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与塞力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华为与车企合作模式有三种: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解决方案模式),智选车模式。

智选车模式共有四界: 1.塞力斯(问界M5,M7,M9) 2.奇瑞(智界S7) 3.北汽蓝谷(享界S9)4.江淮汽车(傲界)

HI模式:1.长安汽车: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阿维塔品牌,2.华为与北汽蓝谷打造极狐品牌。3.与上汽的合作终止,上汽高管反应华为强势,没有议价能力。

然后看看销量:

塞力斯以问界M7为例:

长安汽车阿维塔:阿维塔12二月份上市卖出1315辆(这里面应该还包括经销商买去当展品的,实际消费者买的数量可能更少),以上市时间较长的阿维塔11为例(三大头部企业共同打造,上市初预计23年销量10万,结果23年卖出2.1万辆,年初长安朱董会议内涵华为)

奇瑞智界S7:

北汽蓝谷极狐:

通过对比最好可以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结合北汽享界情况看是否可预测有好的销量。

HI模型合作的车企24年销量继续下滑,HI模型下华为提供了智能驾舱没有深度参与产品设计等。同时渠道方面,华为没有提供销售渠道。

智选车型:问界,智界和HI模型车型在智能驾驶系统以及驾驶芯片都为华为提供,区别之一是渠道,问界渠道覆盖全国超过200家城市。奇瑞智界只授权部分华为渠道。区别之二:长安,奇瑞,塞力斯三家对比,长安,奇瑞在国内车企排在前列,因而与华为合作中可能不愿丢掉太多的话语权,塞力斯实力最弱华为可占据主导权。区别之三;定位,赛力斯问界是SUV定价与理想等新势力重有一定差异,同时该价位的合资新能源竞争力较小。奇瑞智界s7竞争对手是特斯拉小鹏等对手太强。区别四:华为芯片产能问题?不得而知,不至于智界的产能限制到月销几百台,问界M7月销20000多台。亦或是华为在塞力斯问界系列中得到利益最大。

北汽与华为合作的极狐目前看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升级合作到智选车级别,北汽相比长安,奇瑞实力也是要差较多,在与华为的交流中可能更能接受其强势。同时享界定位于中高端纯电轿车,车身尺寸大于智界S7。

分析各种原因以求对于北汽蓝谷享界上市后情况做一个预判。销量好是支撑北汽蓝谷股价走牛的关键。在找到的信息中我觉得可能没有想到关键因素,没有预判享界上市后销量好或者不好的能力。HI 模型目前是没有成功的。塞力斯问界M5销量也是不行,经历了许久出了问界M7成为爆款。奇瑞智界上市时间才4个月,后期能否爬起来自己没法预判到。

比亚迪虽然营收接近特斯拉但是在净利率上还是相差较多。问界M7由去年9月初开始销量提升,与华为加大宣传有一定关系,此前也是几百辆,一千辆左右的月销。也就是塞力斯起量差不多从四季度开始起量,前三季度塞力斯营收为167亿,券商预测23年营收361亿,基本上四季度在200亿,粗算24年在800亿,加上新上市的问界M9,券商给出24年预测营收在1100亿,塞力斯走的是高端路线,假设以后起了规模效应开始赢利,净利率和长安汽车一样(也可以给高点按照自己的认知),则净利率为88亿,市盈率为17,高于长安低于比亚迪。觉得市盈率该向特斯拉看起还是长安汽车或者中间某个位置,按照认知力进行估算,确定个未来会达到心理价位,在和现在的市值对比。我觉得市盈率定位略高于比亚迪。

北汽蓝谷目前市值只有450亿,预期差是比较大的,一切取决于享界系列未来的销量。要是和当下的智界销量一样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到时看享界S9价格与销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