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剧王”,《庆余年2》还差口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3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周月明

编辑|苗正卿

题图|《庆余年2》剧照

时隔五年,范闲和范思辙带着《庆余年2》高调归来,“剧王”的称号悄然登上热搜。

从数据上看,《庆余年2》确实称得上是爆款。

5月16日晚,开播126分钟后,其在腾讯视频平台的热度值突破32000,成为腾讯视频史上开播当日热度最快破3万的剧。在电视端,开播一小时后,电视直播收视率突破2.26%、市场份额超过12.8%。开播2小时,其甚至上了16个热搜,几乎霸榜。

从商业变现上,《庆余年2》也够火爆。

据观察,其每集广告数多达9个,开头6个,中间2个,结尾1个,投放品牌包括汤臣倍健、纯甄、TCL、百雀羚、度小满、东阿阿胶等。广告密集到就连作家、编剧“匪我思存”都发文吐槽,称“前面的广告真多!尊贵的会员都不能跳过。”

片中广告之外,《庆余年2》的IP联名也密集推出,喜茶、德佑、颂拾、顺品郎等纷纷推出联名产品,各类IP周边也迅速上线。不过,随着剧集播出,目前尚未在这些领域同步诞生爆款产品,以周边产品为例,在《庆余年2》播出48小时后,在天猫平台上,一款《庆余年2》正版联名周边雨伞的销量仅为25个;而另一个正版角色抱枕虽然有5000以上的围观热度,但销量仅为44个。

不过,从数据和商业上展现出爆款潜质的同时,《庆余年2》的内容质量和创作风格也开始收到大量吐槽。

比如,据称“打磨了两年的剧本”成为吐槽的重点。《庆余年2》编剧王倦的微博,甚至被一票观众当做了“剧评发泄区”。而王倦被吐槽的核心点在于,目前播出的《庆余年2》剧情走向和猫腻原著逐渐有更深的“割裂感”,以及和猫腻原著“强调权谋和高智感叙事”相比,《庆余年2》的喜剧元素稍显浓郁。

一个被很多观众吐槽的细节是,剧中出现了一些原著中并不存在的“现代梗”——比如,“五彩斑斓的黑”——一个2017年诞生于微博生态和猫腻《庆余年》原著毫无关系的梗。

对于观众来说,在看《庆余年》《赘婿》这类穿越剧时,他们或许更想看到穿越过去的现代人如何巧妙得将先进的模式融合到古代的环境中、如何在古代掌权者之间纵横捭阖,不止要爽和有趣,还要有点巧思和智商,否则跟主角一味赢赢赢的短剧没什么大区别了。

剧本被吐槽之外,演员在第二季中更为浮夸的表演也令许多观众迷惑。比如第一集得知范闲死之后,陈道明饰演的庆王在宫里飞奔,范建在宫里大吼大叫指责陈萍萍;又比如范闲越来越喜怒形于色,与第一季的沉稳谋算开始割裂。

有观众直呼“演员跟喝了假酒一样”“全体演技用力过猛的感觉”。

要知道的是,《庆余年》第一季在2019年首播时,播出期间豆瓣评分最高超过8分,并有超过30万人打出5星好评。

而该剧的豆瓣主页面也在不断变幻着。有时是清一色的一两星差评,但没过多久又都变成四五星的好评。《庆余年2》目前还未在豆瓣开分,但照此势头来看想保住曾经的辉煌有些难度。

不管吐槽与否,《庆余年2》的热度仍然是近期各大剧无法相比的,这也令其背后的各大公司喜闻乐见。

比如阅文集团一直对《庆余年2》寄予厚望。在年报中,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还曾专门指出,《庆余年2》第二季预约人数已突破1200万,成为全网首部预约破千万的剧集。相信2024年将成为阅文的“爆款之年。”要知道的是,据年报显示,2023年阅文集团营收70.1亿元,仍然下滑8%。

而播出平台腾讯视频自然也希望借《庆余年2》再尝甜头。3年前第一季播出时,腾讯视频付费会员增加至1.06亿,视频业务全年营运亏损减少至30亿以下,收费增值用户数同比增长12%。有了曾经的辉煌,其自然希望这块“香饽饽”今年能再给助力。

商业和艺术如何完美融合向来是一个难题,《庆余年2》想当“剧王”,还要对此做更多解答。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全部讨论

05-18 23:00

看了几集,节奏拖沓,剧情平淡,比第一部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