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多多的中场战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7回复:26喜欢:60

回到战事开始时的局面:汇率触6,地产红利结束,消费市场快速扩张,移动互联网流量触顶。

几个变量参数:A=高可支配收入用户,X=品牌型需求及供给,B=低可支配收入用户,Y=无牌/白牌型需求及供给

流量更贵了,阿里要赚更多钱。

1,提高take rate,2,提高GMV。在生态总盘扩张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1和2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平台的商务规则、产品规则、流量分配规则,都导向搞有钱客户。千人千面的逻辑,是给你want的,不是你need的,eyes candy的诱惑,一定导致的是刷出来的东西越来越贵。这时候阿里要的是:〔A的X行为〕,对应的供应链是〔x〕。因为A的Y行为,在流量池有限的阿里生态内部,天然会内卷掉。这个过程的表现,是take rate的提高、GMV的提高、活跃用户不提高、y型供应链快速“出淘”。

“出淘”第一波里,有的去了闲鱼(其实看到这需求的时候就应该弄个特价版),多数去了微信,是典型性微商,打的依然是A/B的X需求,但供应链却对应的是y。那我去线下买、淘宝买他不香吗?后期流量转化效率越来越低,又没有大规模获取增量的能力,速死。

拼多多,是非典型性微商,起步的客户是〔B的Y〕,供应商是〔y〕。B是腾讯带来的下沉增量,y是淘宝踢出来的出淘供应链。也就是说,拼多多迈第一步时,和阿里的战略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用户群和供应链。但在多多内部,供应链和用户是匹配的,正因为这样的准确匹配,才诞生了用户裂变的可能性。供应链和用户的匹配,也就是需求的满足,是增长的核心动因,而裂变是增长的手段。要不,怎么不见我们这些卖衍生品的能搞裂变呢(泪水)。

这时候,阿里是“看不到,打不到”。

这时候,电商要素:价格、速度、丰富、品质中,多多在价格上过于有优势,速度上也不存在太大劣势,白牌产品无需丰富,只是品质上有一短板。所以,多多逐渐开始自然增长〔A的Y行为〕(毕竟像价值投资者这样的伪高可支配收入有很多,doge脸)。这时候,阿里都是“有感知,没反应”。

然后多多就迎来了史诗级的骚操作,快速上市搞钱,百亿补贴,进入〔A的核心X行为〕。由于A的X行为所对应的x供应链尚未完善,通过观察@大道无形我有型 的持仓,多多找到了时代的核心单品:苹果。通过丧心病狂的补贴,阿里的核心用户被多多覆盖了。

这个阶段,阿里是“有感知,墙裂反应”的。其一反应是“特价版”,第二是常规“二选一”。

阿里不属于“2020年股票”,而我也不认为多多是阿里最应该担心的事。阿里最大的忧虑,一方面是流量主场们,正越来越强大,且都不属于阿里。另一方面,是消费市场更大的增量,是服务消费、虚拟化消费,而非实体消费。


利益披露:文中所涉多多、阿里腾讯均有持仓,无卖出计划

全部讨论

$阿里巴巴(BABA)$ 收购或入股 $百度(BIDU)$ 吧,流量的事情就搞定了,消费市场的增量是正面战场,还得自己去搞定。

2020-07-01 23:10

农村(AB的Y需求)包围城市,武装(圈钱百亿补贴)夺取政权,太经典的战役了~所以,错过了pdd,开始买一点小米了,哈哈哈~

2021-05-17 05:35

精彩!实体消费也是增量市场呀

2020-07-01 22:47

赚钱的东西在国家发展规划里写的很明白,但是很难猜测谁是最后赢家。。想要吃到每一波浪潮本来就很难何况这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并不是资本集团想伸手就能伸手的。

05-15 12:52

$阿里巴巴(BABA)$ 该文章最初是2020年5月成文。四年过去,阿里巴巴,一去不返;镀金时代,一去不返。

2021-05-20 20:04

小白以为:阿里的核心困局根本不是流量,而是为了利润,脱离了大部分低线用户的需求,流量是什么?是百亿补贴???是3元拼购包快递费???优秀的产品总是自带光环,自生流量,买回来的流量,总是越来越贵。

2021-01-09 18:56

阿里入股雪球没有?未来的流量之王,A用户聚集地。

2020-07-02 09:35

“消费市场更大的增量,是服务消费、虚拟化消费,而非实体消费”,这句很赞。

2020-07-02 08:30

下一个十年,腾讯会一家独大

2020-07-02 07:13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