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散户都不碰四大行

发布于: iPhone转发:2回复:24喜欢:10

首先,可能就是银行的成长性不足。而对于银行来说,想要把规模越做越大显然是不容易的。因为银行的业务比较单一,很难找到新的增长点,而老的业务又已经比较成熟,甚至市场可能都已趋于饱和,没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了。
正因如此,银行股基本上没有什么故事可以讲,就算讲故事也没多少人愿意信,没有故事讲就意味着没有想象空间,没有想象空间,市场投资者自然也就不愿意给它太高的估值了。
其次,可能就是因为银行的资产和利润都比较虚。股票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票价值的高低。在用市盈率和市净率来对股票进行估值时,就需要用到净利润和净资产,净利润和净资产越高,股票的估值也就越低。
而银行的估值较低,主要也是因为银行的利润和净资产相比其股价来说都比较高。只是银行的利润和净资产能按照它的市价变现的有多少,就比较难说了。
因为对于一家银行来说,它的主要资产就是发放出去的贷款,利润则主要来自贷款利息。可贷款显然不是马上就能收回来的,甚至有不少贷款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收回来。一旦贷款收不回来,资产和利润都会立马缩水。
况且,就算是银行的利润很高并且都是可以随时变现的,也不会把利润都分给投资者,所以利润高也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多高的投资回报,对投资者来说就是虚的。
假如银行能把全部或大部分的利润都用来分红,银行股的估值肯定就不会这么低了。因为有些银行股如果把全部利润用于分红,以当前的股价来算,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20%以上,若真有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银行股的估值哪还会这么低?
最后,可能就是银行的经营风险比较大。虽然银行的利润通常比较高,但对银行来说不是只要有利润就能相安无事。就比如已经宣布破产的硅谷银行,上一年的净利润仍然有16亿美元,相当于上百亿人民币。
这是因为银行基本上都是高负债经营,而且其负债又是以存款为主,随时都有可能被取走。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储户取钱,就很容易造成流动性风险,甚至因此而破产。
综上所述,银行股不咋地,这么多年不怎么涨,所以散户基本不碰。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外国银行跟大陆的银行不是一个物种,虽然名字都叫银行,但四大行的生意模式、经营逻辑、环境完全不一样,只是他们都叫银行而已。外国银行可以倒闭,但四大行是“国在钱在”。
2022年,整个A股5100多家上市公司,最挣钱的四家公司排行榜单:
1,工商银行,全年净利润3605亿,
2,建设银行,全年净利润3239亿,
3,农业银行,全年净利润2591亿,
4,中国银行,全年净利润2274亿。
工商银行号称宇宙行,平均每天净赚10个亿,堪比印钞机中的印钞机,目前市值1.7万,按照一如既往的表现,5年之后又能再赚一个工商银行出来,啥叫闷声发大财?这就叫闷声发大财!
赚到谁的口袋里了呢?看看工商银行的股权大于1%的四位股东:
1、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 34.71%;
2、中央财政部 31.14%;
3、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24.17%;
4、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3.46%
前四大股东股权合计:93.48%。
还好,收益大部分归了国家,还有部分给了聪明的外资。
所谓银行成长性不足的问题,经济最终会进入平稳阶段,大家还记得李嘉诚老爷子最中意的资产么?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电信运营商,都是没啥增长,但是都是垄断性的收租行业,我们没有李首富逼格那么高,但是在中国,国有大行不就是这这种性质的产业么?全世界经济终究都会进入平稳期,也不可能有新开的这种大行,就几个寡头玩玩而已。
由此还有一个好处,寡头之间还有整合的空间,都是国家的产业,整合起来也方便,央企改革说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事一个潜在的股价翻番的机会点,向下已经跌无可跌了,向上想象的空间很大,这就是一门好生意。
资产和利润比较虚的问题有点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银行股贡献了整个A股差不多接近一半的利润,工商银行2022年赚了3600个亿,放眼全球那也是印钞机一般的存在,5年之内,就能再挣一个自己出来,美国的银行跟中国银行比连弟弟都算不上。一定程度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这些股票没人吵,就是游资玩不过国家队,国家队自己在闷声发大财,这样也挺好,游资吵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收割韭菜,呆在四大行,不用担心被庄稼收割,只能拼国运,国家好,我就好,这样挺好。

全部讨论

2023-08-01 15:07

十年来重仓四大行!

2023-08-02 00:50

这么外行也来写文章?这些年有多少行业规模比银行扩大的更快的?除了新能源之类的新兴产业,可能就没有了,银行的规模就是M2的规模,你说它规模扩张容不容易?比任何行业都容易,而且更持久!它的规模不断扩大是实实在在的,不需要讲故事。

2023-08-01 11:47

散户很多买了四大行啊

2023-08-01 23:23

我的中国银行今年涨幅过30%,战胜90%的股票没有任何问题

2023-08-01 09:49

房贷车贷大幅度减少,应该是倒退不如以前了

2023-08-02 07:31

有道理

2023-08-01 12:27

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