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弃之如敝屣,我视之若珍宝:我为什么专注于银行股逮鱼?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25喜欢:62

|人弃之如敝屣,我视之若珍宝

大佬刘炒股十多年,见识的股民无数。

发现很多股民都是这样的:

前天才研究完白酒的酱香口味;昨天就改行研究医药股的管线配置;今天则开始研究新能源光伏电动汽车AI技术;明天打算再研究一下文化传媒网络游戏互联网+;后天还准备搞搞可转债套利有空再分析分析猪周期……

股民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的全才!

但我发现,绝大多数长期赚大钱的,都是聚焦一种风格。一招鲜,吃遍天,一套太祖长拳从头打到尾的那种。

炒股发财的,很多都是聚焦一个行业,或是重仓一两只股票的。我相信,你们身边都能举例出来。

真正像慕容复一样的江湖百晓生,人数反而很少。最知名的就彼得林奇,上千只股票,早早满头银发。

1年3倍者多,3年1倍者少。以10年为周期,长期赚钱更加不易。

大佬刘追求的是10~20%的长期年化收益。怎么取得这个收益,是要有讲究的。

诸君看分散投资的各路大神,今天白酒消费,明天科技能源,看似牛B哄哄,年化收益也就那样,还累个半死。

既然如此,为啥不学学那些成功者,行业聚焦?

大佬刘选择聚焦三傻之首的银行股人弃之如敝屣,我视之若珍宝

这么多年积累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为此,大佬刘还专门在微信公众号写了一篇专辑:《银行股逮鱼10大战法:十年专注,所以专业》。文中,大佬刘把这些年自己做银行股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了总结,从而指导实战。

——

|我为什么专注于银行股逮鱼?

总有老板建议我:大佬刘,你不要老是窝在银行股烂泥坑里逮些小鱼小虾,格局要大一点,外面海阔天空。

可大佬刘十几年如一日,每天银行股逮鱼不亦乐乎!

人弃之如敝屣,我视之若珍宝。

这么多年来,银行股也待我不薄。

特别是过去的2022年,银行股跑赢大盘指数14.35个百分点,有资格骄傲。(注:2023年还剩两周,今年银行股继续大幅跑赢上证指数13.47个百分点。)

借此机会,大佬刘再谈谈:我为什么专注于银行股逮鱼?

先从一张截图货币(M2)增速说起。从2021年5月份的227万亿,到2022年266万亿,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增长了39万亿。

你可以这么简单理解:咱又印了39万亿的钞票!

更准确的数据是看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如今已经达到了370万亿规模之巨。改革开放过去的四十年,长期维持10%+的增速。

现在,我国人均GDP也不过是1万美金出头,而美国人均GDP是7万多美金,欧洲日本也普遍3~5万美金。

在人均3万美金之前,我们还有很长一段发展的路要走。法币无通缩,可以预见:财富规模仍将持续高速增长15~30年。

按这个速度扩张下去,从现在开始,每年至少要增加(印钱)30万亿+的财富。

这意味着什么?

银行的资产规模将持续扩张!

因为,除了极少数人私房钱藏在枕头底下的现金,其它的钱,不管是放在谁的账户上,最终都体现为银行的总资产规模。

看看2022年几家国有大行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是不是与社会财富增速(或M2增速)完美匹配?

是的,法币无通缩。

钱越印越多,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利润越涨。这就是我长期专注银行股逮鱼的底层基本逻辑。

认清这个基本逻辑,就会明白银行股才是真的又长又湿的雪道,是真的赛道股。

银行股,是养鱼逮鱼的好地方!

当然,银行股逮鱼,这里面,也有三个不确定因素:

一是:银行股无休无止的再融资摊薄我们的股东权益比例;

二是:经营管理层瞎搞,使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下降,侵蚀股东的权益;

三是:股价太高带来的估值溢价泡沫。

银行股逮鱼,需要我们挑选优秀银行股,耐心等待,在股价合适的时候才介入,尽量回避这三个大坑。

但总体上,在一个资产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的地方逮鱼,胜率要高出很多很多。

所以,你们会发现,专注银行股逮鱼的老板,几乎就没有亏钱的。

这些年,社会总财富增速为10%+,通过持有优秀银行股,就能比较轻松稳定分享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10~20%的年化收益。

大佬刘的目标就是年化10~20%的收益。所以,银行股逮鱼就是我轻松愉快的不二好选择。

总结起来,银行股有四大优点:

第一,体量大。光A股,银行股现在就10万亿市值的规模,这还不够我们这三瓜俩枣的资金玩耍啊?银行股足以让我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二,赛道好。银行的原料、产品,都是钱,连仓储都不要,计算机上的一串符号而已,更不用考虑折旧,放在央妈那里还能收利息。而且,银行天然注重风控,爆个雷绝对是重大新闻。A股这么多年以来,你们看见哪家银行股被ST了?国外也一样,百年企业,银行等金融企业占了很大比重。

第三,业绩稳。长期研究银行股的老板都知道,银行股的业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预测的。这倒不是我们这些银粉水平高,而是中国银行业的行业属性决定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国有四大行业绩上窜下跳,今年盈利翻倍,明年暴雷亏损,领导估计都得找董事长喝茶聊天了。

第四,好操作。银行股因为有前面三个特点,在操作上,也很简单。挑选几只优质的银行股,持股收息,享受业绩的适度增长,顺带打打新股什么的,轻松得很。如果精力有余,在银行股烂泥坑里下短线鱼笼逮鱼玩,更是欢乐多多。

总的说来,在银行股上取得10~20%的年化收益,相对其它很多策略来说,要轻松很多。

既然都有摩托车了,那我还要啥自行车呀?

大佬刘,就赖在银行坑里逮鱼不走了。

——

本文摘取自《家传武功》。(点击可链接全文)

大佬刘于2023年12月19日,在这A股银行最黑暗的日子里,与诸银粉共勉。

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讨论

-静等风来-2023-12-23 16:39

最搞笑的是研究了那么多个行业,产品没见过,厂房没见过,老板没见过,连企业注册地城市也没呆过,这些股民就敢凭借网上搜来的信息大言不惭,舌战群儒。

铁观音乐乐2023-12-23 16:49

好贴!
策无遗算,术有专功,一位合格的专业投资者十多年来只做银行类股票的买卖操作,获利丰厚。

全部讨论

2023-12-23 16:39

最搞笑的是研究了那么多个行业,产品没见过,厂房没见过,老板没见过,连企业注册地城市也没呆过,这些股民就敢凭借网上搜来的信息大言不惭,舌战群儒。

2023-12-23 16:49

好贴!
策无遗算,术有专功,一位合格的专业投资者十多年来只做银行类股票的买卖操作,获利丰厚。

2023-12-23 19:26

银行吃了中国工业化+中国进入世贸全球化的红利,将近20-25年了。2023年后的新工业化基本都是定制化,因为没有一个工业不过剩,巨额资本支出在未来是呈现下降态势。加上数字货币在破银行的垄断,银行的发行费、手续费、息差等一直被砍,银行过去20年的超额收益日子太好了,接下来进入艰苦的均值回归期。就比如,最早滴滴打车的司机月入2-3万/月的暴利红利期、现在6000-8000元/月的平均收入期。任何行业都是这个规律。把投资说的容易的,都是不负责任的。

2023-12-24 00:50

你没有买到民生银行和江阴银行,这几年长期持有就是无底洞。

2023-12-26 02:34

为作者点赞!
确实,投资银行股,简单,轻松,快乐。我就是例子:投资银行股15年,年复利11%强,今年己22%多。年复利11%虽然不多,但别忘了,PB从1.3玩到0.5,越玩越有价值。

2023-12-25 22:23

请教一个问题:中国发展金融,降低直接融资,提高间接融资,是不是对银行股形成长期的利空

2023-12-23 15:21

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2023-12-23 23:50

什么都是不确定的,唯一确定的就是通货膨胀,任何国家都不例外。银行就是做钱生意的,钱就是产品,长期看,营收,利润的增长毫无悬念。

反弹行情做正T,下跌行情做倒T,不断高抛低吸做T降成本,主动解套。我给你这样说:每当股价上涨,你就要留意卖点的形成,每当股价下跌你就要留意买点的形成。每一段上涨都可以分为上涨起始段、上涨中继段、上涨动能衰竭段。做T要在上涨中继段和动能衰竭段做T,而动能衰竭段预示着股价即将下跌,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卖出股票,不再接回。每一个下跌走势段都可以分为下跌起始段、下跌中继段、下跌动能衰竭段。下跌起始段空仓不做T。做T要在下跌中继段和下跌动能衰竭段做。前述在上涨衰竭段卖出的股票可以在下跌中继段接回。然后不断做T降成本。在下跌动能衰竭段的末端要谨慎做T。因为要迎来上涨的起始段,这个阶段做T容易卖飞,所以买入后就要持有,不再做T。关于做T的技巧,你懂了吗?

2023-12-23 16:11

知易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