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9喜欢:10

$软通动力(SZ301236)$

软通动力最近是跌上瘾了,纵然有再多的利好,也不能让股价有一点点象样的反弹,更不用提重回上升通道了。

于是,雪球上许多人开始骂娘。骂有用吗?股市的德性从来都是这样:涨会涨到让人疯狂,跌会跌到令人窒息。

对于小散而言,别人疯狂时,你要保持一份冷静;众人窒息时,你要随时准备多一份贪婪。当然,关键是要把公司研究透!

中国股市目前还是一个赌场。股票就是一个筹码,任主力随意玩耍。可你小散玩不起。你得看清你持有的公司到底应该值多少钱。如果公司值得千亿,500亿以下持有一些就会有胜算。因为从长远看,股市就是称重机。公司该值多少,最终还是会回到多少的。如果你对公司价值视而不见,你就会陷入主力的陷阱。因为主力就是靠欺负散户“没有远见、易于波动”来赢利的。主力特别善于通过K线的起伏来改变你的认知。

软通动力应该值多少?这个需要每个人去周密分析。我看好软通主要因为两点:

一是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软通不仅自身全面AI化,而且,国内几个大的AI公司如、百度科大讯飞等都是软通重要客户。

公司2019年并购了人工智能团队,当时主要做知识图谱。从2022年开始,则将重点放在AI和RPA领域,希望将其应用于铁路、工业、质检等领域。与此同时,公司与华为合作推出了AI训推一体机,以加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特别是收购同方,公司将具备面向客户的“软硬一体”的全栈数字技术服务能力,将实现从“能力+营销”的发展模式向“产品+营销+服务”的模式转变。并购后会有两个比较直观和明显的产品体系:第一是基础能力方面,就是「全链条的智算算力」产品体系和解决方案;第二是生态应用,就是鸿蒙PC,未来的AiPC,类似于HUAWEI的汽车、手机业务,都是生态应用,是HUAWEI基础能力和根系统、芯片等能力的延伸。2024可能就是鸿蒙系统AIPC元年!

二是华为乃中国科技产业的风向标,中国科技能不能立足于世界,主要看华为。而且 华为是软通第一大客户。须知,华为的鸿蒙生态即将建成。而软通动力旗下的 鸿湖万联将以SwanLinkOS为中心,围绕开源生态建设,持续深耕基础软件“根”技术,不断完善芯片适配技术,推动多场景OpenHarmony智能终端应用落地,并以开放、共享的态度,携手更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助力开源产业发展,促进OpenHarmony生态高质量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软通动力的战略转型刚刚开始。凭借AI与华为,软通动力将进入高速增长期,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全部讨论

02-02 22:47

中国的股票二级市场早已经超出了逻辑分析的范畴。
当逻辑分析对于二级市场交易不管用的时候,
这个市场基本上失去了交易价值。
但这不是逻辑分析的错,
也不是二级市场交易者的错,
这是股票市场制度设计的错,
是证券管理层超级无能 的错。
我坚信自己对于软通动力的分析不会有错。
置身智能互联时代,
面对美西方对华的恶意打压,
中国经济要想冲破藩篱,
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华为!!!。
软通动力正是华为及其主要生态 公司的核心供应商!
在华为没有上市的情况下,
投资软通,基本上能享受到华为生态的红利!
或许软通动力还会非理性下跌,
但软通动力终将有望成为千亿市值的公司。
这就是软通动力的硬逻辑!
软通动力:全面布局华为生态的核心服务商,深入参与华为 MetaERP、鸿蒙、欧拉、高斯、昇 腾业务,近六年华为相关收入占比保持在 40%以上。软通动力是华为及其主要生态 公司的核心供应商之一,2023 年软通动力与华为的合作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成 长为具备咨询与解决方案、产品研发、IT 实施、运维运营等综合服务能力的供应商, 深入参与 MetaERP、云、鸿蒙、欧拉、高斯、鲲鹏、昇腾、数字能源、盘古等生态 领域的构建。

01-29 19:01

2024,特朗普即将班师回朝,中美新一轮经济战在所难免。
世界已经回不到之前的全球化了。在经济贸易领域,美国会对中国无所不用其极。为了美国的红脖子,特朗普会加紧对中国卡脖子。期待了一圈之后,中国还是要立足于自主创新。在目前这个智能互联时代,中国自主创新最靠谱的还是华为,其中鸿蒙生态悠关重要。可以说,2024大卷之年,中国经济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人工智能与华为生态产业链。软通动力在这两个领域都有深厚的布局。
我不知道软通本轮调整底在哪里,但我坚信,软通动力将越来越有价值。一旦止跌,小散就要学会 贪婪。

01-27 11:26

拟收购同方计算机,打造软硬一体化华为生态
  软通动力(301236)   国内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下游行业景气度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07、10.69亿元(原预测为12.21、14.96亿元),新增2025年预测为12.87亿元,EPS分别为0.85、1.12、1.35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53.2、40.2、33.4倍。考虑公司在围绕华为生态在信创领域的前瞻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拟收购同方计算机,完善国产生态布局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对全资子公司软通智算进行增资,并拟通过软通智算收购同方计算机100%股权、同方国际100%股权和成都智慧51%股权。上述股权将在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挂牌底价参照经中核集团备案后的评估价值,预计为18.99亿元,最终按照产权交易所达成的摘牌金额确定交易价格。   同方计算机是国内领先的信创PC厂商,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   (1)同方计算机在信创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重点推进服务器、存储等产品的研发与量产工作,尤其是NAS、国产CAE工业软件等新赛道产品的进度。2022年度,同方计算机收入/利润分别为40.32/-0.99亿元。(2)同方国际主要从事笔记本消费电子业务和ODM业务,是同方计算机的境外业务平台。2022年度,同方国际收入/利润分别为54.55/-1.04亿元。   若成功收购同方计算机,有望打造软硬一体的华为生态   公司围绕华为鸿蒙、欧拉生态持续投入,开源鸿蒙领域,子公司鸿湖万联打造了业内首个具备跨指令集的操作系统SwanLinkOS;开源欧拉领域,自研的企业版服务器操作系统发行版天鹤(iSSEOS)完成主流国产服务器CPU的兼容适配并完成openEuler社区的OSV认证。信创硬件领域,公司与鲲鹏计算、昇腾计算开展全方位合作,携手昇腾AI推出“软通训推一体化平台”,深度适配不同AI应用场景。若成功收购同方计算机,公司将从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务向计算机硬件业务的产业链延伸,形成软硬一体的华为国产化生态。   风险提示:人力成本上升;宏观经济下行;收购被暂停、中止、取消风险。

02-02 20:08

全面布局华为生态的核心服务商,深入参与华为 MetaERP、鸿蒙、欧拉、高斯、昇 腾业务,近六年华为相关收入占比保持在 40%以上。软通动力是华为及其主要生态 公司的核心供应商之一,2023 年软通动力与华为的合作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成 长为具备咨询与解决方案、产品研发、IT 实施、运维运营等综合服务能力的供应商, 深入参与 MetaERP、云、鸿蒙、欧拉、高斯、鲲鹏、昇腾、数字能源、盘古等生态 领域的构建。
其中 AI 方面,软通动力已成为华为云盘古首批合作伙伴、昇腾 AI 大 模型联合创新伙伴。
鸿蒙方面,公司是首批开源鸿蒙生态使能伙伴,与其智慧公路军 团达成战略合作,与其制造、煤炭、港口海关、智慧农牧、机场与轨道等军团开展 了产品与业务合作。华为是公司第一大客户,近六年相关收入占比保持在 40%以上。2023 年 H1 来自华为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达 41.10%。 在鸿蒙领域,公司从操作系统核心研发、芯片平台适配、软件开发支持、行业场景 定制化等多维度参与生态共建。公司是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OpenAtom 白金会员及 开源鸿蒙项目群共建单位成员,2023 年度,开源鸿蒙累计新增 1620 万行代码,华 为贡献 88.75%,软通动力贡献 WPT、ArkUI、XTS 等领域特性,新增 25.2 万行; 2020 年 08 月 26 日~2024 年 01 月 07 日,开源鸿蒙公司代码贡献率占比 0.98%, 排名第五。公司“南北两路并进”策略,从操作系统核心研发、芯片平台适配、软件开 发支持、行业场景定制化及产业落地等多维度参与生态共建,实现技术、应用的创 新研发与输出变现。 鸿湖万联成立于 2022 年 3 月,是软通旗下专注于 OpenHarmony 研发及商业化落 地的子公司,华为哈勃投资持股 5%。

01-26 11:54

软通动力CTO刘会福:让大模型落地到企业价值链和管理中去
来自盛景网联的雪球专栏
大模型之战步入后半场,行业逐渐达成共识,大模型的竞争,关键不在技术,而在产业场景落地。传统产业何应对新一轮AI浪潮?AI如何帮助行业降本增效?企业如何利用大模型重塑业务?
近日,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中关村100企业家俱乐部的大力支持下,由清湛人工智能研究院发起并主办,由盛景网联承办的“大模型时代,AI赋能产业升级与引领”系列论坛于北京中关村全球科创路演中心成功举办。
论坛上,软通动力集团CTO刘会福以“AI赋能软件与IT服务行业”为主题,分享了软通动力大模型产业落地及生产力转化的实践经验。
以下为精华内容整理,enjoy~
01
人工智能及大模型产业化
的实践探索
软通动力2001年成立,作为数字技术服务领导企业,全力打造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体系,聚焦发展7大战略新兴行业,以AI与大模型应用等8大数字化创新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服务千家客户及合作伙伴。
2019年我们并购了人工智能团队,当时主要做知识图谱。从2022年开始,我们将重点放在AI和RPA领域,希望将其应用于铁路、工业、质检等领域。与此同时,我们与华为合作推出了AI训推一体机,以加速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
在大模型侧,过去几年我们一直跟微软有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2月份我们快速发了AI Copilot并做了内测。3月份,我们把AI应用到招聘领域,发布了招聘的Copilot。4月份开始,我们开始在软件工程领域探索升级,将AI与生产线结合,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变革;同时,我们发布了MaaS平台,通过大模型技术和云技术,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5月底,我们对MaaS进行了升级,从训推一体到模型的部署构建,再到整个行业的套件,与百度、华为等企业展开了服务合作。
今天软通已经服务了二十多家客户,这是很难得的。因为大模型和产业的结合非常复杂,客户愿意为我们的解决方案付费,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这中间需要做很多努力,落地时间很长。
从过去大半年的实践来看,垂直领域的大模型更容易在产业端落地实践。而通用大模型由于存在AIGC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往往很难落地。
企业可以考虑引入垂直领域大模型,并在行业大模型之上建立自己的价值链领域模型。
基于行业大模型的底座,软通希望整合市场洞察、研发、营销各个领域的内容,帮企业建立价值链领域大模型;同时在企业的财税、人力资源等管理领域,帮助企业建立管理领域大模型。通过这种大模型的三角,帮助企业进行AI战略升级,把AI应用到企业的业务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当中去。
02
推动大模型企业落地的方法论
我们总结过去服务20多家企业的经验发现,大模型工程化落地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大模型技术商业化推广。企业的目标始终是成本降低、服务效率提升以及业务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第二,大模型系统工程化落地。首先是数据问题,大部分企业的数据质量低下,数据治理的成本高、时间长;二是工程成本要可控;三是安全问题,企业运用大模型的时候也需要考量风险。
第三,大模型应用系统化创新。大模型的引入,可能带来组织流程的变革和智能体系的建设,还会存在AI治理相关的问题。
基于这些难点,软通做了一个框架,名叫“天璇”,这个框架涵盖了多个层次,既是我们跟大模型厂商合作的思路,也是我们面向客户服务的框架。
L0层,基础大模型技术底座层,主要提供算力支持和基础大模型接口。我们认为,通用模型和垂直领域模型的结合更有可能解决企业问题,单一的模型很难真正落地,多模型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L1层,行业大模型及管理层,主要是提炼行业大模型,包括法律行业大模型、保险行业大模型等,同时涉及到模型训练服务等内容。
L2层,企业大模型应用层,包括价值链模型和企业管理模型两部分,便于快速匹配企业需求。整个过程中还涉及到数据治理服务、安全服务以及原厂商和大模型的训推和运营服务。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套微观的方法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将大模型应用于企业的实际场景中。
首先,进行大模型训练并开发试点应用。在大模型的试点阶段,应该选择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创意型的岗位和场景。今天大家在做图、制作动画、视频和撰写文本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ChatGPT了。AIGC更容易在个体层面进行落地,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这有助于让企业更好地看到大模型的潜在价值,继而应用到后续的场景中去。
然后,构建企业的大模型体系。我们认为,企业把大模型做好,需要有一个好的数据团队,做好大模型体系的搭建,做好内部匹配,单纯依靠外部咨询和规划是不够的。
最后,进行系统化推广。通过制定应用推广计划,系统化推动大模型应用实施,并持续地优化迭代。
企业做大模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诉求:效率提升、流程改造和业务变革。从管理层面的知识库、税务、法务到更深层次的战略洞察、市场洞察,大模型可以在多个细分场景中为企业带来实际价值。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我们最早将大模型应用于招聘领域,因为高频、刚需,同时有数据支持。我们首先通过AIGC让招聘顾问理解候选人的需求;然后利用大模型将招聘需求与候选人简历进行智能匹配,提高匹配效率;此外,在面试环节使用大模型作为面试助手,通过生成的面试题与候选人交流,去做验证和匹配,最终实现招聘的全过程优化。通过对招聘的智能化升级,我们能够实现人工替代和降本增效。
律师行业我们打造了Copilot大模型,因为法律本身的行业特色,市场上对法律咨询的需求很大,能够让大模型得以生存。需求者可以直接通过大模型工具去问案子的情况,胜诉的条件,需要的法条,包括模拟法庭审判等等。虽然它不能代替企业法务,但对于企业法务的碎片化的问题和场景会有很大改进。
第三个例子,是跟软通本业相关的测试。我们结合大模型升级了测试数据管理平台,对测试流程效率和测试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还有保险行业,我们梳理了过往的保险产品、理赔规程、基本法和生态知识的数据集,通过应用工具和领域模型面向整个的场景,比如保险询价、保险营销、保险出单等,贯穿保险业务的渠道销售、承保、理赔、收付、再保、客服等全业务流程,最终通过行业大模型来落地到整个保险的行业流程里去。
大模型只有跟行业、产业相结合,才有用武之地。
目前我们服务了二十多家客户,积攒了一些方法论,也增强了我们把大模型落地到行业、落地到企业的价值链和企业的管理里面去的信心。软通通过把模型做整合,跟行业、产业相结合,在增强自身竞争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将持续赋能产业的发展

01-26 11:55

趋势超盈
修改于2024-01-24 16:08
来自iPhone
·
北京
【公司回复】$软通动力(SZ301236)$
一、说明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在市场营销、技术研发、产品、客户等方面协同效应的具体体现。
——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具备面向客户的“软硬一体”的全栈数字技术服务能力,将实现从“能力+营销”的发展模式向“产品+营销+服务”的模式转变。
(一)市场营销与客户协同
经过多年积累,上市公司在通讯设备、互联网服务、金融科技、高科技与制造等 10 余个重要行业服务超过 1,100 家国内外客户,其中服务过的世界 500 强 和中国 500 强企业数量超过 230 家。
在计算机产品方面,标的公司在金融、运营商、能源、教育、互联网等行业持续拓展。
(二)技术研发与产品协同
信创产业链主要由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及云计算平台等几部分组成。
上市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具备核心自主可控产品和技术的硬科技公司,提供信创产品和全栈技术服务,包括信创咨询、基础硬件、基础软件、云平台、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等六大方向。基础软件方面,上市公司已经推出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商业发行版鸿鹄 SwanlinkOS、开源欧拉服务器操作系统商业发行版天鹤 iSSEOS、天鹤开源高斯数据库商业发行版;基础硬件方面,公司与鲲鹏计算&昇腾计算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出“软通训推一体化平台”,并与昇腾共同启动大模型联合创新,深度适配不同 AI 应用场景;行业应用领域,公司在……
标的公司主要从事基础硬件业务,聚焦信创和消费两大领域,已建成计算机板卡设计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产品研发、外观设计到整机系统设计等研发设计能 力,建立了完善的计算机产业生态体系。信创业务推出基于各种芯片技术路线的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产品,赋能党政、教育、安平、金融、运营商、能源等多行业。消费终端领域,以创新品牌“机械革命”为主导,在电竞游戏笔记本领域持续发力,并推出更加专业化高性能笔记本及商务化的便携产品。
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在技术研发和产品方面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技术研发方面,上市公司在软件方面与标的公司硬件方面技术能力可实现有效协同,打造“软硬一体”的全栈数字技术服务能力。上市公司在基础软件、AI 大模型、应用软件、一体机等软件和软硬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能力,可与标的公司基础硬件能力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软硬一体联合解决方案,构建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双方在基础软硬件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IPD 研发体系、研发团队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展开全面协同。
2、产品方面,上市公司的基础软件产品可以与标的公司计算机产品结合,提升市场竞争力;上市公司推出的软硬一体机,可以协同标的公司形成完整的一体机产品方案。上市公司的行业产品方案如企业金融包括财务公司核心资金司库票据系统、保险业务中台及数据中台、电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银行行业解决方案等 协同 标的公司的计算机硬件产品打造“软硬一体”的联合解决方案,提升上市公司的行业联合解决方案竞争力。
——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完善信创战略业务布局,从基础软硬件技术、操作系统、AI 大模型、软硬一体机、行业解决方案等方面与标的公司计算机硬件领域形成软硬一体产品的技术协同,提升标的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二、说明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构成、未来经营发展规划。
(一)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构成
……「本次并购补强公司全栈数字技术关键的一块“硬件”拼图,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的 主营业务,更好的为上市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提供“软硬一体”的全栈数字技术服务。」
(二)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未来经营发展规划
本次收购是执行公司信创战略和“软硬一体”产品战略,实现公司向“产品+营销+服务”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战略举措,是公司发展信创业务的重要推动抓手。……加强与某通讯设备客户的进一步战略协同……

02-02 20:07

鸿蒙生态大势已定:纯血鸿蒙有1.2亿代码,没有一行安卓代码
2024年1月18日,鸿蒙生态千帆起发布仪式举行,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我在现场记录一些要点:
1,为什么要做鸿蒙?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连续性,被打压的时候不能倒,不能跪;另一个是先进性,metoo不是华为的选择,鸿蒙要做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为万物智联构筑底座。
2,华为从2015年开始启动鸿蒙预研项目,十年磨一剑。鸿蒙的新,体现在新架构、新体验、新生态。在架构上,华为全栈自研,全面突破操作系统核心技术,从AI大模型、AI框架、安全隐私、集成开发环境、设计系统、编程框架、编译器、编程语言、文件系统、OS内核都是自研。HarmonyOS NEXT里没有一行安卓代码。
3,内核上,鸿蒙替代Linux内核,超越了Linux内核,是中国人自己的内核,彻底改变了西方主导,有了中国核,其特点是:更弹性(组件解耦,弹性部署,多设备架构统一、生态开放统一),更安全(鸿蒙内核用数学方案从源头验证系统正确显著提升系统安全性,鸿蒙内核获得行业最高等级安全认证)、更流畅(EROFS已经成为全球智能终端文件系统事实标准,相比EXT4,随机读性能平均提升20%,最高达300%)。
4,鸿蒙操作系统有1.2亿行代码。鸿蒙系统的重大创新是在架构上,垂直整合软硬芯云,单设备极致流畅极高能效;水平整合全场景设备,1+8+N融为一体,无缝协同。
5,之前的操作系统,是为单独设备开发,终端形态复杂会造成适配工作量大,重复开发,华为在业界率先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对消费者来说,不同设备可以实现完全一致性的沉浸体验。华为在全场景体验上持续创新,推出超级终端、超级中转站、超级桌面等。华为对全场景体验的定义:原生多端一致性体验、自然无感、全新跨端交互。
6,HarmonyOS NEXT是原生智能,将AI基础能力下沉到OS,赋能系统和应用。开发者可以实现AI无感集成,把AI能力集成到操作系统的控件中,用低至1行代码就能调用。比如小红书的鸿蒙原生应用,可以复制图片上的文字,可以通过AI抠图复制图片里的某一部分。比如新浪新闻的鸿蒙原生应用可以用AI语音朗读新闻等。
7,中国有两千万软件从业者,但是一直缺乏中国自己的软件生态,现在鸿蒙生态大势已定,这意味着中国将能从此拥有属于自己的软件生态。所以,鸿蒙并不只是华为的,而是产业的、中国的。
8,鸿蒙系统打了三大战役,第一大战役是构建坚实的底座,十年磨一剑,目前已经构建完成;第二大战役是为消费者带来最好体验,通过四个版本迭代,鸿蒙系统构筑了高端精致、简单易用、极致流畅、原生智能、纯净安全、全场景协同的出色体验;第三大战役,也是最难的战役——构筑繁荣的生态。华为相关负责人说,鸿蒙生态必须一鼓作气拿下。一上市必须是100分,甚至是120分。
9,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将在二季度发布开发者beta版,Q4四季度发布商用版,这意味着华为Mate70系列将首发。

01-26 11:58

【鸿蒙PC渐行渐近、远期市场空间达2500亿】$软通动力(SZ301236)$
鸿蒙终端加速扩容、原生应用开发加速: 12/19,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透露,鸿蒙生态设备总量超7亿台(华为自有设备3亿多台),预计到24年,鸿蒙生态设备数量逐步达8~10亿台。"鸿蒙先锋应用专区"近期正式在华为应用市场上线,为鸿蒙原生应用提前宣传引流;目前已有数百家头部合作伙伴宣布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涵盖出行、社交、游戏、办公、购物、生活、教育等18个领域;已有近半数Top20移动互联网应用启动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后续有望开启应用测试和商用。
鸿蒙PC渐行渐近、远期市场空间达2500亿: 23年,智能终端恢复规模供应(手机是鸿蒙生态基础),也是鸿蒙系统上车元年(问界、智界等);24年终端新的变化在于鸿蒙PC。目前PC端鸿蒙OS已经接近完成,预计鸿蒙PC先在信创试点(党政、教育等行业),再向C端市场推广。千万级出货量是一个分水岭,能吸引更多生态厂商主动进行适配;国内PC年出货量约5000w台,桌面端OS约300~400元/套,仅桌面OS市场空间约200亿;PC单机按5000元/台均价算,对应市场空间约25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