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概股的总结与反思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由于我曾经在互联网行业打工做设计很多年,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所以近三年以来我一直在买入和持有中概互联网ETF。但是呢,持股快三年了,一看收益率还是-20%多。也曾有过短暂的回本之时,但是选择持股不动,然后股价这部电梯又下去了。投资中概这些年绝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套住的状态,且持仓占比40%左右,属于绝对的重仓股。也因为这笔暂且浮亏的投资,拉低了我的总体投资收益率,其余如新能源和白酒的投资都是大赚了的。

今天,我就对中概这笔投资进行一次反思总结。

一、问题出在哪儿?

对于投资中概这个ETF,持股接近三年了还处于浮亏20%多的状态,且重仓被套。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1、首要原因就是我“买贵了”。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依然还是有广阔前景的,只不过当初我的买入价格贵了些,预留的安全边际不够大。需要认清的现状是我买贵了,而非我买错了。

本着“从生活和工作中去寻找投资机会”的原则,我选择了日夜接触到了互联网行业作为持久战的阵地。从始至终,我并非想着投机吃一嘴就跑。

2、其次,经历了2020-2022这三年之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经营基本面确实变差了,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下行而降速了,过去十多年的辉煌终究像那西沉的落日。

财报业绩下滑、裁员、缩减对外投资、相关企业领导人不再频繁出现在头版头条,如此种种中概股的表象背后,预示着互联网行业从高速成长期进入了成熟的后期了。但是衰退并非就此持续坠落,或许还有行业集中度提升之后的再次崛起。这就像曾经的家电行业群雄逐鹿、诸侯争霸,后来行业集中度提升,剩下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大公司,反而迎来了企业利润的大幅提升。

3、中概股的股价大幅下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最近一年多以来持续加息,导致包括香港股市在内的全球资金流出股市,进入债市。从而导致在港股上市的中概股们股价持续低迷。

中概股腹背受敌的境地,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了。中概股的业绩是锚定的中国大陆的经济景气度,但是股价又是锚定美联储的资本流动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这个全球资本市场电梯管理员的操作,我无可奈何。

中概股,业绩看大陆,股价看美联储。

当前美联储加息到了5%以上,预计继续加息的空间不大了,或许下半年或者明年就会降息。如此的话,港股市场流动性会逐渐恢复。

买贵了是我的主观原因;业绩衰退,是互联网行业的客观原因;美联储加息导致港股流动性大幅流失,是外在原因。无论如何,这三种原因都已经铸就了,无法重新再选。不如想一想中概股的未来会怎样吧。

二、中概股的未来会怎样?

1、毫无疑问,我依然相信中概股的公司会持续挣钱,尤其是已经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头部互联网企业。但是需要承认的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高增速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业绩增速不会很高,甚至可能有的年份出现增速同比下降的情况。

2、头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缓慢拓展开国际市场。例如,美国的APP应用市场榜单前几名被中国互联网企业霸榜就是好兆头。由于目前份额太少,不起眼,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见到明显成效。国内市场已经被互联网大厂们过度内卷了,把业务做到国际市场去才能大有可为。

3、未来可能会有新型的科学技术变革,让互联网公司研发出更具有革命性的产品,解决人类生产生活方面的某种难题,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比如ChatGPT之类的。目前头部互联网企业已经有类似的初级产品了,未来能不能很好的商业化落地,只能边走边看了。

4、过去多年以来,互联网企业们大肆对外投资扩张,希望能够看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吧。以腾讯为例,对外投资大几千亿,这肯定不是为了玩一个保本游戏的,还指望着母鸡下蛋呢。

5、持续优化组织结构,提升人员组织工作效率,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6、继续优化现有产品,巩固市场份额,稳定收入来源。

三、套牢以后怎么办?

我重仓中概40%仓位,浮亏20%多,套牢两年多了。割肉是不可能割肉的。我并非狠不下心割肉,这点亏损额度还是下得去手的,换个地方再挣回来也是完全可能的。真要是割了的话,那就是我的投资体系失败了,或者说知行不合一,想到了却执行不到位。以后肯定也会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是不是也是一割了之呢?一笔投资两三年不挣钱,是必然会碰到的事情。

我认为这是市场先生错了,而非我错了。

行业有盛衰周期。并非行业和公司进入衰退下行周期了,就不能赚钱了,反而可能赚大钱。比如白酒行业近些年来产销量持续下滑,但是头部高端白酒企业的利润却在持续增长。苹果公司不再发布革命性的产品,业绩增速大幅放缓,但是增加了回购、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最近10年来股价节节高升。

那么未来互联网头部企业会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吗?像当初的家电和高端白酒一样。我个人认为会有的,但并不一定对。

当前中概股估值很低,普遍低于20PE,且大幅增加了股份回购和分红,业绩增速是下滑了,但并非亏钱,只是赚的慢了或者赚的少了,依然还是在赚钱。

至少我自认为互联网行业是在自己的认知能力圈范围类,本着紧盯企业本身的投资原则,我打算继续将这场投资持久战进行下去。

至于“风”什么时候来,我预测不了,但是我知道“风”肯定会来。君不见,曾经人弃狗嫌的中国银行股价也创历史新高了吗?只不过是风来了而已。

涨多了会跌,跌深了会涨。股市数百年来的游戏风格就是如此的。股市风水轮流转,我是没能力跟“风”的。我打算等风来,守株待兔。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总体而言,我并不因为当前的浮亏就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失去了投资价值。恰恰相反,如果是基于长期视角的话,当前的中概股依然值得拥有。

四、风险提示。

哪怕竭尽全力,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不过是盲人摸象,大多只能认知一部分,而无法搞清楚事物的全貌。我对于中概股的认知,当然也不可能既准确又全面,必然会有认知不足之处。因此,切勿将我的投资思路作为你投资决策的依据,请独立思考,如有风险请自负。

全部讨论

2023-05-27 23:04

大哥,市场错了?这很可怕,不过我觉得中概机会来了我入场成本比你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