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细胞接合器:肿瘤免疫的璀璨新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2024年4月26日

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的精锐部队,具有多种细胞毒性机制,并且可以通过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随着对NK细胞研究的日益深入,研究者已开发出多种针对NK细胞的治疗策略,包括单克隆抗体、NK细胞疗法以及多种组合策略驱动NK细胞发挥强大功能。其中NK细胞接合器(NKCEs)因其独特的治疗潜力而备受瞩目,被誉为肿瘤免疫领域的璀璨新星。NK细胞接合器不仅依赖ADCC(抗体依赖性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攻击肿瘤细胞,更能激活NK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协同作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NKCEs具有高度的靶向性,仅在肿瘤部位激活NK细胞,有效避免了全身性免疫反应的副作用,与NK细胞联合使用,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NK细胞接合器的分子结构各不相同,但它们通常具有与特定肿瘤抗原和NK细胞激活受体(如 CD16)结合的小分子量和结构域,包括NKp30、NKp46和NKG2D等,并展现出非常有潜力的抗肿瘤活性。相较于已经获得批准的TCR细胞接合器、T细胞接合器,或是CAR-NK疗法,NK细胞接合器虽然尚处于研究的较早期阶段,但其展现出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令人期待。目前,AffimedGT Biopharma、Acepodia、Innate Pharma、Dragonfly 、Acepodia、23 and Me、Cytovia进展较快,国内目前入局企业还相对较少,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NK细胞接合器领先企业 图片来源:医麦客整理

Affimed

eMedClub

Affimed拥有ROCK™(重定向优化细胞杀伤)平台,允许采用模块化的方法来生成可定制四价双特异性ICE(先天细胞接合器),ICE通过与先天免疫细胞上的CD16A受体和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先天免疫细胞(NK细胞或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结合在一起,激活前者以释放杀伤肿瘤细胞的因子。

▲ROCK技术平台 图片来源:Affimed官网

基于这一技术平台,Affimed已经开发了多款候选产品。其中,AFM13是Affimed的核心产品,也是其进展最快的潜在first-in-class双特异性四价抗体,靶向CD16A/CD30,能够将NK细胞和巨噬细胞募集到肿瘤细胞附近,进而激活它们杀死肿瘤细胞,通过将AFM13与脐带血衍生的NK细胞疗法联合使用,可以加强ADCC作用,继而为癌症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Affimed在2023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宣布了NK细胞结合器AFM13与NK细胞联用的最新临床试验数据。数据显示,在接受2期临床试验推荐剂量(RP2D)的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R\R HL)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97%,完全缓解(CR)率为78%。

GT Biopharma

eMedClub

免疫肿瘤公司GT Biopharma开发了TriKE™技术平台,该平台除靶向CD16A和肿瘤抗原的抗体外还包括一个IL-15元件,产品被称为三特异性NK细胞接合器(TriKE)分子,在诱导NK细胞介导的特异性杀伤时也提供细胞因子信号来驱动NK细胞扩张。第二代TriKE靶向激活NK细胞的CD16抗原结合域由原来的scFv形式变为纳米抗体(VHH),因此其效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TriKE分子机制示意图 图片来源:GT Biopharma官网

其首个产品GTB-3550是一种靶向CD16/CD33/IL-15的三特异性NK细胞接合器,目前正在进行多种类型白血病的I/II期试验研究(NCT03214666)。在1/2期临床研究中,GTB-3550不需要患者预处理方案,例如清髓性化疗,初始剂量水平下,GTB-3550使所有患者的NK细胞增殖,并且耐受性良好,没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或其他毒性迹象。

Innate

eMedClub

ANKET™是Innate的专有平台,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代平台NKCE3),靶向NKp46的结合域,延长抗体半衰期并与CD16结合的Fc和靶向肿瘤抗原的结合域。其中靶向NKp46的抗体在设计之初筛选了多个靶向NKp46不同结构域的抗体,并最终选择了靶向NKp46的D1和D2结构域交界部分的抗体NKp46-1Fab(下图红色部分),因为该抗体在双特异抗体平台中具有更强的NK细胞激活活性

▲ANKET™平台 图片来源:Innate官网

SAR445514(SAR’514/IPH6401)是一种以NKp46/CD16为基础,靶向BCMA的NK细胞接合器,它经过Innate的专有平台ANKET™构建,除了靶向肿瘤抗原BCMA之外,SAR445514还能同时结合两种激活受体NKp46和CD16,充分利用了NK细胞效应器功能的优势来对抗癌细胞,因此有可能成为R/R MM和R/R LCA患者创新性的治疗选择。

Dragonfly

eMedClub

Dragonfly的技术平台TriNKET™,即三特异性NK细胞接合器,可以连接NK细胞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蛋白,进而激活NK细胞,使其直接攻击肿瘤细胞或协助T细胞和B细胞进行抗癌免疫反应。

▲TriNKET™平台 图片来源:Dragonfly官网

在2023 ASCO年会上Dragonfly公司公布了其三特异性NK细胞接合疗法(TriNKET)DF1001用于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积极早期数据。DF1001靶向HER2,可驱动实体瘤中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激活,并于2021年获得FDA授予治疗食管癌的孤儿药资格。在平均接受过6线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中大多数为HER2低表达)中,25%达到了临床缓解。在安全性方面,79% 的患者报告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TRAE)。TRAEs大多为低级别(86%为1-2级),很少导致治疗中断。没有4级或5级TRAE的报告。

Acepodia

eMedClub

Acepodia分拆自诺奖得主Carolyn Bertozzi实验室,目前正在基于其独特的抗体-细胞偶联(ACC)和同种异体γδ2T细胞平台开发新型细胞疗法。ACC平台技术可分为三个要素:ACC 中使用的适配子(aptamer)具有 T 细胞接合器的功能,一只臂与 T 细胞接合,另一只臂可以选择性抓住肿瘤细胞,随后通过激活 NFAT 信号通路的免疫激活受体增强效果。

▲ACC技术平台 图片来源:Acepodia官网

ACC 技术具有多种优势:1)可以构建更安全高效的免疫细胞疗法;2)更具通用性且具有模块化的“即插即用”特性,可及性更高,更具有潜力扩展到肿瘤之外的适应症;3)具有高亲和力和高选择性

ACE1702是一款HER2抗体偶联细胞疗法,可通过连接有HER2抗体的oNK细胞靶向表达HER2的实体瘤,该在研药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体内和体外研究中,ACE1702均显示出了增强的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同时在GLP毒理学研究中,ACE1702也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性。此前公布的1期临床试验数据也初步证明了这一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3 and Me

eMedClub

ULBP6在多种肿瘤表面具有高表达,对其抑制后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23 and Me通过大量的人类遗传学数据显示,其将成为有力的抗肿瘤靶点。23 and Me基于此开发了ULBP6靶向NK细胞接合器23ME-01473,可以同时结合肿瘤表面的ULBP6/2/5配体,基于阻断NKG2D,已经增加Fc功能的双重机制,以高效激活NK细胞,提高抗肿瘤活性。今年FDA批准了针对ULBP6的23ME-01473的IND申请。23andMe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开始对患有晚期实体瘤的参与者进行23ME-01473的1期临床研究。

Cytovia

eMedClub

Cytovia专有的基于NK细胞的多特异性抗体平台可以在肿瘤部位接合和激活NK细胞。而且与第一代双特异性抗体相比,该技术具有关键优势:1)具有潜在六价势的即插即用四价形式;2)灵活的形式,针对相同的细胞或不同的细胞;3)更高的靶向活性,提高亲和性和特异性;4)天然分子(IgG样):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4℃下>2年);5)功能 Fc 允许所有有效的功能(如ADC)和更长的半衰期;6)目前为止,已有三种形式(Flex-T®,Flex-NK®,TAxCI®)和超过20个结构。

▲FLEX-NK™ 平台 图片来源:Cytovia官网

以Flex-NK™平台为基础开发的多功能双特异性NK细胞接合器CYT-303,靶向GPC3/NKp46,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在肿瘤杀伤性实验中,CYT-303可以对表达有GPC3的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杀伤,并且其活性优于靶向GPC3的单克隆抗体。在安全性方面,CYT-303可以避免对NK细胞的相互杀伤,从而保证抗体的药效和安全性。

NK细胞接合器可以同时靶向肿瘤细胞抗原以及NK细胞活化受体,将NK细胞与肿瘤细胞拉在一起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因而具备独特的优势。该赛道的选手虽然相对较少,但临床数据和巨头布局显示出这一赛道仍是一个颇具潜力的赛道。随着技术更跌和临床推进,该疗法的前景也会越来越清晰,或需会有更多企业布局这一赛道。

为紧抓行业当下面临的机遇,推动行业共同发展。医麦客将于2024年6月14-15日在南京举办2024 IBI EXPO生物创新药产业大会,并召开“第六届国际新型抗体药物发展高峰论”,探讨“NK细胞结合器进展”这一热议话题。本次会议将邀请该领域的先锋与领袖,聚焦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深度探讨和展望细胞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

2024 IBI EXPO 日程一览

扫码

限时领取

免费门票

参考资料:

1.网页链接

2.各企业官网

声明及版权说明

声明:本文旨在于传递行业发展信息、探究生物医药前沿进展。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医麦客立场,亦不构成任何价值判断、投资建议或医疗指导,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人士投资或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医麦客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获取。

点点“分享”、“点赞”和“在看”,给我充点儿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