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5喜欢:13

$联创光电(SH600363)$

Q:公司在超导领域的项目情况和进展,以及我们的市场竞争状况?

A:我们在超导领域的项目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的。第一个阶段是方案论证阶段,计划在2025年左右结束,这个阶段会处理技术问题和技术路径,预期会有每年几千万的订单量。第二个阶段是装置建设阶段,预计将在2026至2028年完成,在这个阶段,高温超导的订单和材料需要提供完毕,这三年时间的订单量差不多。第三个阶段是试运行阶段,持续大约两年。所以,从2026年开始到2028年,超导领域的订单预计会有所爆发。在高温超导磁体技术方面,从2013年开始就进行了技术布局,我们在2019年发布了第一个产品,至今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在国内市场,我们是唯一一家从事高温超导磁体开发的公司,没有直接竞争对手。高温超导磁体是一个较新兴的产业,目前国内还没有其他公司参与这一领域。

Q:聚变裂变混合堆与传统核聚变堆在技术路线上有何不同?混合堆有哪些优势?

A:混合堆与核聚变堆的装置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包层材料的差异,将裂变材料如U-238与聚变装置结合,从而带来多个好处。主要优点包括提高产中子效率和倍增能量。混合堆能绕过聚变难题,例如等离子体的稳定运行和高能中子辐照耐性材料和部件的问题。混合堆还可以高效燃烧核废料,比如使用U-238作为燃料,这既降低了成本又处理了核废料。此外,混合堆的安全性很高,因为它并非由链式反应控制,而是由聚变反应的开关来管理。而且混合堆技术上成熟度高,建设可行性好,在同等功率下可以降低堆芯功率,减少装置规模,降低技术难度和建设成本。混合堆还可以用作纯聚变技术测试平台,对未来的纯聚变堆发展具有支持作用。因此,混合堆不仅是实现聚变前的一个折中方案,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Q:公司上游的高温超导带材竞争格局及主要供应商,并说明价格和性能差异对贵公司的影响?

A:国内高温超导带材的主力生产商主要有三家,其中最大的是上海超导,它也是我们重要的供应商。另外有东部超导也叫苏州新材料研究所,以及产能较小的上海双创。目前我们主要从上海超导和永鼎两家采购。就我们而言,这些供应商之间无论在价格还是性能上差异不大,都可适用于我们的需要。随着产业规模化,预期未来带材价格会逐渐趋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哪家的产能充足以及提供的价格是否合理。

Q:高温超导带材的价格趋势如何,未来是否有降价的可能?

A:高温超导带材作为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的产业,其未来大规模量产后成本有迅速下降的可能。上海超导的创始人洪志勇教授指出,带材价格每两年可下降一半,未来出货价值量约为100亿,预计代采价格能降至现阶段的1/8。因此,高温超导带材降价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

Q:公司在高温超导感应加热炉和单晶硅生长炉这两块业务的现状和未来规划是怎样的?

A:高温超导感应加热炉目前是我们的成熟产品,2019年技术鉴定通过,并在2022年投入东兴公司试用,效果良好。至今我们已接到70台左右订单,2023年计划交付大约10台,设备均价为900万左右。销售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虽然设备价格较高,但通过节能收益分成,可以在三年多时间回收成本,并实现可观利润,合同期为10年。单晶硅生长炉领域,由于p型向n型升级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巨大。我们磁场引导减少氧含量,痛点得以解决,需求也高。我们收到的订单都在研发阶段,已扩产线预计可以交付50台以上。签约均价180万,随规模化降低成本,价格也会调整。2023年交付3台为直接销售,另外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预计每台每年可产生近200万收益。

Q:目前国内在混合堆领域的商业公司如新奥是不是贵公司的下游客户?他们在聚变设备进程上的情况如何?

A:国内聚变研究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等离子所主导,一些商业公司如聚能、新奥等参与聚变装置建设和研究,主要关注纯聚变,当前混合堆方案只有我们与中核集团合作。提到聚变研究进展,他们都相对积极,但我们对商业公司采用的技术方案不太了解。

Q:激光装备的订单交付情况如何?

A:激光是我们的重要新兴板块之一,受涉军业务保密限制不能过多透露。尽管2023年的交付量可能低于预期,但外部需求并没有减少。我们对激光板块仍持乐观态度,计划在2024年和2025年进一步扩大产能。激光系列产品今年的交付量虽有所下降,但销售预期仍保持积极。

全部讨论

这次没有说超导并表吗

03-07 08:24

这是视频会议纪要吗?还是机构调研?

03-06 23:56

好详细!谢谢分享!

03-07 09:47

整体总结就是不及预期,拖拖拉拉,老联创光电了

03-06 23:54

2024年,是全国上下聚焦新质生产力的一年,也是争取实现超导三年300亿订单及五年建成第一座核聚变装置这一宏伟目标最关键的起始之年
跟大股东春节致辞差距是不是有点大?

03-07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