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后营收、净利双位增长,这一高耗领域凭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5

曾经的“金眼银牙铜骨头”,三大高值耗材都已纳入集采。

10月7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第四批耗材国采进入报量阶段,人工晶体将首次进入国采;上半年,OK镜也首次开启联盟集采。

眼科在经历疫情和多轮联盟集采后利润和营收均创新高,未来的消费医疗“金矿”正在逆天改命吗?

01

超越牙科跃至第三,眼科如何保持“财富密码”?

近年来,随着人工晶体、OK镜需求量激增,眼科已超越牙科位列中国高耗领域第三,仅次于血管介入类和骨科植入类。

与牙科的“流量密码”种植体、隐形正畸类似,眼科的人工晶体OK镜也分别“针对”老年和青少年群体;但更为“刚需”。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白内障仍是我国第一大致盲疾病,2022年全国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80%,手术植入人工晶体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手段。

而针对青少年这一市场消费力就更坚挺。“为了孩子花多少钱都愿意”这是大多数中国家长的心声。据统计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3.6%,通过“OK镜”干预,600度以下青少年多数可以恢复正常视力。

2023上半年,随着眼科诊疗量恢复,眼科高耗厂商营收、净利润都呈双位数高增长。专注于人工晶体、OK镜的爱博医疗营收、净利润增长最高,分别达49%、31%。

集采方面:

人工晶体已历经三年联盟集采。2023上半年,昊海生科以55%增长领跑人工晶体赛道,爱博医疗增长47%第二。

OK镜首次联盟集采或将于今年下半年落地执行;以上半年业绩来看,欧普康视以3.8亿营收第一,爱博医疗以45%增速第一。

作为国产人工晶体“二哥”,爱博医疗在三年联盟集采中标量名列前茅,其人工晶体业务2020年营收2.23亿(+25%),2021年营收3.05亿(+37%),2022年营收3.53亿(+16%)。似乎反而凭借集采放量与“一哥”昊海生科差距快速缩小,大有长期赶超之势。

昊海生科爱博医疗都表示,其业绩在集采后仍保持高增速,主要因为拥有从市场最广泛的单焦点到高端功能型人工晶体的多品种多规格产品全覆盖;因此,各类集采成为扩大国产替代的助力。

那么,集采后的眼科高耗厂商毛利率下降了吗?似乎也没有。

爱博医疗为例,集采后2021、2022年,其人工晶体毛利率达87%、90%;与此前90%毛利率相比几乎没有下降。

除了企业本身战略举措,人工晶体、OK镜之所以如此“赚钱”还来自于其赛道高壁垒。

因为直接接触/植入眼睛,这两款产品都是国家最高等级的III类医疗器械,对厂商研发、生产技术要求极为严格。这些技术壁垒使市场高度集中,也让产品可以有很高的定价。终端市场,一片非球面人工晶体价格约1500元-30000元(可用终身);一片OK镜价格约3000元-上万元(基本一年一换)。

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且价格很高这些底层逻辑,或许促成了人工晶体、OK镜被纳入集采。

从微观角度分析了眼科高耗赚钱的原因后,我们再从宏观角度看看集采影响之下,市场格局的变化。

02

人工晶体首次国采,高端国产加速“进场“后格局生变?

人工晶体主要用于囊外白内障摘除后,通过植入眼睛来恢复视力;不同技术的人工晶体对于视力恢复程度不同,甚至能同时矫正近视和老花。

从技术来看,人工晶体包括球面、非球面单焦、非球面多焦(双焦、三焦),以及最新的连续视程等,目前这些产品都已在中国市场广泛应用。单焦解决“看得见”问题,多焦实现“看的好”,连续视程更是能“还原”健康人体自然视觉。

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底,中国市场获批的人工晶体数量,进口占比83%、国产占比17%。

进口品牌主要由美国-爱尔康美国-强生美国-博士伦德国-卡尔蔡司等巨头占据。

中国厂商包括昊海生科(国产占比第一)、爱博医疗(国产占比第二)、高视医疗、蕾明视康等。

因为国产化率不到20%,自2020年以来人工晶体集采仅在省际联盟层面,主要包括京津冀3+N联盟(14省)、陕西省联盟(10省)、广东联盟(3省)等。

据药智统计,截止目前联盟集采中标量前十的生产厂商里,中国品牌占八成(爱博医疗高视医疗昊海生科蕾明视康领先),海外品牌占两成(主要为爱尔康博士伦)。

当前中国市场消费量最大仍在中端(非球面单焦)市场。而中标的产品也主要在这一领域,因此虽然平均降幅约50%(比起心血管、骨科动辄超80%的降幅相对温和),此前集采反而使中国厂商实现在市场加速放量。

据共研咨询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消费了人工晶体约500万片,中端产品(非球面单焦点)占比约67%,高端产品(包括双焦、三焦、连续视程)占比约18%。

爱博医疗昊海生科在投资会议上表示,受益于全面的中标型号以及稳定的价格体系,随着带量采购落地,产品销量呈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加速提高国产人工晶体的市场占有率。

然而,就如此前所述,中低端人工晶体只能解决“看得见”,因此下游患者的需求向高端晶体的转变是大势所趋。

在高端多焦点领域,2022年底,爱博医疗作为唯一“杀入”的国产厂商,其自研的多焦点“连续视程”人工晶体获批,有待放量的实现。

2023下半年,在国家医保局主导下,人工晶体将首次进行全国范围的集采,尤其剑指“多焦”高端领域。

鉴于此前无中国厂商参与,海外品牌的多焦高端人工晶体在联盟集采下价格仍然坚挺,比如2021年11月“京津冀3+N”结果显示,卡尔蔡司和爱尔康的两款三焦点人工晶体每片中标价格分别为22999元和22495.71元。

因此,国采或将为更具成本优势的国产高端产品带来更多进入三甲医院和一线市场的放量机会。以市场公开的单片价格来看,爱博医疗的多焦点“连续视程”市场价约1万元左右。

高端产品将是未来人工晶体战场的决胜性产品,年底开采令人格外期待。

03

OK镜首次集采,会延续高耗领域“减肥神药”吗?

“OK镜”又称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医疗专用超高透氧夜戴型隐形眼镜,通过慢慢地改变角膜形状使角膜变的平坦,进而控制近视度数。

因为直接能治疗孩子近视,消费市场潜力堪比当下正火的“减肥神药”。

此外,业内专家认为,同等品类的眼科高值耗材,国产已与外资没有很大技术差别;而消费市场似乎也已开始倾斜,尤其是OK镜。

虽然OK镜在中国市场销售时间不到十年,但是中国品牌在获批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上已不输海外品牌。

从中国获批产品来看,截至2023年Q1,中国厂商占比62%,包括欧普康视(国产第一)、爱博医疗(国产第二)等,海外厂商占比38%,包括日本-ALPHA、美国-欧几里德、美国-CRT、荷兰-Dreamlite、韩国-Lucid等。

从终端销量来看,据智研数据统计,2022年OK镜在中国市场整体销量约为395万片;海外头部厂商占比39%,中国头部厂商占比33%,其中欧普康视销量占比第一达18%,爱博医疗占比8%排第四。

或许是中国厂商的“优异表现”给了医保局举行集采的底气。因为作为更偏消费属性的OK镜,此前业内都认为集采不太现实。

2023年6月,覆盖16省31市4县(规模相当于国采)的OK镜首次联盟集采结果出炉。中选的都是中国品牌,包括欧普康视爱博医疗、南鹏亨泰、远程视觉、有康医疗等。海外品牌欧几里德报价超出未中选,其余未参与。

首次OK镜联盟集采覆盖区域

而中标价格也很友好,平均降幅在30%左右,报价最低的欧普康视标准片单片价格1760元、环曲片2260元。第二低的爱博医疗标准片2730元、环曲片3430元。

从其属性来看,未来OK镜入国采的可能性不大,集采降幅也不会更低,因此性价比更高的OK镜国产品牌或将改变消费者的固有观念,在市场高歌猛进。

尽管整体国产化率仍不高,但眼科高耗在消费市场刚需和国产高端技术不断突破下,在集采后仍能保持高利润率。

成本控制、全产业链布和丰富的管线(中、低、高都具备)仍是竞争关键。

对于国产眼科厂商而言,单纯的价格和渠道竞争不会产生长期优势;更完善的研发体系、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进一步市场机会;目前头部厂商的高端自研产品都已在临床阶段。

对于跨国厂商来说,中国这块巨大蛋糕也绝对不能放弃;而今日不同往昔,外资不再能“躺着赚钱”,通过本地化生产、研发实现成本控制或将成为“胜负手”。

2022年11月,日本ALPHA集团的OK镜获批“无锡产”,成为首个进口OK镜国产化的企业;此外在去年进博会上卡尔蔡司也表示其人工晶体的本土化正在进行中。

创新驱动下,未来集采的医疗产品价格不会一味探底,重塑临床价值才是长久之计。期待更多高性价比产品让市场百花齐放。

来源:MedTrend医趋势

资料显示,医疗器械ETF(SZ159883)为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行业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已纳入互联互通范围。一指覆盖医疗设备、高低值医用耗材、IVD、医美四大细分领域,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迈瑞医疗作为第一权重占比近15%。在最新调样后,医疗器械ETF的科创板股票含量最新突破20%,踏上了科创板的快车道,指数创新属性突出。

截至2023年10月9日,标的指数最新PE估值30.11倍,低于指数发布以来近80%的时间区间,投资性价比凸显。未来,在“疫后复苏”、创新迭代、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创新出海国际化升级的逻辑共振中,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将开启万亿规模之路,各细分赛道全面开花,从跟跑到领跑,国产器械黄金时代或正在到来。场内可通过159883高效交易,场外也有联接013416可布局。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以上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永赢医疗器械ETF属于中高风险(R4)产品,风险等级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测评后结果为成长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基金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照表详见永赢基金官网。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提交交易申请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基金特有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申购赎回清单标识设置风险、股指期货投资风险、资产支持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成份股停牌的风险、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存托凭证投资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达人秀

$乐普医疗(SZ300003)$ $爱博医疗(SH688050)$ $昊海生科(SH688366)$ 医疗器械ETF(SZ159883)

#医药股反弹,减肥药方向领涨# #医药股猛烈上攻,全线拉升# #医药股继续活跃,减肥药方向领涨#

全部讨论

2023-12-01 08:56

2019年的数据——1)国际市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全球有39%的盲症和25%的重度视力障碍来自未及时治疗的白内障。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一千八百万人由于白内障而致盲,另有一亿白内障患者需要手术恢复视力。根据Market Scope《2019 IOL (Intraocular Lens) Market Report: A Global Analysis for 2018 to 2024》报告,2019年全球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将超过38亿美元。在细分领域中,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占比最高,为 67.4%,其次分别为:老视纠正型(主要是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占比 18.0%,Toric人工晶状体占比 9.5%,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占比 4.2%,以及术后可调节人工晶状体(Post-op Adjustable)占比 0.9%。2)国内市场据估计全国有年龄在60岁以上的1.3亿潜在白内障患者,目前需要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数接近500万,且每年以40万人的速度增加。2019年,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约25.66亿元。IOL作为三类医疗器材,属于高值医用耗材,发展中国自主品牌的IOL必要性很强,这可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和溢价能力,降低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目前IOL巨头由四家国际公司组成,美国的爱尔康、强生、博士伦以及德国的蔡司,他们共占据市场的60%-70%份额,其中爱尔康一家独大,约占市场份额的30%。国内而言,昊海生科约占国内市场的30%,2015年通过并购河南宇宙和珠海艾格等公司,昊海生科进入了人工晶体赛道,目前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盈利来源。其2019年报显示营收比例的44%来自于眼科产业。此外,国内爱博诺德也是国内的IOL企业代表,爱博诺德公司在2014年发布的第一款核心产品“普诺明A1-UV”打破了国际高端软性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的垄断,其价格比国际同类产品低30%至50%。据其2019年招股书,约占中国7%的IOL市场,但主要集中于中高端产品。2019年IOL全球市场份额为38亿美元,其仅占0.75%,相比于国内逊色不少。
--------------------------------------------------------------
当然,根据正文描述,国产厂商(昊海生科、爱博医疗)进步很大,营收增速很快,但“进步大、增速块”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之前技术落后,在中低端搞价格战的结果,如果按营业额计算,还是进口厂商占据绝对优势(截至2022年10月底,进口占比83%、国产占比17%),爱博前几年是唯一的能做中端的国产厂商,现在有向高端拓展的趋势(研发多焦),但是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牌力都与国外厂商有很大差距,之前能够实现国产替代是因为人家不愿意在低端市场和你打价格战破坏它在国际上的价格体系,现在你要动它的奶酪(中高端市场),那人家还不放大招直接灭了你(看看昊海、爱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没有可能出海就明白了)。

2023-12-01 09:12

而中标价格也很友好,平均降幅在30%左右,报价最低的欧普康视标准片单片价格1760元、环曲片2260元。第二低的爱博医疗标准片2730元、环曲片3430元。
从其属性来看,未来OK镜入国采的可能性不大,集采降幅也不会更低,因此性价比更高的OK镜国产品牌或将改变消费者的固有观念,在市场高歌猛进
-----------------------------------------------------------------
关于文中对OK镜集采的几个判断不敢苟同。
1、集采并没有降价(此说法欧普康视已经在互动易上证实)。真实情况是欧普康视是此次集采唯一报出实际进院价的厂商,也是唯一的实际中标者。
详情参见我写OK镜集采的系列文章
【OK镜集采欧普康视是唯一的中标者吗?】
网页链接
2、OK镜纳入国家集采的可能性不大,但和种植牙一样进行专项整治的可能性很大。
集采也只是一种医改手段,降价控医保只是副作用,让耗材招标规范和阳光,加强耗材进院监管才是根本目的。如果集采达不到这些目的,那么进行专项整治就是医改最后的杀手锏了。

2023-11-30 22:49

———集采中短期不是影响利润增长的关键(价降量增),差异化竞争力的缺失导致的恶性竞争才是问题的根源。
人工晶体已历经三年联盟集采。2023上半年,昊海生科以55%增长领跑人工晶体赛道,爱博医疗增长47%第二。
OK镜首次联盟集采或将于今年下半年落地执行;以上半年业绩来看,欧普康视以3.8亿营收第一,爱博医疗以45%增速第一。
作为国产人工晶体“二哥”,爱博医疗在三年联盟集采中标量名列前茅,其人工晶体业务2020年营收2.23亿(+25%),2021年营收3.05亿(+37%),2022年营收3.53亿(+16%)。似乎反而凭借集采放量与“一哥”昊海生科差距快速缩小,大有长期赶超之势。
昊海生科爱博医疗都表示,其业绩在集采后仍保持高增速,主要因为拥有从市场最广泛的单焦点到高端功能型人工晶体的多品种多规格产品全覆盖;因此,各类集采成为扩大国产替代的助力。
那么,集采后的眼科高耗厂商毛利率下降了吗?似乎也没有。
爱博医疗为例,集采后2021、2022年,其人工晶体毛利率达87%、90%;与此前90%毛利率相比几乎没有下降。
除了企业本身战略举措,人工晶体、OK镜之所以如此“赚钱”还来自于其赛道高壁垒。

2023-12-01 06:00

纠正一下,国产人工晶体爱博不是二哥,而是一哥。昊海营收暂时大于爱博是因为单焦国产多焦是代理进口,纯国产爱博是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