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资本一季度:医药“断舍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高瓴旗下专注于美国二级市场投资的基金HHLR ADVISORS, LTD(下称“HHLR”)披露了2024年第一季度持仓明细。

持仓方面的变动主要关于是半导体及电商领域,尤其涉及ASML台积电英伟达,ADVANCED MICRO DEVICES等企业,一部分中概股企业继续遭到了大幅减持,保持着过去季度的减持趋势。

资金总量持下滑趋势:从2023年Q4的49亿美元下滑至2024年Q1的46亿美元。

生物制药领域,作为长期跟进百济神州传奇生物的大股东,高瓴本季度对这两家企业的持仓基本没有变动。

但还有一部分制药公司,高瓴快速进行了断舍离。

核药的退出

自2018年诺华的核素偶联治疗药物Luthera上市之后,可用于治疗作用的核素逐渐成为研发热点。

高瓴没有放过这一波热度。2023年三季度,HHLR建仓了开发癌症靶向放射性药物的生物技术公司——Biotech RAYZEBIO。

Biotech RAYZEBIO在核药领域有所声量。这家公司采用的是基于锕系的放射性同位素疗法,锕225释放的α粒子在人体组织内影响距离较短,但能量却很大,能够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对癌细胞的可控杀伤

更具有传奇色彩的是,Biotech RAYZEBIO成立于2020年,非常逆潮流地在医药开启下行趋势的2023年登录纳斯达克。逆势是一种能力,这扩大了Biotech RAYZEBIO在行业内的认可度。

据2023年三季度数据披露,高瓴持有Biotech RAYZEBIO超139.57万股,持仓市值达3098万美元,位列高瓴持仓前二十。

2024年一季度,BMS收购Biotech RAYZEBIO的消息流出。上述高瓴的这部分股份应该是被BMS买下。

单从购买时间简单分析, 2023年Q3建仓时的价格应当在20美元左右,而BMS收购时,最终收购价来到了62.5美元。这场交易中HHLR应该实现了2倍左右增值。

近两年,核药的交易不断,算是一个好赛道。不过高瓴选择了见好就收。

放弃一块AI标的

随着Chat GPT一块走红的AI制药类公司,高瓴也没错过。

2023年3季度,HHLR建仓了AI精神疾病治疗公司NEUMORA THERAPEUTICS。到了2024年一季度数据披露时,这家公司已从HHLR的投资列表中消失。

据了解,NEUMORA THERAPEUTICS定位自己为:一家致力于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神经平台重新定义神经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的公司。

支撑这一定位的是,其研发方向为脑部疾病精准药物,实践基于其自创的Data Biopsy Signatures平台,该平台结合了包含基因组学、影像学、脑电图、临床症状等多重数据来探究大脑疾病的多重驱动因素和精确表型,进而匹配针对性疗法。

这几年AI制药的风一直刮得厉害。NEUMORA THERAPEUTICS也活得顺风顺水,2019年成立,B轮融资后便冲击IPO,2023年三季度上市,跨国公司安进是其大股东

如此来看,HHLR入股也不是毫无缘由。当然,今年一季度的清仓,也并非一时兴起。

今年4月15日,由于此前动物实验中服用该药物的兔子发生了抽搐,NEUMORA THERAPEUTICS的核心管线之一的NMRA-266的1期临床试验被FDA紧急叫停。受到这一消息影响,该公司股价第二日跌去17%。

此外,这公司还有一项值得深思的人事变动。据3月份参会信息以及其后另外一家公司的财报信息显示:作为首席医学官(CMO)的Michael Gold博士已经离职加入了竞争对手之一的Compass担任首席研发官,他的履历强调了他在NEUMORA的工作。

在加入NEUMORA之前,Michael Gold曾是艾伯维的神经学VP。对比思考,他在NEUMORA的临床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的出走,暗示着NEUMORA的临床或存在一定问题。

NASH领域的降速

2023年三季度,HHLR还建仓了SAGIMET BIOSCIENCES到了2024年一季度,HHLR选择对其减持50%。

SAGIMET BIOSCIENCES最早成立于2007年,这家公司主要致力于新型脂肪酸合酶 (FASN) 抑制剂开发。歌礼制药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领投了这家公司的E轮融资,并获得了核心管线TVB-2640(歌礼代号ASC40)大中华区独家开发权益。

从股价走势来看,该公司在1月份TVB-2640的II期临床数据在NASH(非酒精性脂肪肝)上相当优异,也带动了一波股价上涨,但随后就逐步降低。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TVB-2640效果虽然优秀,一些数据(如甘油三酯)似乎并不明朗;同赛道竞品中,已有THR-β激动剂REZDIFFRA(resmetirom)上市。

同时,靶向NASH/MASH的路线很多,如FXR, PPAR,FGF21,THR-β等,FASN在其中没有明显亮点。而且,“万能”的GLP-1R,已卷到了NASH领域,诺和诺德、AZ、默克等均有布局。

来源:德邦证券,2024-4-3

2024年2月,礼来在年报中表示,其GLP-1药物Tirzepatide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2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接受最高剂量tirzepatide治疗的患者中,73.9%达到试验的主要终点,在接受治疗1年后MASH症状消除并且肝纤维化没有恶化。

SAGIMET BIOSCIENCES能否冲出重围。问号还很大。

关注现金流潜力

2023年四季度,HHLR清仓了KINIKSA PHARMACEUTICALS。2024年一季度,HHLR又再建仓了这家公司。

能让高瓴回头,想必是企业业务有了新进展。

这家创立于2015年制药企业,业务聚焦在免疫调节领域。目前其主要开发管线共有三条:GM-CSF抗体Mavrilimumab,已经上市的IL-1抑制剂Arcaylst,以及已经上市的IL-1抑制剂Arcaylst。

Mavrilimumab正开发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巨细胞动脉炎,但进展相对不太顺利,正在等待其他合作伙伴

这已成为GM-CSF抗体领域的心病:Ⅰ/Ⅱ期如期推进,但遇到Ⅲ期就折戟。不少企业在这条路上备受打击,行业甚至为此现象创造出了个词条:被诅咒的GM-CSF。

CD40单抗Abipurbart似乎出现于首个猪心移植等免疫排异的应用中,可能这里也有相关合作,另外主要的开发方向是干燥综合征,目前进入III期临床。

已上市首款应用于心包炎的IL-1抑制剂Arcaylst是该公司管线中较为值得期待的,这款产品已经有了现金流。

仅仅2024年第一季度,ARCALYST的净产品收入就为7890万美元,销售额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美国21个学术机构心包炎专科心脏病专家在复发性心包炎治疗方面的转变,并表明自2021年ARCALYST商业化用于复发性心包炎以来,与皮质类固醇相比,ARCALYST的使用比例不断增加。

这款产品在国内已被授权给了华东医药。国际上的认可,也将有助于这款药在中国市场吸金。

$远大医药(00512)$ $华东医药(SZ000963)$ $百济神州-U(SH688235)$ #核药# #AI制药# #高瓴资本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