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ROE

发布于: 雪球转发:56回复:69喜欢:282


说实话,在几天前,我还是ROE神教的一员,第一次看到@爱丁堡小闹闹 说ROE没有的意义时候我是震惊了,然后才写了这两篇文章,当然,大家看到这两篇文章都用了问号来结尾,这表明连我自己一时都还转不过弯来,感觉不太确定。所以,全网的中巴们狂喷我,也能理解,这必须的。

有几个问题我想补充一下,第一就是很多人从各种角度证明我分红再投的那个表格有误。其实大家的分歧在于除权的那一瞬间,分红买入的价格究竟应该按照原有的0.5PB,还按照是我所计算出来的,分红除权后的0.47PB。我也同意如果分红按0.5PB再投的话,三家企业长期的最终回报会完全一致。但是大家知道,PB<1的时候,分红会导致PB降低,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一个数,这个分数会分变小,这是一个纯数学问题。在折价的情况下,分红就是将原来只能打折卖出的东西,强制按照面值兑现了,这一点大家应该没有争议,之前很多人做封基的分红套利,完全也是类似的逻辑。在折价的情况下,分红是有利的,这个大家同意的话,低ROE企业胜出也是必然的。大家注意文中我的前提是:市场预期合理的PE是10,即:市场的估值基础是PE而不是PB,市场不会每一秒都保持0.5PB,新的一年财务成果出来之后按PE估值才会修复,所以我认为我的计算0.47PB买入是合理的。

第二个问题是,高ROE企业要胜出,只能在我文中提到第三种情况:不分红。然而这种情况会遇到一个必然的陷阱,那就是估值的下修。持有老师说好学生继续考出好成绩的可能性要高于差学生,如果盈利全部分红不扩大规模,保持ROE概率大,当然也有人从高ROE导致的竞争加剧,有人列举美国版漂亮50的殒落来反驳,这个我就不扩大了。我说的是,高ROE企业要胜出,就不能分红,要留存扩大规模。这就好比好学生虽然聪明,但若要无限增加考试科目的话,考砸是一定的,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我认为高ROE必然无法保持,导致一次PB的下修。@价值要素 的评论:一个优等生下一年再成为优等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未来二十年三十年也成为优等生的概率是递减的,提前支付这二三十年的成本显然是下策。当然,你买入的价格与净值的差额,摊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结果差别非常大。我觉得这段话很有深度,我觉得很多企业的成长,并不一定是以净资产增加为要件的,也就是说,未来一年的规模增长,并不是一定要靠盈利留存,盈利留存并不必然成比例地放大企业的盈利。比如茅台,钱再多都没用,未来一年的盈利,来自于销量,提价等等,再比如格力,比如腾讯,都一样,大部分的优秀企业,高ROE企业,已经建立了宽广的护城河,现金资本也许无足轻重,更重要的是品牌,人才等等虚拟的资源,极端地说,钱不是问题,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现在他们已经运用现有资源将规模和盈利都做到了极致,要再成长,非不欲,实不能也。那么,大家为什么认为优秀企业来年盈利留存之后一定会成长呢?要准确地选中成长股,考验的不是盈利再投的资金,考验的是商业洞察力,以及一命二运三风水了。当然,商业洞察力是我的弱项,所以我放弃去洞察这些优秀企业。基于我的智商,我寻找到了一些平庸的企业,这些企业增加资本金能够立竿见影地做大规模增加收益,而且只要M2在增加,他们几乎没有天花板,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基本上我是半个银粉。

第三个问题,@啊哒哒逼 的观点:收益率实质上更多来源于ROE提高,而非ROE的绝对值,这和收益率来源于净利润增长而非净利润本身,是一回事。换一句话说,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关联起来更直观,ROE的变动和股利留存对应了净利润增长,这两者都是将来值,不一定和历史值有多少联系。这句话更有深度,说的是,看ROE没屁用,好的商业模式,好的护城河,ROE再高,你也捞不到好处,因为这是历史值,大家都看得到,优秀已经被估值抵销了。要赚大钱,要看的是ROE的变动率,ROE的上升和下降在短期内极大地影响收益率,因为这影响不是盈利的部分,而是对整个资产进行一次性的重估,更重要的是短时间内达成的。道理都懂,但于我而言,要预测ROE会不会升降、什么时候升降,那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但我遵循一个最朴素的道理,高ROE长期保持就很难了,相比较低ROE企业,要提高谁更难谁更易?象我持有的H股的那些企业,也许不那么优秀,也许经营效率不那么高,但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低PB持有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能够提升的空间更大,不是吗?

哈哈,这篇文章似乎可以命名为:关于H股的心理按摩(续九)。


精彩讨论

简单价值投资2019-05-28 20:15

的确讨论ROE实际上有绕道走、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意思。投资收益率=盈利增长率+分红收益率+估值差,顺着这个简单的公式去分析和理解要比讨论各种ROE的变化直接得多, 也好理解的多!高ROE的企业在不分红的前提下要长期保持高ROE不变是很难的, 这点阿土哥的文章已经反复说明了。 与其盯着ROE的数据, 不如直接分析企业是否有长期盈利增长的能力!而分红不仅体现在收益率上, 还是验证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及大股东是否愿意与小股东分享的利器。

观众中来2019-05-28 20:02

我重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1)PE和净利润增长率g更相配,ROE和PB更相配。
2)市场紧盯着PE,而非PB,所以g和收益率的关系更加紧密,我们盯住g就可以了,ROE重要性靠后。
3)大部分股票的股利支付率F为30%~50%,这时,维持高ROE不变会产生高一点的g,高ROE比低ROE占优。
4)ROE变动对g的影响力远远大于高ROE本身,这时低ROE更有提升“潜力”。
我对ROE的处置办法:

1)芒格的名言不能太当真。无脑按照高ROE买入分众可能大亏。
2)高ROE是寻找护城河的指路灯。

3)ROE的杜邦分析有意义。
4)用ROE建立股票池时,适当降低ROE水准,15%太高了,淘汰ROE<8%,ROE的变化趋势更重要。

茅台赶紧给我腰斩鸭2019-05-28 19:26

低估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冲自己商业洞察力的短板,但是好像大部分人都以为自己有巴菲特的那种洞察力。。。。

如果真有,12年的时候早就全仓茅台拿到现在了

踏浪而来任逍遥2019-05-28 19:26

这个讨论真的好

西部流云2019-05-29 07:17

我觉得投资的能力分为两段: 第一段 寻找高roe的可持续性的公司,然后低估时买入!第二段 寻找有roe提升的公司,然后低估或合理买入!第二段相比第一段在分析企业的各方面能力上要求更高,需要比较非常强的前瞻性能力和商业洞察力!

全部讨论

2019-05-28 20:15

的确讨论ROE实际上有绕道走、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意思。投资收益率=盈利增长率+分红收益率+估值差,顺着这个简单的公式去分析和理解要比讨论各种ROE的变化直接得多, 也好理解的多!高ROE的企业在不分红的前提下要长期保持高ROE不变是很难的, 这点阿土哥的文章已经反复说明了。 与其盯着ROE的数据, 不如直接分析企业是否有长期盈利增长的能力!而分红不仅体现在收益率上, 还是验证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及大股东是否愿意与小股东分享的利器。

2019-05-29 09:51

抛开复杂的数学推演,我们从逻辑上看:
净资产收益率(ROE)=利润/净资产,E/B
无论是茅台,海天,格力美的,腾讯,还是恒瑞等等等大部分公司。净资产增加一倍,并不会对利润有任何明显影响。增加净资产或者产能,就能多赚一倍的钱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如果上述逻辑成立:
1. 茅台,海天,美的,格力等等为什么不问银行贷款, 用4-5%的贷款利率来换取30%+的资产收益呢?
2. 相反,茅台海天等为什么没有任何负债,每年利润50%-60%还用来分红呢?分红带来的收益只有1%-2%。

甚至于,我们延伸一下思维:即使是建行这样的重资本行业,你多给建行一倍的净资产,建行也吸收不到足够的廉价存款,也发放不出足够的可靠的贷款。多一倍的净资产也带来不了成倍的利润增长,有一半就不错了。
所以ROE无非是增加了净资产(B)这个对利润没有什么影响的变量,把对企业长期盈利(E)的观测复杂化了。相比P/E,还果断抛弃了价格(P)这个核心因素。
也许20年前,中国企业都缺钱缺产品,产多少能卖多少,不愁销就缺钱(包括茅台也缺钱)。赚钱放大产能就可以放大利润。现在很明显已经不是这样了,现在需求已经极大的饱和,竞争不再是有型资产和规模的竞争(包括银行)。

所以个人旗帜鲜明的反对:
1. 凡研究股票首先摆出ROE,以ROE为核心,以ROE为核心不如以利润E为核心(包含长期利润增长+利润可靠性);
2.  不考虑价格P,以ROE为核心选股,有诱导散户之嫌疑(推荐明星股,不考虑价格);
3. 不考虑分红率, P/B,引用芒格名言" 投资公司的长期回报等于公司的长期净资产收益率ROE”

我重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1)PE和净利润增长率g更相配,ROE和PB更相配。
2)市场紧盯着PE,而非PB,所以g和收益率的关系更加紧密,我们盯住g就可以了,ROE重要性靠后。
3)大部分股票的股利支付率F为30%~50%,这时,维持高ROE不变会产生高一点的g,高ROE比低ROE占优。
4)ROE变动对g的影响力远远大于高ROE本身,这时低ROE更有提升“潜力”。
我对ROE的处置办法:

1)芒格的名言不能太当真。无脑按照高ROE买入分众可能大亏。
2)高ROE是寻找护城河的指路灯。

3)ROE的杜邦分析有意义。
4)用ROE建立股票池时,适当降低ROE水准,15%太高了,淘汰ROE<8%,ROE的变化趋势更重要。

低估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冲自己商业洞察力的短板,但是好像大部分人都以为自己有巴菲特的那种洞察力。。。。

如果真有,12年的时候早就全仓茅台拿到现在了

2019-05-28 19:26

这个讨论真的好

2019-05-28 20:16

大树不能涨到天上去,是一个常识,可是现在很多茅台格力平安粉认为有可能。

2019-05-28 20:29

我觉得roe要持续很多年稳定的高于某个值,比如10%,20%才有参考价值,美股毕竟和国内股指发展阶段不同,分红也是同理。过分强调与pb,pe在数学上的逻辑,思路容易局限。好企业应该更注重靠什么赚钱,能否持续才是核心吧。

2019-05-28 19:30

关于ROE的使用最好是先设定一个前提,这个指标一定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不是所有的行业与企业都可以使用这个指标来衡量,比如腾讯之类

2019-05-28 23:16

中巴太多,炒roe风行, 看看他们那些票估值多高了

2019-05-28 21:39

目前来说,企业的稳定增长总是有个天花板的,我们看中的是企业的增长带来的估值提升?还是二级市场的溢价泡沫?因为我们不是成熟的市场,溢价泡沫更多的反应了市场追随者的意愿,而估值提升仅仅是反应了企业的一段高增长时期,没有一家企业的利润增长是无限的,而且随着企业的规模变大,这种增长的速率也会变慢,毕竟体量大了,要想再高速增长也不太现实,所以估值提升带来的价格提升非常有限,更多的时候靠的是资金推动,比如连续三年高增长,股价反应的是后续三年的再次高增长,然后提前炒作到位,这非常诱人,也非常危险,只要后续不及预期,跌幅也很可观,典型的代表就是老板电器,近10倍的涨幅,可不代表老板电器的净利润增长10倍哦,这已经不是纯粹价投的走势了,我们说穿了还是在赚市场的差价,并不是赚企业增长的价值。既想PE不高,又要PB打折,还要ROE每年达标10%以上,把银行,科技,周期类的优点都搭上,这种股票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