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助攻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导锂离子就是电解液?你脑子有问题?先搞清楚成分再叭叭

热门回复

别人换个名字就把你唬得一愣一愣的,你查下电解液的基本功能,这个不就是纯固态 固固界面的阻抗问题解决不了,添加液态电解液增加接触面积,减小接触阻抗吗?跟中成药不是一样的道理。我受不了你这沙茶了,拉黑了事

目前能解决啥问题?不利的点,循环寿命、制程控制、一致性、快充…等都没提,能解决得话,大厂早就上了。还有隔膜、大量电解液(号称的10%,其实是占电池总质量的),其实跟固态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固态的界面问题都是绕过的,说它是液态一丁点的衍生更合适。正负极用高镍、硅负极,堆电池,你们所说得液态也能跑1000多公里。只有减少部分电解液,号称的安全性提高,但正极用的高镍就是安全风险大的材料,一中和,真难说安全性能不能提高,安全性本来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概念,和一系列因素都相关。小厂的安全可靠性也要打个折扣。现在所谓的半固态,是配合电动发展不行的上汽、广汽等推出的急迫的营销,要说对电解质得研究做了点贡献是没错的,这时就谈自己是固态,玩文字游戏,号称技术领先,看看戏就行

小企业理论上有可能的,因为他们死磕这条路,做液态完全就被碾压;但考虑是制造业,而且固态和液态大部分材料和机理是共通的,想超越大企业只能说太难了。你可以看看宁德时代,材料设计都布局多远了,跟学界都联系特紧密,分子动力学和高通量计算都导入得不错。现在的半固态,跟你们理解的固态都完全不是一类东西,叫固态噱头多过实际,也没单独解决啥具体问题,这是一种方案吧,可以营销下。其实固态也只是改变了电解质,之所以称高科技就是固固界面的问题特别复杂难商业化,可能最终都解决不了,采用凝胶那种方案。电解质间接提升电池性能,电池的性能提升还是靠正负极,这些基本可以从液态移植过来,而且也是一点点优化的

清陶现在推出来的,明显就是半固态电池,虽然清陶比较鸡贼,用了“固态”电池,实际上是半固态。
但不管是全固态还是半固态,只要对原有的液态锂电池有比较大的提升,就可以了。哪怕是半固态,有比较大的提升,也是可以的。
至于你说的解决哪几点,比如:能量密度,工作温度范围广,安全(穿刺不起火)(至于你说的高镍三元不安全,我不懂,不评价),循环(800-1000次,虽然低了点,但生命里程也达到几十万公里,对大部分消费者是够了的),充电速度(官宣为2C+)是慢了点,不过还能接受吧,半路没电可以先简单应付一下。
至于你说的一致性缺点,这个不懂,不评价了。
一句话:小步快走,才是技术发展的常态。飞跃式的进步,少见。投资,能买到飞跃式的进步,固然是好事,但飞跃式的技术,也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反复打磨,才能商业化量产,如全固态。很多时候,还未必能商业化量产。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想看的是:后面有没有其它整车厂跟进来,或者其它(半)固态电池厂家推出可量产的商品。

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成本多少啊,已经说了一年了,未见应用于实际。
倒是,清陶能源的半固态电池,出来了。

那请问一下:这个半固态电池,能解决液态锂电池的问题,成本也下的来,会慢慢替代,就可以了啊。没必要非得,一步到位到全固态,半固态也不错,有进步就行。

能量密度没解决啥,那个设计液态也能上;宽温度范围,材料决定的,这个倒是有扩展的,不过固态电解质的电导率是不如液态的,温度范围扩展,但常规温度阻抗是偏大的,难说有增益啊;穿刺可能真有明显改善,我后面再跟踪跟踪,因为看到好多视频电压都没掉,就没明显短路,这个就没啥意义了,实际肯定存在正负极明显短路的情况,不知会不会做手脚,做针对性的电池,比如涂电导差的涂层,这个在行业内不鲜见;其实做过电池的就知道,能量密度摆在那,不可能没风险的,包括全固态都不敢说。如果是我给业内人看,我会做出有反应,电压掉到接近零,漏点液、鼓点胀、少许烟,但没很剧烈反应 起火那种,完全没反应就是没暴露风险啊,但那个潜在风险是存在的,有明显短路就有反应,物理规律规定决定的。而且安全测试很多的,重物冲击、热箱、过充、强制短路等等,后面等等看吧

宁德的半固态能量密度已经做到了500了,落后哪里了?宁德就是不想忽悠市场,把半固态叫成固态,宁德认为半固态本质还是液态电池

500,有应用了吗?只是口中的500而已。

导电能力差一些,所以用能增强导电能力的导电剂,如碳纳米管等来解决。
每个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总体来说,肯定不如全固态电池那么一步到位进步那么大,但也比原有的进步一点点,逐渐累积。
如果还不如原来,那上汽和清陶瞎折腾什么?把业内和消费者当做傻瓜吗?
现在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阶段,情况不明朗。但若明朗了,股价就不是现在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