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贪婪时刻!3000点一线,加仓大消费、医药和互联网正当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当下A股和港股的估值已经到了10年最低区间,沪指本周再次下跌到3000点一线,市场各种负面信息都充分反映在了股价中。但随着三季报的披露,投资人可以看到很多行业已经处于边际改善状态,比如医药、白酒和资源股。从估值、成交量、风险溢价比等多个特征看,市场已经处在底部区域,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大额回购和大股东增持的行列,新一轮行情或已悄然上路。

估值、情绪、政策、业绩诸底叠加

A股年内二次进入底部区间

有多个特征显示,目前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如波动率明显下降、权益市场风险溢价处于高位(越高性价比越好)、估值处于低位。

以沪指为例,本周一沪指再次下跌到2934点,距离今年4月27日沪指年内低点盘中2863.65点不到100点。再对比本周一收盘和4月27日点位看,沪指估值距离年内低点不到1.5%。目前沪指滚动市盈率仅为11.25倍,市净率仅为1.23倍。若再对比其他主要指数上证50沪深300创业板指,都已经跌破4月27日的位置。若从10月10日指数点位来看,当前仅有中证500尚有一段安全距离可言。若从估值的角度对比经历过熔断的2016年19.82倍的估值,A股16.3倍估值已显著低于这一数值。

当然,要更为确认底部,还需要包括情绪底、政策底、盈利底等多重因素叠加验证。

其中,情绪底或比估值底更早到来,这直观反映在成交量上。被认为市场活跃标志的“万亿成交量”已连续多个交易日未见了。9月21个交易日的单日成交额都低于1万亿元,其中19个交易日低于8000亿元,最后的10个交易日更是低于7000亿元,9月30日时的两市更直接创出了5608.41亿元的年内地量。

对比最近几个完整年份,2020年的年内地量纪录是5月25日的4906亿元,2021年的地量纪录是4月14日的6540亿元。从之后走势看,市场基本都走出一波反弹行情。“国庆前成交量萎靡有多重客观因素,目前不利因素正在逐渐化解,万众瞩目的大会即将召开,各路机构年底都要交成绩单。与往年行情好时,四季度减少交易保住胜利果实不同,今年或是需要利用四季度调仓来减少年度回撤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坦言。可喜迹象是,本周三沪指收复3000点,两市成交突破8000亿元,做多的热情初步涌现。

再看政策。三季度国内外相关政策不断,尤其是美联储再次加息75个基点引发的全球流动性回抽也重伤A股。

但利空出尽是利好,仅就国内而言,当二季度经济下滑后相关政策鱼贯而出,5月、8月国常会都持续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多维度提供了政策工具支持,推动经济企稳向好。另外,人民银行9月28日公告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以支持制造业投资,预计在政策支持下,基建与制造业投资将延续扮演经济稳增长“推手”的角色。而近期医药股的触底反弹,也传闻与部分可能出台的政策利好有关。

利空出尽是利好

茅宁之争呈新格局

机构做多布局更偏大消费、医药

接受《红周刊》采访时,泰达宏利明星基金经理张勋指出:“成长机会来自增量经济的高景气,价值来自性价比和未来政策预期。单纯站在1年以上的维度,二者均有机会。但鉴于当前地缘政治、海外通胀治理、美联储加息等的不确定性,我不建议单独押注某一个方向,更建议在坚持个人和产品风格的前提下,均衡配置成长和价值。我们更愿意从投资胜率赔率出发,稍稍拉长投资久期,买真正持续创造价值、有核心竞争力、成长性更高、性价比更为突出的公司。‘茅指数’核心竞争力、竞争格局的稳定、良好的公司治理和性价比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选股因素。”

而北京某知名公募基金经理指出,预计市场投资偏好的改变将在大盘阶段弱势调整中完成。四季度可关注食品饮料房地产、银行、家用电器等低估值且具备周期防御能力的蓝筹板块。

Wind显示,备受关注的“茅指数”和“宁指数”难分伯仲。截至10月13日收盘,“茅指数”年内跌27.6%,“宁指数”年内跌29.67%。从风险溢价比的角度看,当前茅指数数值仅为1.39%,而宁组合为-0.74%。从这个意义上看,目前二级市场确实到了遍地是宝的阶段,进一步按目前市盈率占历史平均分位由低到高排序,该数值低于100%表明低于历史平均值水平。除阳光电源外,52只茅宁组合都低于或接近历史平均估值(更多AH低估值股票详见数据版84页)。

此外,《红周刊》利用Wind统计还显示,截至10月13日收盘,按照申万分类且整体法的市盈率来看的话,排在前三的板块分别是国防军工、公用事业、计算机,而大消费板块中的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基本为领先者的一半,大约在30倍一线的估值水平,性价比优势有所体现。

而国庆节前后渐有困境反转迹象的医药股,也逐渐成为当前机构调仓的关注焦点。对此,上海某新进私募人士表示,老龄化和消费升级是奠定医药行业长期需求的基础,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医药产业仍有望保持年化接近双位数左右的复合增长,部分高壁垒、高景气的创新赛道仍有望保持20%以上的行业增速。而DRGs、集采等改革措施只是重塑行业结构,并不会改变行业本身的刚需属性。目前主要的医改政策框架已基本完善,市场对此前的悲观预期也体现得较为充分,下行风险有限。医药行业进入中长期布局的较佳时间窗口。”

来源:本文截取自红周刊,编辑部 | 张桔,王飞对本文亦有贡献

风险提示:本材料来源于红周刊,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以上观点、数据、及其他信息仅作参考,不作为基金销售的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意见,亦不构成任何产品交易的推荐。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自主判断进行投资,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排名机构的排名数据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者仔细阅读各基金《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基金投资人在投资前请确认已知晓并理解该基金产品特性与相关风险,具有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