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 投资逻辑梳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15喜欢:5

在回顾自己的投资逻辑时,我发现,当我被一家公司的产品所打动时,我会特别有兴致对这家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好奇是什么样的团队、基于什么样的理由打造出了这样的产品,这个产品的生命力如何,这家公司是否能持续创造出类似的好产品。

当我的办公室都摆满了泡泡玛特的各种玩偶时,我也终于有机会到泡泡玛特的总部走了一趟,趁着这个劲头,记录一下我对这家公司的一些思考。

未来市场空间的想象力极大

不同于市场对泡泡玛特的认知,公司对自己的定位是IP运营商,我理解有点像明星经纪公司,只是经纪公司运营的是真人明星,而泡泡玛特运营的是各种IP。被大家所熟知的盲盒只是IP最终落地、帮助公司持续引流的其中一种形式。在盲盒以外,现在正在不断拓展新的品类:周边产品(毛绒玩具、徽章、手机壳等),大尺寸的潮玩(最近成功破圈的1000% 400%mege系列),和知名品牌的联名产品(契尔氏、欧莱雅、fresh、上下,橘朵等等)以及动画和乐园。

我认为未来的市场空间具有较大的想象力,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1.随着科技的进步,大众心中的偶像的形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偶像的形成主要依赖的是时间。过去明星、各类电视节目的供给量是比较小的,而目前处于供给远大于需求的状态;过去我们会花许多时间听音乐、看电视,而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各类app的崛起,我们接受的更多是各种短平快的刺激,这也是为何视频的倍速功能和剪辑版应运而生。这种情况下,一直默默放在你身旁的盲盒玩偶们,反而成为了陪伴时间最长的IP。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费上,新出现的一种需求是精神消费,并且在精神消费时,我们对金额并不敏感。年轻的一辈以及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这些人群,要的不再是便宜的产品,而是特别一点的产品。特别可以是外包装好看、好玩、有个性、养生、时髦等等都行。这是为何泡泡玛特,喜茶这类新消费公司在近年不断崛起,也是为何我们买一瓶矿泉水会考虑是买一块钱还是两块钱的,而买星巴克、喜茶时对价格却并不敏感。泡泡玛特的IP目前不会说话,也没有对应的故事情节,但就像雕塑、画、戏剧,因为充满想象力,不同的人能够从中得到不同的体会,反而被称作艺术品,能够满足精神需求。

比较好的竞争格局

最近逛商场最大的感受是,冒出来很多新的潮玩店,toptoys,X11等等等。那我为何还认为泡泡玛特的竞争格局是比较好的呢?

核心的原因有两点:

1.这些潮玩店,大部分布局的都仅仅是渠道而已。而泡泡玛特是从设计,运营到终端渠道,全链条都深度覆盖的,护城河不一样。

2.在IP运营上的竞争对手并未出现,据我了解,除了泡泡玛特以外,并没有第二家公司成功打造出多个爆款的IP。(如果有,麻烦指正)

优秀的管理层

对我来说,最好的管理层是:既能不断打破自己的边界,又懂得克制。泡泡玛特的管理层恰好符合这两点。

截止2021年9月30日,泡泡玛特的线下门店数是250间,机器人商店数量是1687家。不管是对比其他零售商动辄上千的数量,还是观察泡泡玛特的开店速度,都能感受到管理层的克制。公司本身也说,他们有意在控制门店的数量,希望每一家店都是能赚钱的。

此外,对零售商来说,不管是租商铺卖产品还是开网店、直播卖产品,最大的制约之一始终是渠道成本,而泡泡玛特创新的机器人商店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渠道成本。对于商场来说,这些位置本来也是闲置不产生效益的,对泡泡玛特来说,既能低成本卖产品,又可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一举二得。

最近在刷泡泡抽盒机时,发现泡泡玛特的微信小程序商店里上线了一项新功能,客户可以在小程序里选择就近门店购买产品,然后直接顺丰同城进行配送,下单后基本上一小时之内就能收到盲盒。外卖早就做到的速度,其他零售商不知道为何一直没做到,泡泡玛特却在潮玩上率先做到了。管理层能够感受到客户对于效率的追求,还能立刻落实到销售端,给管理层的执行力点赞。


话虽如此,对比万代1400亿港币的估值,泡泡玛特的760亿港币的估值贵不贵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全部讨论

有两个问题……
其中一个是关于“你身旁”这个身边流量节点的价值,大体上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包括书桌/办公桌/通勤用车(考虑盲盒不是EDC的场景,所以不考虑其他节点如手机包包等),而这类节点的价值究竟有多大。我认为是比买量的新用户成本肯定要低很多的,这个相信从未来泡泡玛特的游戏获客上也能看出来。
例外一个是关于万代的,万代的高达的杠杆率,理论上是超过泡泡玛特的IP的。比如说,高达本身不需要太多的重新设计,用涂装+部分元素就可以快速出新机体。而对于labubu和molly来说是很难办到的,本质上还是要兼容更多的世界观才行。

好的ip非常值钱。今天中午去苏州印象城店。泡泡玛特人流量不错,隔15分钟左右的两个时段去看,第一次是有10组人在店,第二次有大概5组人。女孩为主要核心受众。
但隔壁不远处的奥特曼店,面积只有泡泡玛特1/4,装修成本也比泡泡玛特低很多、属于货架式展示。两次观察人流量不亚于泡泡玛特,甚至出现略微拥挤的状况。年龄在12岁以下的男孩为主要受众,陪同的家长的购买力非常强。
所以泡泡玛特的ip的影响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期待10年后能有像奥特曼变形金刚这样级别的ip。未来积木、游戏、动画电影甚至连续剧都值得一步步布局。另外,慢慢也可以增加对男孩子的ip,但店铺装修风格上需要有所区隔了。
另外,kkv的人流也非常好,不过盲盒只是它的一小部分,对比性不强。

05-03 09:04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