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顾之指数篇】沪深300指数——绝对成长VS绝对价值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2021年对于沪深300指数来说是相对纠结的一年,经历了春节前的大幅爬升、节后的剧烈调整,而在后续的大半年时间里沪深300以弱势震荡的状态走完全年,自股灾后的2016年以来,沪深300的年度收益首次跑输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这样的表现背后,是市场风格切换的结果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在2016年到2020年的五年时间里,沪深300一直都是稳健与收益兼得,向大家完美展示了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上市企业的风采。投资是没有终点的长期赛跑,着眼于长远,沪深300指数仍然会是最好的投资标的之一。

重新审视2021年沪深300指数的稍显纠结的表现,可以理解为对前五年相对强势走势后的估值的消化。对主要宽基指数计算PEG指标,即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速比率,定义为PEG = PE / 净利润增速 x 100%,衡量指数的净利润增速和估值的匹配度。可以看到2019年底,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的净利润增速相似,但沪深300指数具有更加合理的估值,其PEG接近于1,低于另外两个指数,体现出非常好的投资性价比。经历一年的强势表现,2020年底时,沪深300指数的PEG指标已经显著高出,小而美的公司更具性价比,为之后2021年的纠结表现埋下伏笔。

2021年成长风格与价值风格出现4次极致切换。第一次以2月18日为“分水岭”,成长风格遭遇年初“狂欢”后的“滑铁卢”。第二次发生在二季度,资金格局从“增量入市”转向“存量博弈”,业绩高增速成为博弈重心,宁指数与茅指数出现分化,300成长景气度上行。第三次切换伴随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增长预期发生,价值风格迎来修复。第四次则出现在国庆节前后,成长风格重新占优,截至年底二者调整至相同水平。

回顾历史,2016年A股两次熔断后,沪深300指数走势震荡,下半年行情反转,大市值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使得此前传统行业“蓝筹白马”的低估值修复。市场风格转向,回到大市值公司这边,2016年到2017年沪深300走出一轮“价值投资”行情。2018年A股市场全面普跌,贸易战和去杠杆加剧了经济下滑所引发的市场下跌,在此环境下300价值相对抗跌。2019年到2020年全球低利率环境使得外资不断流入A股市场,在贸易摩擦、疫情冲击、全球货币大放水的背景下,300成长大幅领先300价值,分化达到极致。而2021年沪深300内部波动增大,成长和价值在不同时段有截然不同表现。

沪深300价值指数和沪深300成长指数同为“沪深300风格指数”,分别根据“价值因子”和“成长因子”评分,选取分数靠前的100支成份股。沪深300价值指数100支成份股中21支是银行,占总权重大约35%-40%,金融整体占比超过一半。沪深300成长指数的行业分布会比300价值更分散一些,占比较大的为信息技术、日常消费和医疗保险,分布较为平均。另外,300成长与300价值的成分股重合度较低,只有20%左右。

2020年起沪深300成长性渐渐凸显,以最近一期成分股调整为例,新纳入个股中多为科技行业的优质成长股。对比沪深300自身的成长和价值属性,分别合计隶属于300成长300价值的个股权重,在2019年及之前沪深300指数的价值性更加突出,但2020年及之后成长属性则更明显。另外,沪深300成分股中成长和价值股重合的数量在持续下降,侧面说明指数本身的成长和价值特征也在逐步分化。

2020年因疫情爆发,企业盈利预期减弱的同时估值因货币宽松而被动提升,沪深300指数PEG 大幅上涨。而进入2021年后,沪深300估值水平从16倍下降至14倍,但市场对盈利增速预期从7.2%回升至18.2%,导致当前PEG回落至0.77,几近历史最低水平。从收益性看,沪深300在低PEG期间显著跑赢中证500,同期成长表现优于价值。考虑到沪深300指数成长性在增强,未来一段时间的指数收益可期。

 #2022ETF投教之旅#   #锂电光伏等新能源赛道再走低#  

 @今日话题   @球友福利   @蛋卷基金   @ETF星推官   @雪球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