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尔年会:巴菲特坚守能力圈的真实写照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伯克希尔年会,巴菲特坚守能力圈的真实写照

原文:河水的价投笔记

看了伯克希尔公司的2024年年会,巴菲特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回答了很多问题。河水印象最深的却是:巴菲特基本上不投资国外,理由是自己对美国的制度、规则、弱点、文化、企业等各方面更熟悉。这是对坚守能力圈的最好注解和回答。

坚守能力圈是巴菲特从恩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六十多年来,巴菲特都一直小心翼翼的遵守。在投资领域,我们不必追寻七尺跨栏,能跳过一尺跨栏就好。

巴菲特不是没有犯过错,他是人不是神,一些投资决策也是错误的。比如,在疫情期间,巴菲特违背了自己对航空业的原则,买入了航空公司的许多份额,在几个月后又迅速卖出。

巴菲特曾经说过,应该把发明的第一架飞机打下来,避免给后来的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损失。航空业由于激烈的竞争、高昂的投入成本、费用不菲的维修和替换成本等等,使投资者很难赚到钱。

也许是疫情对航空运输的打击,使巴菲特误认为进入了一个抄底的好时刻,于是买入多家航空公司股票。巴菲特应该是对航空公司有多年的研究,但低估了疫情持续的时间。这也难怪他老人家,许多人都错误的估计了疫情持续的时间,包括河水自己。

巴菲特坚持不投资科技类股票,认为科技类企业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毕竟巴菲特不属于理工技术人才,对科技创新的把握不够精准也可以理解。巴菲特虽然和比尔盖茨是多年老友,但他从不投资微软就是坚守自己能力圈的最好例证。

巴菲特近几年买入的苹果公司,大概率还是将它当做一个消费品公司来看待。了解到大众对苹果手机的高度认可和持续消费,促使他投入大量资金,并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大众消费品、传媒行业、保险行业、能源行业等属于巴菲特的强项,是他能力圈中最熟知的部分。当然,巴菲特并不像一般成年人那样故步自封,也一直在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在面对自己股神光环和众多崇拜者的提问时,巴菲特并没有自满自大。他坚信下一次的重大投资仍然会留在美国。

虽然巴菲特投资过港股、加拿大、日本等股市,但投资次数屈指可数。在回答是否投资印度时,他老人家智慧的回答了提问者。“我相信印度有大把机会。但问题是,伯克希尔对印度的见解有什么优势,我们的投资有没有可能是印度想要我们参与的。也许有些领域我们没有探索到、注意到。未来,可能有更多机会出现,当然现在可能有机会。”

重点投资美国,基本不投资海外。海外投资本身就于本土有很大差异,想精准把握国外的制度、税收政策、企业文化、消费者心理等各方面是很难的事。此外,还有汇率差异,也许辛苦一年还要遭受大笔汇率损失。

所以一些朋友出海,河水是不建议的。最多到香港股市,毕竟香港的股市有很多内资企业。但即便这样需要了解制度差异、股市差异,承担汇率的波动风险。河水觉得,千万资产以下,还是不要出去的好。投资是要看思维和眼光的,有了思维和眼光,哪里不能赚钱?

投资要像巴菲特一样坚守能力圈。无论是不投资国外、还是不投资科技股、以及坚守1800亿现金,都是巴菲特对自己能力圈坚守的真实写照。

毕竟,许多超出能力圈的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股神也不例外。比如,对派拉蒙的投资损失,巴菲特承揽了全部的责任。但他对娱乐行业的指导原则等方面也加深了思考。$贵州茅台(SH6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