作,公募基金同样如此,2012年和2013年业绩最好的公募基金都是重仓中小板或创业板股票的。
当时市场形成一致的行为后,其结果是指数不断下滑,蓝筹股不断下跌,而中小板股票节节攀升,有些创业板或中小板的股票股东里基金占据50%以上份额,可谓高度控盘,制造了很多超级牛股。
于是,我们看到了市场的极端分化的走势:上证综合指数持续几年下跌,而中小板和创业板持续走强。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板块指数牛熊并存,堪称天下股市奇观。
上述对冲交易一直延续到2014年11月中旬。
2014年11月22日(星期六)人民银行宣布降息,让上述对冲操作思路发生了逆转。
这个时点的降息操作十分耐人寻味,因为当时的上海综合指数在2450点附近,该点位对于股市投资者而言十分重要,距离2014年11月份最近的沪指2450点是2013年3月初,当时的上海综合指数达到2444点,之后又进入了下跌趋势。
如果这一高点不能有效突破,则此轮股市上涨只能以熊市的反弹看待。
另外,11月22日的降息之前人民银行一再宣布2014年不会降息或降准,因此,降息完全超市场预期,市场迅速向上突破,牛市的预期迅速形成。
在牛市格局下,基于熊市思维的对冲操作思路面临巨大挑战,来不及修改对冲策略的基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仍然按照之前的对冲操作思路,就会两边挨耳光:不仅股指期货上受到损失,中小板和创业现货持仓净值也在缩水。
这就是牛市里赔钱的逻辑。
正确的操作思路是卖出中小板或创业板股票,做多股指期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指数大幅度上涨的同时,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总体出现下跌的现象。
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总体出现下跌的现象。
指标股疯动之谜
基于牛市的假设,还可以进行这样的对冲操作:买入对指数有杠杆作用的股票,卖出股指期货。
所谓“对指数有杠杆作用的股票”是指,有些股票在综合指数中的权重大而实际流通市值较小的股票。
这些股票在牛市里的涨幅会超过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例如:2014年12月份的沪深300指数上涨25.8%,代表大盘股的巨潮50指数同期上涨了34.9%,二者存在近10%的对冲获利空间。
如果以“总市值”是“实际自由流通市值”的倍数来计算股票的杠杆率的话,杠杆率最高的股票主要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
这些股票的总市值都在1万亿元左右,但实际流通的股票很小,以中国银行为例,其实际流通的股本只有60亿股,对应的流通市值不到300亿元,但该股票总市值高达8000亿元左右,杠杆率高达29倍。
这些股票对市场综合指数的影响巨大,而综合指数对沪深300指数的影响很大,通过控制这些杠杆率高的股票就可以间接控制股指期货的走势。
例如,12月22日,中国银行成交了136亿元,相当于日换手近50%,如此大的换手率是不能用正常的交易行为来解释的,应该是有人在刻意为之。
按此逻辑分析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的背景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股票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了,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存在影响指数的作用。
这是我国股票市场股本结构的重要特点,也是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重大缺陷。
引用:
2015-01-11 11:31
12月22日,中国银行成交了136亿元,相当于日换手近50%,如此大的换手率是不能用正常的交易行为来解释的,应该是有人在刻意为之。
为什么在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的背景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股票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了,主要原因在于……
回顾2014年的股票市场,根据市场的价格涨跌特点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