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中国支付通(08325)$ 唯品会3.3亿买牌照 政策趋严不减第三方支付魅力

近日,媒体报道,唯品会斥下3.3亿元重金,全资收购了浙江贝付科技,如愿拿到后者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对第三方支付牌照或支付业务如此疯狂的可不仅唯品会一家,京东、小米、苏宁、万达等均已拿出重金,切入这一市场。

近期,央行取消了几家公司支付牌照,对牌照要续约的公司提出了高要求,短期内也未见新增牌照的可能,以上皆反应出国家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趋严的态度。不过,这并没有打消外来资本进驻的念头,相反,因为牌照获取难度变大,而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又极为红火,第三方支付牌照成为“香饽饽”,引起各方争抢。

30万亿市场 支付宝一家独大

第三方支付是指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仅有3万亿元,随后第三方支付市场保持了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扩大,2013年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17.2万亿元,2014年为23.3万亿元,2015年突破30万亿元,达31.2万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电商助力、互联网大佬积极培育市场消费习惯等因素推动。

在我国,从事第三方支付的企业需要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2011年5月26日,央行向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27家公司签发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随后的4年时间里,共有270家公司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目前200余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形成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来自支付宝与财付通(微信支付、QQ支付),强大的互联网企业资源、电商平台与用户群是使得二者得以站在行业前沿;第二股势力以易宝支付与拉卡拉为代表,二者市占率虽然不及支付宝以及财付通,但确实细分市场领域的佼佼者;第三股势力包含众多小型第三方支付平台,这类企业实力较弱,需要依靠外来资本力量,否则容易被同行兼并。

支付宝是现有格局下的最大受益者,强大的电商平台资源以及频繁的线下布局,使得支付宝得以“笑傲”其他平台。2015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中,支付宝、财付通与银商占比分别为47.5%、20%与10.9%,其余平台占比都低于10%。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则以72.9%的市占率遥遥领先其他平台,财付通占比为17.4%,拉卡拉占比为3%。

政策趋严 第三方支付将有生死劫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不断曝光,国家政策对其态度由松到紧,第三方支付也遭到波及。

2015年到2016年期间,央行在半年时间里相继吊销了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与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并责令其退出支付市场,释放出明显的整顿信号。

再加上《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文件逼迫平台回归支付本身,央行下调刷卡手续费增加了平台运营成本,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有生死劫。只有业务合乎规范、有重组资金实力的平台才可生存。

移动支付技术革新 第三方支付重新洗牌

目前,苹果、三星移动支付工具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掀起了NFC支付潮流。受此冲击,国内现有的移动支付工具将快速淘汰,第三方支付市场将因此洗牌,掌握先进支付技术的平台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传统支付方式如二维码、条形码等存在很多问题,如它们需要交易方向对方出示二维码图片,这使得支付方式可见,谁扫都能支付,这是第一个隐患;其二,凭借二维码及部分商会信息创建线上订单,此订单创建过程是完全由商家控制,用户信息易遭到曝光;其三,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之间拥有无密扣款通道,跳过输入密码等过程。因此,订单可以被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用户发展。

与之相比,苹果、三星、小米倡导的NFC支付安全技术更高,且过程更加快捷,应当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工具技术升级的方向。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