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基建:如何理解国内市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9回复:628喜欢:796

美国资本市场,最近互联网不温不火,AI算力确越来越狂热,受此带动,A股也逐渐躁动起来。去年这个时候,A股也掀起一股AI算力基建炒作的浪潮,但是年初到年尾,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很多人十分焦虑,担心今年是否又会重蹈去年的覆辙,落个一地鸡毛,所以,最近频繁收到热心的粉丝反复咨询,希望我能系统阐述国内算力市场。今天就满足大家的胃口。

(说明:1、本文的重点是论述国内算力市场的结构和逻辑,不推荐任何股票,文中出现的上市公司名称,也仅仅为了辅助说明作者的逻辑,不代表对这个公司好外的评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2、本文不包括芯片环节)

一、GPU的稀缺性,改变了算力市场商业模式

在AGI起来前,服务器市场产业链分成芯片供应商、整机生产商、代理商,这三个层次泾渭分明,各赚各的钱,相互之间都不会渗透(云服务大客户市场,没有代理商,直供)。但是,AGI火了以后,Nvidia改变了产业链,利用芯片的稀缺性,把整机的活也干了。这么做有三个理由:

1、GPU算力芯片本身就非常复杂,一般的下游代工厂不具备高质量生产能力,由芯片商进行整合,更有利于快速推向市场

2、AI服务器的成本构成,Memory器件的价值量与GPU芯片相当,包括光模块、交换芯片、PCB等,都是高价值部件,芯片商进行垂直整合,可以迅速扩大营收。(nvidia业绩+++)

3、有利于芯片商形成闭环生态,构建其它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障碍。

二、美国算力市场的理解

据IDC统计,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为211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达317.9亿美元,2023-2025年CAGR为22.7%。采购量方面,根据TrendForce的统计,截至2022年,北美四大云端服务提供商MicrosoftGoogleMeta、AWS在全球AI服务器采购中的总份额达到约66%, Microsoft和Google分别占有全球19%以及17%的份额。

所以,美国市场很容易理解,大部分需求来自大云服务商,Nvidia直接向这些云服务商供货。超威电脑(SMIC)作为Nvidia的御用代工厂(老乡关系),通过本地化的整机生产,跟着喝汤吃肉工业富联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唯一的另外就是光模块,也是我国企业唯一能够参与美国算力基建市场的产业。

三、国内算力市场的理解

1、国内的AI算力商业模式,完全借鉴Nvidia的模式,基本没有独立的整机生产商这样一个环节。所以,诸位就看到了,在2023年,浪潮信息、新华三、超聚变、中兴通讯、联想等这些头部服务器厂商,去年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较大幅度的萎缩。原因就是商业模式的变化,导致市场蛋糕重新划分

2、国内的AI算力市场需求,与美国高度类似。互联网:政企 = 70% : 30%,公开招标的市场(互联网+运营商):政企 = 80% : 20%。也就是说,即使是代工,也必须参与到互联网市场中去,否则你就只能吃到很小的一块蛋糕。

3、大的互联网厂都有强大的产品开发设计部门,除了AI服务器外,存储、散热、通信等部件,采用白盒化的模式,委托ODM大厂进行生产供应。这一块,主要就是 工业富联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等这些老牌的代工厂的势力范围。大概4%左右的净利润率,因为未来的增长很快,这些企业通过高周转,应该能够获得较好的成长,和ROE。

4、对于20%的政企市场,鉴于生我们养我们这块土地的独特性,情况十分复杂,就像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小土豆。一般来说,稍微大一点的行业(比如银行),基本被芯片商直接把持了,可以看成类互联网。对于剩下10%比例的其它行业、zf来说,因为他们缺少系统设计能力,没有技术,一般会找自己嫡系下的公司总包,进行系统集成,这时候,就会出现小院高墙,别人进不来,保证自己兄弟有块肉吃。如果大家理解不了,仔细看看中科曙光,他的主营业务就是北方政企的总包,他是典型代表。这些公司最大的好处是,活得人模人样;最大的坏处是,活在温室里,长不大,无法去互联网大市场游泳。不过提醒一点,未来几年ZF部门的开支能力有限,对这个细分市场的增长速度存疑。

5、相对于算力服务器,存储服务器、通信(交换机+光模块)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改变,受益于AI需求激增,存力+运力,这两块,对国内企业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比如光讯、华工科技这些主要市场在国内的光模块厂家,是个福音。当然对于中际旭创这样美国市场、中国市场,双第一的企业,更不在话下。

6、针对H的产业链,出现了一种独特的“代理模式”。前文已述,H他要鱼头吃到鱼尾,但是呢,H是国内AI算力的旗帜,高科技的绝对代表,发展新质生产力又是任何地方的优先事务,H也需要争取的各个地方的支持(比如研发场地、数据中心基建…),基于这些共同利益,就出现了不少“高新发展”这样的生态链伙伴。H负责将芯片、模组、板卡做好,然后当地企业再简单地加工一个机箱、电源、电缆等辅材,定向给当地的政企市场。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 “代理商” 。 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直接做代理不就完了吗? 区别就在于,如果当地企业只做贸易型的代理,就不是 “高科技企业”,就不代表“新质生产力”[斜眼]。 目前,H已经跟12个地方(四川、河南、安徽、湖南、广州、深圳…)建立了关系。

有人把H的计算产业和智能车放到一起对比,其实不合理。智能车是H主动去找别人,所以他要保护伙伴的利益,否则就不跟你玩。而计算产业是各个地方主动找H,H相对是被动的,因为特殊情况,H身不由己,更像一块唐僧肉,每个地方都想来咬一嘴。

总结:

1、芯片商在主导一切,这是最大的前提。

2、AI算力市场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芯片商从鱼头吃到鱼尾,留给产业链的利润急剧减少。

3、帮芯片商做比较复杂的工作(整机生产、液冷散热、交换机、光模块),可以跟着吃肉喝汤,其它,只剩下啃骨头。

4、国内的芯片商,比较复杂的工作,除了交换机和光模块,也都自己干了。

5、针对一些零碎的政企市场,有些企业是温室里的花朵,生活比较惬意,但长不大。

6、年初到年尾,从哪里来会哪里去,是大概率事件。大部分标的,基本是原地转圈。

$创业板指(SZ399006)$ $中科曙光(SH603019)$ $浪潮信息(SZ000977)$

全部讨论

不少人对中科曙光情有独钟。中科曙光的产品种类比较齐全,并且用了不少国产芯片,比如海光、龙芯等。相对来说,技术实力比较强。从经营情况看,是典型的温室里的花朵,日子过得很舒服,毛利和净利润甚至比海外的DELL、SMCI都要高一大截。这种活在小院高墙里的企业,无法长成大树,无法到大海里去游泳。$上证指数(SH000001)$ $中科曙光(SH603019)$ $科创50(SH000688)$

就拿高新发展举例。他们从H买入服务器、AI加速卡,再从市场买入硬盘等,装个机箱就出产品了。肉和汤都被别人吃了。跟计算机配件贸易型代理商,有何区别?$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高新发展(SZ000628)$

写的很好!作为英伟达(-年3倍)芯片属性的映射,A股的选股方向为华为(未上市,推荐华为的干儿子—$软通动力(SZ301236)$ )、海光信息、寒武纪、景嘉微,但后二者不确定性很大;超微电脑(一年12倍)服务器的映射,$高新发展(SZ000628)$ $中科曙光(SH603019)$ 最值的关注,高新的问题是收购还未完成,中科更看好,因为它还是海光信息的大股东,软通动力在完成收购同方后,也值得关注。另外,很多产商号称拿到了服务器,除非通用型,否则针对最终用户的调配能力也是关键,所以公司的技术背景也要关注。

相比这些硬件算力行业,做大模型、做应用的公司,则少了很多烦恼。核心是不要忽悠,扎扎实实把模型和应用做好,将来都是星辰大海。 这些做模型的公司,去年也是大忽悠收割了韭菜,导致股民亏损累累。当然,如果硬件不行,他们也会收到很多牵制。$科大讯飞(SZ002230)$ $腾讯控股(00700)$ $百度集团-SW(09888)$

从现实情况看,投资液冷散热、数据中心布线、存储、光模块、交换机这些非主流但增量显著的部件,反而是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策略。$创业板指(SZ399006)$ $光迅科技(SZ002281)$ $上证指数(SH000001)$

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紫光股份。没有利益相关,只是作为关注ai服务器的旁观者,我觉得你这篇文章两大核心问题。
第一个,诚然,ai芯片是核心,没有ai芯片这个核心器件,ai服务器就没法生产。现在美国限制最先进的英伟达芯片搞成了阉割版的芯片,中美关系长期高度对抗,下一步难道不会把阉割版的芯片也给你掐了???就比如蛋蛋握在别人手里,说掐就给你掐了,让浪潮信息,紫光股份这种主要依靠英伟达芯片生产ai服务器的国产厂商怎么给高估值?怎么相信有未来??(连华为手机这种当年因为芯片被掐都不得不出售掉荣耀手机)年底美国特朗普也可能上台,即便是英伟达再阉割版的芯片我也看不出来一点点不被掐的胜算。
第二,中科曙光属于国产服务器,但它是海光信息大股东,可以用海光的ai芯片,完全自主可控,具有一体化优势。和那些浪潮软件紫光股份主要依赖外国爹英伟达,蛋蛋被完全捏在美国手里并且随时可能一个政策就掐,的服务器厂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人工智能大发展背景下,中科曙光具有充分的确定性,充分的成长空间,可以给估值,具有ai芯片一体化优势,且在不断进步,真的和别的服务器厂家是云泥之别。只是作为旁观者客观评价,这些都是很清楚的事实。

你这篇报告纯属没事找事啊,国内算力链都没股可选。

到目前为止,服务器算力部分基本全是高估的,赶紧挖掘终端和边缘侧,易中天的估值也有点太高了,业绩兑现的过程就是股价下跌的过程….下周是终端ai 和边缘册ai的hi 时刻

好家伙。继高新发展后,大华股份也加入华为昇腾大军。来吧,都上来吧,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一起来爆炒吧,众人拾柴火焰高。
“6、针对H的产业链,出现了一种独特的“代理模式”。前文已述,H他要鱼头吃到鱼尾,但是呢,H是国内AI算力的旗帜,高科技的绝对代表,发展新质生产力又是任何地方的优先事务,H也需要争取的各个地方的支持(比如研发场地、数据中心基建…),基于这些共同利益,就出现了不少“高新发展”这样的生态链伙伴。H负责将芯片、模组、板卡做好,然后当地企业再简单地加工一个机箱、电源、电缆等辅材,定向给当地的政企市场。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 “代理商”。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直接做代理不就完了吗? 区别就在于,如果当地企业只做贸易型的代理,就不是 “高科技企业”,就不代表“新质生产力”。目前,H已经跟12个地方(四川、河南、安徽、湖南、广州、深圳…)建立了关系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国内炒AI,很像打麻将。三个老千一桌,每人都心知肚明,然后时不时跑过来一个愣青年,一圈玩下了,愣青灰溜溜走了,再换下一个。$三六零(SH601360)$ $科大讯飞(SZ002230)$ $软通动力(SZ3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