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燃气价格上涨,将拉动CPI和PPI多大涨幅?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期,国内多地上调水电燃气价格。

燃气价格上涨主要针对居民端。目前燃气价格实行居民用气价格限价波动+非民用气市场化定价的双轨制,这使得居民端用气价格持续偏低,城市燃气公司盈利承压。因此,近年来政策持续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理顺天然气上下游价格。

2023年《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超过130个市县发布了联动机制文件或者通知,推动居民燃气价格上涨。如深圳第一、二、三档价格分别上调10%、9%、6%。

水价上涨同时涉及居民部门和非居民部门。比如广州、上海等地都同步上调了居民和非居民水价,由于当前居民部门水价相对较低,居民用水涨幅会明显高于非居民部门。

电价调整也同时涉及居民和企业端。目前主要体现在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比如安徽将目前执行的7、8两个月的峰谷时间段扩大到7、8、9、1、12五个月,峰价上浮比例从81.3%提高至84.3%,谷价下浮比例从58.8%提高至61.8%,即峰价更高,谷价更低。

市场更关心的是水电燃气价格调整对于CPI和PPI的影响。

自2016年以来,公用事业价格的波动较小,水电燃料CPI同比一直在-1.3%到4.5%左右的区间内波动。按照居民现金消费支出估算,水电燃料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在5%左右,其中电费是大头,电力、燃气、水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分别为3.9%、1%、0.2%。

低波动和低占比,使得公用事业价格对CPI的贡献在过去往往不超过0.3个百分点。

本次价格涨幅最大的水价(如广州水价涨幅超过30%),由于占消费比重最低(仅0.2%左右),且目前只有部分城市涨价,因此放到全国来看,其对CPI影响较弱。

燃气价格也是如此,虽然部分城市2023年燃气价格涨幅明显,但2023年36城市平均燃气价格仅上涨6%。今年部分城市燃气价格上涨,但全国燃气价格涨幅依然明显低于部分城市燃气价格涨幅。

而占居民消费比重最高的电价,今年主要变化是峰谷价差拉大,尚未见到明显的价格上涨。

假设水电燃气今年平均价格涨幅在4-8%,考虑到其权重仅占5%左右,因此公用事业涨价对CPI的贡献为0.2-0.4%(拉动幅度可以近似为分项同比*分项权重)。

不过,水电燃气价格上涨对PPI的影响比CPI更明显,其在PPI中的占比更高,波动也更大。

按照营业收入占比估算,2023年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PPI的比重分别为7.3%、1.3%、0.4%,占比明显高于居民端。

相比于居民端,企业端水电燃气的价格波动更大。2015年以来,PPI口径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价格同比在-4%到10.1%的区间内波动,燃气价格波幅甚至能够超过30个百分点。从历史经验上看,考虑到偏高的占比,在电价大幅上涨阶段,电价一度能够直接拉动PPI上行0.6个百分点。

除直接影响PPI中的水电燃气分项以外,公用事业价格上涨也会通过生产成本间接影响PPI,特别是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高耗电行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我们假设生产成本上涨会完全传递给产成品价格,根据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占PPI的权重,估算了水电燃气价格上涨对各行业PPI的影响。

结果显示,水电燃气价格上涨4%、6%、8%分别带动PPI同比增速上行约0.5、0.7、1.0个百分点。

我们也可以按照各行业用电量和行业成本估算各行业单位成本的耗电量,并根据电力行业的营业收入,估算出各行业电费支出占营业成本的比重。从结果上看,按照营业收入数据估算的电价对PPI的影响会略高于投入产出法,水电燃气价格上涨6%拉动PPI上行约0.9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23年各地纷纷上调水电气等商品价格,燃气价格主要针对居民端,水价和电价则同时影响居民和企业,虽然部分城市公用事业价格涨幅较大,但全国平均价格的涨幅依然比较温和。

根据估算,6%的公用事业平均价格上涨分别拉动CPI和PPI分别上涨0.3个和0.7个百分点。单纯水费和燃气费对CPI和PPI的影响较低,电价上涨对物价的影响更大。从细分行业上看,化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受能源上涨价格的影响更明显。

1、核心龙头企业配置价值凸显。目前化工龙头白马成长确定性高、竞争力强,在历史上已经充分证明了它们的竞争力。受到能耗 |
|双控和项目审批难度的影响,近两年龙头白马的资本开支增速维持在2-3%,许多化工龙头企业优质新增项目的产能并没有很快释放出来|
|。能耗政策纠偏后,在“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指引下,对项目碳排放重新的计算,将使得龙头白马未来优质项目的 |
|新增产能审批门槛下降、成长性将重新得到体现,核心龙头企业竞争优势愈发明显,目前估值明显偏低,建议重点配置。重点推荐:万|
|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龙佰集团新和成扬农化工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卫星化学等龙头企业。 |
| 2、继续看好新能源上游材料:1)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上游材料:锂电池粘结剂、隔膜涂敷材料PVDF:关注东岳集团联创股份、巨|
|化股份、东阳光;2)磷酸铁锂、磷酸铁:关注川恒股份云天化兴发集团湖北宜化云图控股,建议关注川发龙蟒中毅达(瓮 |
|福);3)电解液及添加剂:关注永太科技华软科技\奥克股份;以及向下游新材料领域延伸的华鲁恒升、卫星石化;4)光伏产业链 |
|上游材料:EVA 重点推荐东方盛虹、联泓新科,N 型硅片:和邦生物;5)光伏反射膜:海利得;6)风电产业链上游材料:碳纤维(吉|
|林碳谷、吉林化学、光威复材等碳纤维标的)、环氧结构胶(康达新材)、聚醚胺(晨化股份阿科力皇马科技); |
| 3、关注景气持续高景气子行业。维生素(新和成、浙江医药花园生物兄弟科技);纯碱(远兴能源山东海化三友化工) |
|;农药(扬农化工、润丰股份海利尔利民股份);草甘膦(兴发集团);钾肥(东方铁塔、亚钾国际);磷肥(新洋丰、川恒股份|
|、湖北宜化等);咖啡因(新诺威、新华制药)。 |
| 4、看好天花板高,盈利稳定的消费成长股及新材料成长股:具体看好:山东赫达(纤维素醚+人造肉)、金禾实业(无糖添加剂龙|
|头)、国六产业链(艾可蓝、建龙微纳、万润股份、瑞丰新材、龙蟠科技)、可降解&可再生塑料(瑞丰高材、三联虹普、金发科技、 |
|彤程新材)。半导体封装材料(华软科技)、光刻胶(南大光大、彤程新材、晶瑞股份)、半导体前驱体(雅克科技)、军工领域:特种化学 |
|品(昊华科技)、芳纶(泰和新材)、碳纤维(光威复材)。 新型显示领域:光学膜(东材科技)、有机发光材料(万润股份、华软科技)、PI |
|材料(瑞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