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资者收益率公式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10喜欢:4

导语:

我这几天总在想这个事情,觉得自己作为投资者,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有点难受。

前不久,看到酒金岁月提出了一个计算投资者收益的公式,下面还有球友们的很多讨论。

的确,作为投资者,这是一个我们应该搞清楚的问题。

酒金岁月给出的公式是:投资者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市净率+股息率×(1+利润增长率)。

因为净资产收益率÷市净率=(净利润/净资产)÷(市值/净资产)=净利润÷市值=1/PE,所以酒大的这个公式又可写成投资者收益率=1/PE+股息率×(1+利润增长率)。1/PE乘以分红率就是股息率,股息率×(1+利润增长率)是分红率不变情况下次年的股息率。这个公式忽略了股票波动产生的影响与效益。

在酒金岁月文下,球友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

晓乐说:投资者收益=A+B。

A:净资产收益率÷市净率×(1+净资产增长率);

B:股息率×(1+利润增长率)。

即投资者收益=1/PE ×(1+净资产增长率)+股息率×(1+利润增长率),这个公式也同样忽略股票波动产生的影响与效益了。

白湖水则说:投资回报率=股息率+成长率+PB波动率=ROE×分红率/PB + ROE×(1一分红率)+ PB波动率。

这个公式第三项:PB波动率=(期末PB-期初PB)/期初PB,如果净资产变化不大,则可写成:PB波动率=(期末股价-期初股价)/期初股价=股价波动率,反映了股票波动率;可第二项并不能反映相应成长率,关键是不能在股权退出时兑现。另外,公式说的是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ROI)=年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意义上与酒大说的“投资者收益”有差异。

NG围观ING提醒道:

grinold在1989年就提出来grinold法则,完美解决了争论。这个法则的中心内容是:股票长期收益率=股息率+利润增长率+年均估值变动率。

可“利润增长率”同样不是显性的股票收益即在股票卖出时并不兑现,而只是会帮助增加次年的股息率,比如2024年股息率=2023年股息率(1+利润增长率)——假设分红率不变。利润增长率超预期或不及预期,可能会加大“年均估值变动率”的幅度。所以,“利润增长率”不能作为一个独立项列于公式中,而只是对第一项和第三项施加影响的隐性出力项。

下面斗胆说说我关于投资者收益的浅见吧,不一定对,欢迎朋友们指正、共同进步。

常识上,我们投资股票一般有一个时间段,投资者收益是指在这个时间段,比如在一年投资期(也可以是若干年)结束时,兑现股票能到投资者手里的收益。

在这时,投资者实际所得到的其实只是两项:已收到的股息和股票买卖差价。

比如,我在2024年初买入一支股票,在年末卖出,如果分红率不变的话,我的投资收益率是不是可以用下面公司计算:

2024年投资者收益率=2023年股息率(1+净利润增长率) + 2024年股价波动率=2023年股息率(1+净利润增长率) + (2024年期末股价-2024年起初股价)/2024年起初股价。

如果投资期不是一年,该公式可以写成:

投资者收益=股息 + 持股数×(期末股价-起初股价)。

这应该是我作为投资者卖了这只股票实际到手的。

要说呢,这个公式逻辑简单,符合一般股民的常识,问题的纠结在于,这个公式不符合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价投原则:

从股东视角看,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盈利才是企业所有者所拥有的最本质的东西。你购买了股票,作为拥有企业的一部分的股东,就拥有了企业利润的一部分,那公式就是:投资者收益=持股数×(企业净利润÷企业股数)。

从价投的立场看,我选定了好企业,就伴随他慢慢成长,至于股价,会随价值中枢而波动,不用去操心——这个逻辑也很清晰。

价值投资是伴随伟大企业慢慢成长,反倒是股票大幅上涨,不利于企业经营。比如,高于企业价值很多,需要五年、十年的努力才能达到现在市场的价值,企业经营者也会恍惚,而作为拥有企业一部分的股东也容易跟着恍惚。当然,我们作为投资者好办些,恍惚一下,难受一下,大概率就卖了。

所以,市场大幅上涨对企业经营不利,股价慢慢跟随企业价值的上涨而上涨,才是对企业有利的。

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投资者因为情绪,一会儿把企业估值弄得很高,一会儿又弄得很低,其实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那,那……,那我们股民的价值在哪呢?

我们不会都是坏人吧?

瞧,弄得我难受的。

@酒金岁月 @晓乐 @白湖水 @NG围观ING@取经路

$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长江电力(SH600900)$

2024年5月24日修改:

发文后我在巴芒大道整理的《散户乙雪球发言实录——2023年发言汇编1》中看到了散户乙关于这个问题的一段讲话,说得很明白,我就直接转录过来吧:

我们一笔投资的最终收益应该是下面这个公式:

投资总收益=(卖出时股价×卖出时股数-买入时股价×买入时的股数)+期间分红留存的现金。

对于这个公式我解释一下:

1,虽然我们持有这个公司期间每年的盈利,要以公司每股盈利为准。当有一天我们离开这个公司,我们还是要以股权退出时该公司在股权交易所(股市)的结算价为准。

2,如果是短线交易者,一般持股时间都不会太长,在他们眼里,股数基本就是个定量,分红基本可忽略(因为除权,他们认为分不分都一样)。所以,在他们眼里,投资总收益就只与价差有关。

3,如果是长期投资者,如果股价总是处于低迷,分红就可以再投入不断增加股数,这时,股数也成为变量。而这时,股价上升意味着再投入的股数变少。短期不明显,长期也是影响总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4,分红,如果股价处于低位,投资者就会不断的买入股票,增加股数。如果股价太高,分红就会作为现金储备,等待机会,这个部分积累下来也很可观。

对于长期投资者总收益是五个变量。对短期交易者,总收益只有两个变量。

我注意观察过,除非个股发疯或者整个大盘疯牛。大多数股票、大多数时间,它们上涨的幅度是让长期投资者利益最小化。

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看股市的眼睛就不一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另一个世界。

猪哥到底是高人,看得清清楚楚。

说明一下,猪哥这个公式是假设了分红买入的股价与初始买入的股价相同。因为分红复投买入价格不同的话,收益就不相同,需要另算,通式应为:投资总收益=(卖出时股价×卖出时股数-初始买入时股价×初始买入时的股数-分红复投买入时股价×分红复投买入时的股数)+(期间分红的现金-复投用掉的分红现金),如果时间长的话还要考虑资金成本(或钱贬值)的影响,要把卖出股票收到的钱折算回买入股票时的钱。

公式虽然有了,但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同一个问题,人们的认知其实是不一样的。

非常感谢巴芒大道,正是看了他整理和分享的猪哥思想,让我对这个问题不再那么纠结。

@巴芒大道

全部讨论

05-24 07:07

公式是工具,用于买入时的比较,避免买贵的问题。

06-15 09:45

m

06-15 09:40

好文分享。

05-19 19:39

好文章,解释了投资的真谛。
因为pb波动无法判断,这里面关键变量就是roe,也就是roe要高,稳定,最好是趋升。
投资回报率=股息率+成长率+PB波动率=ROE×分红率/PB + ROE×(1一分红率)+ PB波动率。这个公式是可以推导出来的,绝对正确。股息率和成长率都是赚公司的钱,波动率赚巿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