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对冲基金风云录1_东邪西毒》笔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3

>2001年夏天,网络科技股溃不成军,而吉尔伯特的投资组合里充斥着这些正在陨落的昨日之星。到9月份时,他又亏掉了30%。他的投资者大多数都是新加进来的,这些人没赶上以前的好日子,撤资时都忘不了责问吉尔伯特几句,有人甚至想以玩忽职守最起诉他。(阶段性亏损的投资人是很麻烦的问题来源)

>做空基金会因为投资人的不断赎回,被迫买入做空的产品,进而推高价格。

>做空是有成本和压力的,一方面是时间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价格上涨的压力,当价格不断上涨,平仓风险则会恶性循环的触发价格上涨;另外,听到爆仓消息的其他投资人,也会纷纷买入以赚取清仓所带来的上涨。

>对冲基金往往昙花一现,不仅是因为规模是业绩的敌人,而且因为成功和财富会把出色的投资人头脑冲昏,或是促使他们提前退休,显然两种结局都是命中注定的。就连最棒的对冲基金天才也很难经受住成功的考验,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优秀投资家终将自我膨胀并走向失败。

>在投机力量的撞击中,情绪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偏离了商业和行业的常轨,如果不重视这一点,就无法充分的解释股价脱离其商业环境的现象。在华尔街,“中庸”这个词并不存在,因为投机机制注定一切行为都会过度。就算是在幻想的高潮和失望的深渊过后,人们恢复性的反应都会过激,比正常的商业区是波动更大。人们若是只想把股票变动与商业统计挂钩,而忽略股票运行中的强大想象因素,或是看不到股票涨跌的技术基础,一定会遭遇灾难,因为他们的判断人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确是在情绪和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当一名投资者把目光放在短时的涨跌上,他所关注的实际上是他投资的波动,而非实际收益,人天生容易被感情左右,但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克服感性的因素。

>止损手段做起来很难,多数止损指令设定的是10%的止损线。很显然,随着泡沫越来越大,价格不断飞升,那些原来做空或者是过早卖出股票的投机者可能会跑回来,重新买入。但是他们怎么知道何时该再次买出呢?

>很显然,你不能永远逆潮流而动,因为在每个浪潮中,当市场情绪的影响尚未发挥到极致时,大多数人的情绪几乎永远能够正确的反应市场走向。这时候需要耐心,等他发挥到极致为止。

>另一个市场情绪的指针是媒体,但媒体不可避免的更关注刚刚发生的惊人事件(因为更容易写成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不是即将发生的事,所以多年以来,《商业周刊》的封面故事是绝好的反向指针。

>集体智慧=个人智慧+集体昏聩

>一群诚实的聪明人凑在一起,却总是做出错误决策,他们依据的多半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流行观点。尽管这些观点明显有疏漏,大家却好像都视而不见。

>集体智慧显然小于集体中每个个体的智慧之和,而且委员会的人越多,快速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就越小。尼采:疯狂在个人是偶然,在群体确实必然。

>集体思考是一种小集团成员参与的思考模式,成员们为维护一团和气而不愿意表达真实意见……因小集团压力而造成的对信息处理、事实检验与思考水平的扭曲。

>集体昏聩症状:

>>根据共同圆觉做出的集体推理。(这只是牛市中间的另一次调整)

>>对集团外人士的粗鲁负面评价。(哪些看涨的家伙是白痴、只有纸上谈兵的死脑筋采取研究什么估值模型)

>>对集团成员的道德品质从不质疑。(政府和企业进行政策决策时容易发生)

>>幻想会在某些危险行为中安然无恙。(从前我们这么做过,也没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军队和运动队可能会从对自身力量与运气的幻想中获益,决策委员会可不会)

>>集体一致意见的假象和压抑个人疑问。(委员会里的其他人都认为是对的,所以我肯定也不用多操心。再说如果我说出我的疑问,他们会觉得我太胆小)

>>对持异议者的无形压力。(我原来以为乔是个聪明优秀的家伙,没想到他现在变得这么胆小)

>>集体性自大自满。(没必要听从哪些神经质的悲观分析师)

>>对以往辉煌领导人的盲从。(“猪湾事件的决策就是一个经典例子:大家都相信肯尼迪是天生的胜利者,他也在召集的会议上强化了这一看法)

>>会议上的离题闲聊。(这是无组织的决策程序的标志,特点是讨论的议题空泛、散乱)

>>没有使用系统性方法检测风险。(集团决策是应该设定一些正式的风险模型,大家应对其给予重视)

>那种由一个强势人物控制委员会的个人思考可能与集体思考一样危险,独立思考者很容易变得刚愎自用。

>头脑是属于个人的,集体智慧这种东西并不存在,一群人达成的共识只是一种妥协和个人想法的平衡。最重要的事——理性思考的过程,必须是每个人独立完成的,这一创造性的过程无法被给予或接受,也无法被分享或借用。它只属于单独的、个体的人。

>你不能让英国广播公司、《经济学人》或《纽约时报》左右你的思维。比如说,媒体蜂拥报导尼日利亚一名妇女因为通奸被判乱石砸死,但这些事件不应阻挡你看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在这个国家,授权连锁经营企业一年增加35%,这些企业以10倍的市盈率就能买到。利润每两年翻一番的尼日利亚饮料公司市盈率才7倍。

>新手经常会卖出已经赚了钱的股票,而保护为他带来损失的股票。由于好的仓位没赔钱,有的甚至赚了钱,卖出他们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

>成长型公司指的是哪些处于周期性特征不明显的行业中、利润良好、据行业领先地位、拥有优秀管理团队的公司。

>普莱斯这样定义成长型股票:所谓成长,就是一个盈利已经保持长期增长的企业,在每一轮商业周期顶部其每股盈利不断创下新高,而且有迹象表明,在每一个商业周期中均保持着超越生活水准上涨水平的增长速度。

>鲍勃-巴克对成长型股票定义:为数不多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每股收益快速增长的公司。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会对差公司失去兴趣,极端价值投资者有时甚至认为越“差”的越“美”。他们喜欢三“低”公司——低持有、低关注、低估值。当然,他们也希望能以低价买到管理好、经营好的公司,但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于是,他们投资与那些市值低于重置成本的公司、目前盈利低于其潜在盈利能力的公司,以及那些从传统估值角度来看股价被低估的公司。

>大型投资管理公司的知名问题就是:尽管他们同样公布业绩,但经营公司的商人们却不懂得或不想懂得如何创造出适当的环境、为客户创造持续的高回报。他们想的只是增加企业管理的资产,一遍收取管理费。

>泡沫有两种,第一种破灭时伤害不是很大,如科技、铁路一类有生产力的资产或金融证券泡沫,或股票、债券泡沫;另一种非常凶恶是没有生产力的资产,如郁金香、东京高尔夫课程、房地产或收藏品。这些充满泡沫的资产经常被用作抵押物向银行贷款。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