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66元】AI看病大家觉得可能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76喜欢:2

在AI爆发的时候,AI+医药被很多人看好。许多人觉得以后AI会发展到问诊、看病。很多门诊医生或将因此失业。

但是目前看来,人类身体构造相当复杂,很多时候许多疑难杂症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最后才能确定病因。若只是以大数据来筛选和排查,有很大一部分误诊的可能性

大家觉得AI问诊,AI看病能否实现?还是只是天方夜谭?

$恒生医疗ETF(SH513060)$ $药明生物(02269)$ $药明康德(02359)$

#算力股持续强势,润健股份二连板#

全部讨论

03-26 10:59

目前AI技术在医疗领域可以帮助医生更快地识别疾病模式、提供诊断建议、预测疾病进展等。
另外,AI还可以用于医疗影像分析、药物研发、健康监测等方面。

03-26 10:37

我觉得AI问诊,AI看病能实现。
AI在问诊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患者提供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比如,AI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历数据、症状等信息,给出可能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建议。此外,AI还可以通过智能问诊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互,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但是在问诊等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方面,AI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医生的角色。医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并且具备情感交流和同理心等特质,能够更加精准地诊断和治疗患者。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将AI和医生的优势相结合,共同推进医疗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恒生医疗ETF(SH513060)$

03-26 22:02

回答如下:
AI可以辅助。
但不论短期还是长期,都难以完全依靠。
长期来讲,相信依靠AI,可以更好地辅助医生诊治。

$恒生医疗ETF(SH513060)$
我认为现在阶段应该不能独立完成像医生一样诊断病例,将来有可能,但现在可以辅助医师诊断和治疗,比如协助医生书写或者完善病历系统,目前虽然大部分医院已经不需要手写病历,但电子病历依然需要医生在问诊的同时,一个字一个字的敲进去,如果AI辅助工具可以通过学习大量医患沟通语言,从而完成智能构建,根据医患问答内容,智能筛选有效信息,转化为文字,并且按照医疗文书规范进行整理,就可以大大缓解医生病历工作量,医生在问诊时可以完全投入询问和思考,只需要在问诊结束后,对已经整理好的医疗文书已经审核/修改/确认即可。
另外,AI工具也可以用于辅助诊断,将现有大量医疗病历的症状/体征/检验/检查/诊断/治疗信息,导入AI系统,使其完成相关学习,从而在临床工作中给医生提供更多建议信息。
比如,对于影像科医生,AI可以通过对大量影像片子的学习,掌握不同疾病的影像特征,那么在运用中,就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片子做出诊断建议,甚至标出特征位置,从而加快影像科医生出具报告的速度。
同样对于临床医生,也可以综合多方面信息,给医生提供诊断或者治疗建议,包括用药规范的提醒。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AI技术的准确性在于对大量数据的综合学习,所以对于罕见病等数据较少的信息,其准确性有待考究,这也意味着AI可以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但不能成为主导,最终结果需要医生的确认。另外,医生也不能过于依赖AI,否则只会慢慢失去思考能力。利用好工具,可以如虎添翼,依赖于工具,则终究被工具取代。

03-26 11:51

$恒生医疗ETF(SH513060)$
我认为AI看病完全有可能,只是还需要时间!AI可以提前筛选一些患者和提示真人医生没有问到的地方,作为诊前问诊,大大提高诊疗效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的AI虽然在疾病诊断上,不够标准,但做亚健康诊断却是足够的。
AI知晓医院确诊的疾病后,可以发挥一些辅助的功能,比如用药提醒,生活、饮食、锻炼、按摩的提醒和督促。能够根据用户疾病、身体状况精准推送疾病养护相关的文章。尤其对慢病,它的管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持续陪伴的过程,非常适合由AI完成。这也是AI能够发挥价值的点。

03-26 10:40

短期看ai人工智能应该还达不到这个能力,但是目前科技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只要你敢想,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恒生指数(HKHSI)$$恒生医疗ETF(SH513060)$

03-27 02:26

$恒生医疗ETF(SH513060)$
个人看好AI看病,AI技术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应用在医学诊疗中已经初具规模。AI技术的引入为医学领域的诊疗精准化进步带来希望。通过AI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病患,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虽然研究领域现在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AI相关技术,但目前直接与普通人对接仍未成为主流。我们或许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可能也不必等待那么久。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多疾病,可以通过AI来检查治疗。
但是AI只能辅助看病,不能取代医生,不应有处方权。一旦涉及诊断、开处方,必须有医生参与其中,否则就会面对AI看病看错了,到底是AI负责,还是AI开发公司负责,或是购入AI产品的医院负责的难题。@恒生医疗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