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风险和支持

发布于: iPhone转发:9回复:6喜欢:7

投资是一场跟风险相关的工作,毕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是每个人的炒股入门课,但大部分人都是在交完学费,或者伤痕累累才痛彻心扉,深刻明白风险的重要性...

巴菲特说投资赚钱的三条铁律:第一,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第三条,参考第一条...

可见越是活下来的,越是把规避风险放在投资决策的第一要务,保住本金才是第一诉求...

我在前两年有点开悟的时候,恰巧碰上外滩演讲的事情,从此互联网反垄断开始,我关于风险投资决策的第一课就是:果断清仓了腾讯,虽然那时候满屏都是大V分析,带着大家去抄底...

很多老朋友记得我的第一个关于投资风险的总结:

政策风险是投资的第一风险,没有之一...

遇到了,必须要立刻马上坚决清仓,是风险投资的第一否决票,至于是不是被误伤,清仓了之后再去跟进和研究...

其实政策既有风险,也有庇护,厉害的投资人规避政策风险,还在努力拥抱政策呵护:

任何产业的爆发都离不开政策的庇护…

房地产新能源就不用说了…

复盘地产黄金十年,很有意思,09-12政策绝对支持期,脱缰的野马一样,12年开始防止过热,12-14年开始阴跌调整,15年开始新政,15-18年再次暴涨,18年定位为那四个字后,就再也没有行情了,特别是投资红利了...

如果真的总结地产行情,也许就是政策让你行,你就行,政策不让你行,就真的不行,哪怕连时间节点也是惊奇的一致...


连跟嘴巴相关的,都受政策影响,强如茅台当年也被难受得够呛,更何况其他?集采后的医药医疗,目前看就是中药在政策呵护下,还行…


包括去年开始的数字经济行情…

是我研究政策以来,算是最强力度了,从二十大引入,到kpi考核,最后总理发言收尾,完整完美演绎了政策最强音,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五年数字化是最确定的政策支持方向...

投资人没有必要较劲的,我们只是想来投资赚钱,不是来对抗,证明自己,任何对抗政策的行为,真的是没有任何风险意识的…

其实不管是风险和呵护,都给足了投资人准备时间,只是有些人是没有这个意识的:

18年地产政策定调,互联网,医药医疗集采,人口普查后的教培,19年后开始的芯片半导体支持,新能源支持,其实都是有言在先,告诉你,哪里有风险,哪里有机会,可是很多投资人,真的头铁:

没有政策敏感性,是很难做好投资的...

这不,很多人再次错过:

政策派生的数字经济行情...

当年你不屑政策风险,现在也不屑政策庇护,这是一个维度的思考力,就像产业红利爆发一样,如果没有这么高强度,最高政策措施的实施,我也很难确定数字经济这样的产业投资机会...

就像很多人看了眼计算机行业那些让人吐的基本面,但这就是投资,你必须要把这个理念融入到投资决策里,风险一票否决,机会来了,不管现在多么不堪,也要强忍着看看:

因为最高层的高端局看到的机会,那是真机会...

本文收录于微信公众号投资大道理合集…

全部讨论

2023-04-13 07:54

当年你不屑政策风险,现在也不屑政策庇护

2023-04-13 07:39

投资股票没啥风险  炒股风险就很大   长线投资风险小  短线风险最高    分散投资风险小   集中就风险大  这就和开车一样 按交规行驶风险小  不安规则行车风险就大

2023-04-13 10:01

相当深刻!受教了,谢谢!

2023-04-13 08:09

很佩服你对产业周期的认知深度和广度,关注你是从你持有格力开始,因为我16也重仓持有直到今天,当时你离开格力时我觉得不以为然觉得好公司长期持有是对的,但时间证明了的前瞻性,归因是你对产业周期的深度理解,虽然今天的格力又回到其景气的产业周期,但煎熬的过程值得思考和反省,时间成本也是成本。
回过头来看格力,14/15年去库存,虽然是牛市但涨幅并不突出,去库存后迎来了1617年利润销售增长,股价也正向反馈,其实格力业绩最好出现在18年,但18年由于贸易战造成全市场无差别下跌,但格力当年好于大盘,19年经济恢复估值修复迭加高瓴参与股价新高,但19年的业绩低于18年,接下来20年疫情来了,格力因销售模式的原因市场利溢遭美的海尔蚕食,于是格力开始痛苦的销售模式改革…
前几年的新能源无疑是政策加持下顺产业周期下的宠儿。
去年底重仓了中科曙光到现在更是让我体会到了政策加持下的产业发展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