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2000年股东信部分内容 多少人能完全理解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扣除税负因素不计,我们评估一只股票与一项生意的公式并无区别。事实上,这个评估所有财务性资产的公式,从公元前600年由某位先知首次提出后就一直没有变动过 (虽然这位先知 并没有能力预知当时是公元前600年)。

       “我们说的这位先知就是伊索,而他的那个历久弥新但略显不太完整的投资观念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要进一步诠释这一理念你需要再回答3个问题:(1)树丛里有鸟的确定性有多大?(2)它们何时会出现以及数量有多少?(3)无风险收益率是多少 (我们通常以美国长期公债利率为准)?如果你能回答这3个问 题,那么你就会知道这个树丛的最高价值是多少 以及能够决定树丛价值的鸟儿有几只。”

       “一些共用的投资标尺,如股息收益率、市盈率、市净率甚至是成长率,除非它们能够提供一家企业未来现金流入与流出的足够线索,否则与价值评估没有一点关联。事实上,如果某个投资项目其早期的现金投入大于之后的现金产出,成长对价值不仅无益,甚至还会有害。不少市场分析师与基金经理习惯性地将‘成长’与‘价值’列为两种相互对立的投资风格,这只能显示他们的无知而不是老练。成长只是一个要素,在评估价值时,它可能是一个增项,也可能是个减项。”   

       “通常数据的范围会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无法得到一个有用的结论。不过有时候,即使我们对鸟的数量做出最保守的预估,相对于树丛的价值,股票价格还是会显得有些过低了(我们暂且把这个现象称为IBT——树丛无效理论)。可以确定的是,投资人除了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有一定的了解外,还要有能力去独立思考以便得出经得起推敲的结论。除此之外,才华横溢、观点亮丽,并不是成功投资的必要前提。”

1000年时沃伦没出生,3000年时他估计不在了,那么2000年股东信应该要留下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ps:那么现在的中国这个树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