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自私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1喜欢:11

孟子说,人性本善;韩非子说,人性本恶。而现代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结论是,人性本无善恶,人性的本质是自私。

现代社会设计相关制度时,往往是先把每一个人假设成是自私的,先防范和利用人的私心把一件事做好之后,再去考虑和鼓励人的善念。

《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两句话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描述的是人类本性,是客观事实。现代经济学理论,无论《资本论》还是《国富论》,也都是建立在人是趋利的前提之下。

但我们却常常被教导,要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在常见的道德规范中,都是羞于谈钱、耻于言利的。但凡沾到“利”,大多是一些贬义词,诸如:无利不起早、势利之徒、利欲熏心......

虽然都不愿承认,但我们做的事,绝大部分就是为了逐利。自私没错,不自私的人早就在残酷的进化中被淘汰了。

野兽来了让别人先跑的,恐怕早就被吃掉了,基因也就没法传下来。我们这些人继承的,都是先跑的人的“自私的基因”。

但人类又是群居性动物,庞大而复杂的分工合作让人类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一个人打不过一匹狼,一千人的团队就足以让狼群灭绝;一个人连笔都造不出来,十几万人的全球合作可以造成波音飞机。

因此,为集体利益奉献就变成了美德。诸如“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视金钱如粪土”等等案例,理应被广泛宣传。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有人用“无私奉献”、“视金钱如粪土”来要求我们,那就要考虑下,他是否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道德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要站在道德高地上要求别人做这做那。如果每个人必须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什么法律不直接规定?

法律才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它是保护集体利益的底线,而道德并不具有强制性。

试图将道德强制化的妄人,会把所有人变成虚伪的“道德君子”。就像明末的东林党,平常个个都是道德标杆,人人都高风亮节,谁曾想城破之日只有一个太监跟着皇帝殉国呢?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恶,恰恰是打着道德的旗号,做着事实上最不道德的事情。

比如,网上经常有人骂,某某又开始出书骗钱了,为什么不免费分享知识呢?

的确,出书几乎都是为了利益。但如果没有利益的驱动,谁愿意写书呢?为了吸引更多牛人写书分享知识,我赞成图书涨价,现在的书价相对国外,还是太便宜了。

类似的道理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理想只能留给员工自己去谈,当一个老板和你谈理想、谈价值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他给不了你利益。

谈无私,讲奉献,固然可以抢占道德制高点,但长此以往,只会剩下夸夸其谈者,而无实干者。只有站在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干成事情。

比如,不少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往往会发现自己所处的企业或体制到处是毛病,而且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要纠正似乎很容易。

那么,为什么没人去做呢?

通常情况下,很多人开始在有关责任人的道德、能力上找原因。实际上,这种问题没那么简单。

单靠几个人,无论是明君还是能臣,都很难改变大局。个人能力自然不能缺少,但归根结底,要想改变点什么,首先要有合适的大环境和足够的实力。最先需要改变的是众多人的利益关系,这里面涉及的人越多、利益关系越复杂,改变的难度也就越大。

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爱读历史的人,往往都喜欢幻想,历史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呢?

比如明代,郑和下西洋时的舰队规模,几乎是天下无敌的,比西方大航海早近百年。如果郑和的舰队是一支类似西方那样的殖民舰队,在亚洲、非洲沿岸建立起大明王朝的殖民据点,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哪里还有英国、荷兰什么事?

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错过大航海时代?

有个普遍的认知错误是,中国人安土重迁,不擅长商业。

虽然中国是农业立国,但不代表商业不发达。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发达的商业。史书记载不多,只是因为重农抑商,不会去给商业太多笔墨。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中国人只知道种地,东南亚那么多华人哪里来的?为什么美洲出的白银,有一大半都流入了中国?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是怎么卖到全世界的?

中国和西方最大的区别是,西方国家是举全国之力去海外冒险,而中国只是一些民间力量。下南洋的中国人,面对的是西方的国家力量,自然难以招架。

我国之所以没有西方那种大航海盛况,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动力不足。

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句话被骂的最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说的也是事实。

哥伦布发现美洲时,整个船队只有三艘船,连郑和舰队的零头都赶不上。但欧洲人的航海动力,不是来自于贵族的个人兴趣,而是出于追逐利益之心。就因为这点小小的不同,导致了东西方历史走向完全不同。

郑和下西洋搞不下去,主要原因就是不赚钱。我国的生活必需品能自给自足,并不需要进口。海外进口的,都是一些奢侈品和非必需品。

就像现在如果拿财政收入的30%去发展航天,探索宇宙,虽然天文爱好者很高兴,但大多数老百姓肯定苦不堪言。所以有大臣把郑和的航海图和档案都烧掉,可能也是一种对百姓和国家负责的做法。

西方就不一样了,都是一些小国。他们从美洲和亚洲运一船货物回去,动辄就是十倍百倍的利润,他们有极大的动力去航海。

二是地理原因。

中国人不是不航海,东南亚的华人很多。只是,太平洋比大西洋宽太多了。

哪怕曾经有中国人想大航海到美洲,以当时的航海技术,他恐怕连夏威夷都到不了。这样的人可能有,但肯定死在大洋深处,不会留下任何记录。

所以,不要从文化、性格上找原因,只要上面两个条件改变,中国人就会走遍全世界。现在不管哪个犄角旮旯的海岛,都可能有中国人。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是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国,全世界十大港口,有七个在中国。中国人闯荡世界的劲头,没几个国家能比。现在股市最火的主线之一,就是企业出海,把生意做到国外去。

再举个例子,康熙年间,中俄在东北发生冲突,最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我们看地图的话,尼布楚与莫斯科的距离,是尼布楚与北京距离的六倍。为什么俄国人的后勤似乎没问题,一直在西伯利亚保持攻势?而大清似乎很难照顾到这些苦寒之地,后勤运输是大问题?

很大的原因是,俄国可以从西伯利亚获得貂皮,然后卖到西欧赚取暴利。在利益的驱动下,各种亡命徒前赴后继前往西伯利亚进行扩张。反观大清,对西伯利亚没有多少利益,纯粹是支出。

有利益做驱动的行为,才能后劲十足。

再分享一个小故事。

鲁国有一条法律:如果在国外见到鲁国人沦落为奴隶,只要你能够把他们赎出来,你出的钱,国家给补偿。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

结果,孔子非但没表扬他,反而骂了他一顿,说:“你做错了!从此以后,不会有人愿意赎人了。接受国家的补偿,不会损伤你的品行;而你不肯接受补偿,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无论国家对你的奖励多么丰厚,可对一国来说,真不缺你那三瓜两枣。受赏者如果自己玩高风亮节,拒绝赏赐成就虚名,还获得社会的认同,那必然会给后来者造成道德压力。

别人怎么办?有你这么一个所谓的标杆在那,叫别人怎么自处?

救人以后如果领取了补偿,可能会被当做贪财之人,受到别人的嘲笑。如果不领取补偿则自己蒙受损失,长此以往,大家索性眼不见为净,干脆不救人,也就可以避免这些风言风语了。

现代社会,一个个“子贡”被树成了标杆。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必须是过得越惨越有宣传价值。每当我看到新闻报道中的那些赞颂,都难免会多一分担心:一直赞扬不求回报的最美乡村教师,大家可能都不去乡村支教了;一直赞扬苦守清贫的伟大科学家,可能大家都不再醉心学术了;相反,都在说娱乐圈很乱,但貌似,每年艺考都要挤破头……

今年春运时,湖北遇到大雪灾害,很多车被堵在高速公路上。这时候,附近的乡村农民,都做好菜饭到公路上去卖,有些卖得还比平时稍贵一点。这种行为该谴责吗?

不应该。如果没有利益驱动,大家堵在路上吃什么?只要涨价不过分,天寒地冻的,老百姓辛苦做好吃的送到公路上,多收点钱不应该吗?

遇到事情,不妨多从利益角度去思考,因为这就是人性。当你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最好从对方的自身利益出发来引导,而不是乞求他们的仁慈或者感激。

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慈善。

亚当·斯密曾提出: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

这一点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性的概念,而且还不只是从经济的角度,还包括道德和政治的角度。他其实告诉我们:贪婪是好的,而且我们让自己过得好的时候,不只是自己得利,还能让他人受益。利己就是利他。

市场经济为什么比计划经济有优势?

因为市场经济最大的发挥了人类的自私性,每个公司在市场里拼杀,都是为了让自己活下来,让自己赚更多的钱,每个人都在想办法让自己获胜,把对手干死。

到最后一个行业往往99%的公司都破产了,只有少数几家存活下来垄断了整个行业,这个过程是多么的残酷和血腥,但是整个行业进步了,整个社会进步了。

其实每个人做事情的初衷都是为了自己,正是因为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最后才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如果社会的进步是靠人类的无私心理来取得的,这个社会早就崩溃了。

今天我们格外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所有权,也是因为只有人们把财物当成自己的,才会格外珍惜它,从而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创造古人做梦都想象不出的财富,就是因为今天的社会制度充分利用了每个人的私心。

这就是我眼中人性的真相,无关道德。

$华润三九(SZ000999)$ $宁德时代(SZ300750)$ $山西汾酒(SH600809)$

全部讨论

05-17 16:38

对人性善恶的分析很到位,承认了私才配有德。
不过个人觉得举东林党的例子还有中西方大航海的动机不怎么认可。

05-17 14:01

我为人人,然后人人为我

05-17 12:14

好文好文。好

总体认同,但不能无序,必须有行业共同遵守的公平规则,在该规则下博弈,不能内卷无下限

05-17 09:35

总体同意,但逐利不能过度,过犹不及,量变会导致质变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曰:无。曰: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甚么却无?
师曰:为伊有业识在。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曰:既有,为甚么入这皮袋里来?
师曰:知而故犯。

05-17 06:39

05-16 22:35

期待先生的书,一定第一时间购读

05-16 22:14

greedisgood,这是多么牛掰的句子

05-16 22:06

不是荀子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