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行业专题报告:建企出海积极,关注国际工程板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核心观点

政策鼓励共建一带一路,建筑企业出海积极。《“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鼓励我国建筑企业、工程设计等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RCEP的生效有利于中国建筑企业进一步拓展投资领域。相较国内市场,建企出海新签合同金额增速稳步上升,23年/24年Q1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645/4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7.9%;国内中国建筑业23年/24年Q1新签合同金额增速分别为-2.8%/-0.03%;

国内建筑企业出海竞争优势显著,占23年TOP250国际承包商海外营收比重27.5%,17-23年占比提升6.4pct。中国建筑企业在出海方面优势显著:规模优势成本低效率高,技术水平高及经验积累,较强海外适应能力。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报道,23年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共实现海外市场营业收入4285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入选内地企业上榜数量多年位居榜首,23年入选内地企业共实现海外营收1179.3亿美元,占国际承包商250强海外营收总额27.5%,17-23年营收占比提升6.4pct。

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需求释放,24/25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国除外)钢铁需求增长5.0%/4.0%。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发展需求稳步释放,2023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总指数进一步回升。基建作为钢铁重要应用领域,根据世界钢铁协会预测,24/25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国除外)钢铁需求增长5.0%/4.0%,得益于基建投资的持续强劲增长,24-25年印度钢铁需求将继续增长8%。

投资建议

相较传统建企,我们建议关注,海外收入增速及毛利率更高的国际工程公司。中材国际:作为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龙头,主营业务有望成三足鼎立格局。工程技术服务:受益于全球新建及存量水泥生产线技改升级需求。到25年境外仍有200-250/年亿水泥EPC增量市场空间;存量老线技改市场空间广阔,境外20年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占比近70%;装备制造:合肥院并购加快推进整合,装备业务市占率有望提升,到25年水泥装备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约350-400亿元/年;生产运营管理:矿山政策趋严释放矿山运维需求,水泥运维服务受益于新建水泥线运维及售后和备品备件需求。北方国际:蒙煤贸易业务有望受益于蒙煤进口量高增及煤价回升,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电力运营业务稳步推进。23年公司销售焦煤531万吨,同比增长194%;截止24年5月7日,满都拉口岸过货量达259.8万吨,同比增长60.8%,在自治区各口岸中增速保持第一。中钢国际:冶金工程出海龙头,海外新兴发展中国家钢铁增量需求,叠加宝武入主产业链整合。中钢国际作为冶金工程领先企业,23年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新签合同额占比再创新高。海外新兴发展中国家钢铁需求旺盛,24-25年全球(除中国外)钢铁需求同比增长3.5%。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风险,当地法律合法性风险,海外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来源:甬兴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