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修心难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9喜欢:15

前面我讲了投资的两个721,其中一个721就是决定股市成败的众多因素中,心态占到了70%,而技术只占到了20%,最后10%离不开运气加成。很多人可能不一定认同心态能占到这么大的权重,经历了今天的股市之后,我更加确信了这一点:今天无论是盘中还是盘后,我看了下各微信群,未读消息多达几百条,点进去一看,都是哭惨喊疼的,我也一样疼,疼完之后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看不懂公司价值,只要愿意花时间精力去研究,总还是有机会研究明白的。特别是咱们春秋这个小圈子,可以说是已经掰开揉碎讲得够清楚的了。但是再好的公司,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去创造价值,需要长时间的价值创造去抹平资金面的干扰。在持股等待的时间,股价难免出现一些极端情况,其实春秋的波动在整个股市里面来说,真算不上大的,但是即便这样的波动,也是很难承受的。没有好的心态,持股的每一天,都可能中途变卦改了主意,再好的技术也就走了样了。这就是心态在投资方面处于压舱石的地位。

春秋的价值不懂,我还能说道说道;心态的修炼,别人是无法取代的,只能自己去修行了。话又说回来,好的心态,不是装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而是可以平心静气的去推演未来。今天就借着前两天跟一个朋友交流的内容,再推演一番。

我跟这位朋友的交流,可以说是在各说各话,完全是两个平行世界。

因为他看好航空业的贝塔行情,认可航空业的大周期,而航空业弹性最大的并不是春秋。

关于航空业的大周期,我这两年也写了不少了,见《民航业将在疫情后迎来史无前例的景气大周期》,核心逻辑推演包括供需两个层面:供给层面看这几年行业飞机增速;需求层面看未来人均乘机次数的演变。

疫情这几年累积下来飞机增长了大概6%左右,年均增速大约2%,今年疫情放开后第一年,截至目前,飞机增速大概在1%,不增反降。4年累积下来的飞机增速,大概和疫情前一年的增速相当。看未来,无论是出于行业修复资产负债表需要,还是受限于飞机供应链的产能瓶颈,未来几年飞机交付都仍将保持低位,将将够弥补老飞机的退役。

航空周期,从供给端看是确定的;我所担心的,是需求周期。

以前我在分析需求的时候,有两个论据支撑需求周期:一个是疫情前需求增速的惯性延续,在2009年~2019年十年间,行业需求以两位数高速增长,疫情后就算有所回落,哪怕增速回落到5%,不出2年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另一个需求周期的支撑是国家制定的航空业十四五规划,这应该是非常严肃的,经过业内专家领导反复论证过后,提出的行业发展目标。民航十四五规划中,对人均乘机次数的目标,以2019年为基数的话,年均增速在5.9%,一年时间即可把新增运力消化完毕。

但是现在,我对需求周期是怀疑的。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是非常的严峻,商务旅行需求不振;消费萎缩已经在逐步深化演绎,私人旅行需求增长的根基,也可能动摇;国际线复苏我们这边更是差强人意;人口总量则开始下行。众多的因素叠加,行业需要还能保持5.9%的年化增速吗?

好在我国的航空业渗透率还很低,人均乘机次数很少,以前广大的农村老年群体是不坐飞机的,未来城市年轻人不可能一直不乘机不旅游,所以我相信,即便实现不了十四五指引中的需求增速,打个对折3%有没有?再打个对折1.5%的增速总是有的吧。所以我觉得,需求的大周期是不确定的,但是韧性总是有的,总归还是逐年向好的。

在这种背景下,押注行业贝塔属性高的航空股,吸引力就不是很大了。有更好的阿尔法属性高的春秋,我当然选择春秋了。

研究航空业这么多年,航空业是一个风险高发的脆弱行业,就像大家调侃的隔壁村子里死条狗股市都得跌一跌一样,航空业也是,有太多的风险因素,真正是 no news is good news,一有消息准是坏消息。

看好春秋,今天不讲财务数据,从逻辑层面跟大家讲一讲。

首先春秋有两大壁垒,是其他航司无法逾越的。一是春秋自研的系统,是春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大幅低于同行的保障,见我文章《春秋:我太不容易了》,另一个壁垒是大股东春秋国旅的旅行社资源对接。以上两条,是春秋创造阿尔法收益的根基,别人学不了,就连西南航空也做不到。

其次再看春秋成长的基石,我国航空业人均乘机次数低,并非大家不需要出远门旅行,核心在于干瘪的钱包和高昂的航空业成本,所以行业增长的根本驱动力在于行业运力的不断下沉,更多的企业下沉到县市,撬动更多的小镇青年出门旅行。在抢占新增市场的时候,春秋凭借低于同行的成本,可以在同行运力尚无法下沉的时候,率先下沉,依据航空业的祖父原则,先发优势可以抢占未来的黄金时刻,从而进行卡位,为后续发展提供动能。

再次,春秋的机票价格大幅低于同行,以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吉祥比春秋高25%,国航比春秋高50%,春秋具备相当高的价格弹性储备。如果我们研究一下美西南航空的发展历史的话,其实从2000年以后,美西南航空的票价已经开始逐步向其他航司趋同了。低成本并不一定要低票价,低票价是一种进攻手段,再开发增量市场或者抢占同行存量市场的时候需要低票价。当一条航线开发成熟后,机票价格同步物价涨幅才是合理的。因为航空业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航线、时刻都是提前规划好的,并非同质化竞争。

最后,大环境不好,也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只有守着能赚钱的企业,才会心安,才有勇气坚持下去,一直等到形势变好。

就快跨年了,恰逢股价又大跌,想想明2024年33亿利润,2025年40+亿利润,股价还能跌到哪里去呢?

全部讨论

疫情期间我们曾经反复讲过弯道超车,甚至不排除兼并收购其他航司的可能性,结果三年下来,我们的航司们仍然是垂死挣扎吊着一口气,像今年这样的行业大环境如果再持续下去,很多航司的气可能会接不上来,期待2024年行业大整合。$中国国航(SH601111)$ $春秋航空(SH601021)$ $海航控股(SH600221)$

2023-12-14 07:25

春秋年线4连涨了,今年回调一下,明年更好的上涨📈

2023-12-14 00:24

2023-12-14 11:19

春秋的股价在这两年对比一众大白马已经是相当相当稳定的区间了,好多白马股是一路向南

2023-12-14 09:10

空中的拼多多未来潜力很大,所以我一直坚守已经几个月了

2023-12-14 08:55

唉,航空需求下这么多,真要考虑转战高分红。

2023-12-13 23:49

其实还挺好你的小米翻倍的

2023-12-13 23:39

2023-12-13 23:34

这么多年春秋真是穿越了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