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蓝若业绩如坐“过山车”,承接关联方仍有疑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壹财信

作者:童牧瑶

在公司前身成立刚满5年后,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蓝若)就迅速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2023年6月进入问询阶段,2024年3月31日因其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IPO暂时中止。

IPO受理后,格蓝若的专利数暴增、99%营收来自电网、刚扭亏就忙IPO、一年时间估值涨至10倍等情况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净利润如坐“过山车”

据招股书,格蓝若前身成立于2018年3月,是一家电力领域智能感知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主要从事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应在线监测平台开发建设等技术服务。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格蓝若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窦峭奇和窦亚奇兄弟二人,合计控制公司52.40%股份的表决权。

作为成立不久的一家民营企业,格蓝若的公司发展情况备受关注,业绩出现暴增但净利润如坐过山车。

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下称:报告期),格蓝若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93.67万元、5,621.55万元、41,737.1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003.73万元、-1,894.71万元、18,008.91万元,公司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出现暴增,但尴尬的是在2021年还存在亏损的情况。

同时,2020年格蓝若净利润仅1,003.73万元,当年股东就现金分红1,840.00万元,该次分红的用途则是作为当时的部分股东用以实缴注册资本。2022年格蓝若在营收和净利润双双暴增的情况下更是大手笔分红8,500.00万元。两次分红中,2020年更是出现了超额分红的情况,2022年现金分红中窦峭奇、窦亚奇二人通过直接持股比例获得分红金额分别为2,995.19万元、581.40万元。

虽然报告期三年格蓝若两度分红,但公司当时的偿债能力弱于同行,现金流捉襟见肘。

据招股书,报告期各期末,格蓝若短期借款余额分别0万元、300.00万元和12,932.03万元,增幅较快,主要系公司为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新增借款所致。同期,格蓝若应付账款余额分别为644.40万元、2,450.49万元和3,020.88万元。

报告期内,格蓝若流动比率分别为3.42倍、1.52倍、1.38倍,速动比率分别3.25倍、1.27倍、1.24倍,不仅逐年降低,且远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6.23%、55.48%和56.63%,同行均值分别为23.11%、16.35%、18.14%。可见格蓝若报告期内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均弱于同行均值。

招股书显示,格蓝若2022年末货币资金金额为15,106.72万元,较前两年大幅上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在2021年出现断流情况,但是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81.56万元、-953.25万元和-4,821.99万元,其原因主要系公司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致。

同时招股书显示,格蓝若在2022年12月签订购买光谷创新天地INNOC2、INNOC3两栋写字楼及相应地下停车位的合同,合同金额为29,344.38万元。

鉴于资金紧张的情况,本次IPO格蓝若拟募资128,293.72万元,其中包含30,000.00万元补流资金。

在格蓝若发展迅速,运营资金需求较大的情况下,实控人窦峭奇、窦亚奇向公司借款输血。2020年和2021年窦峭奇、窦亚奇二人合计向格蓝若提供资金1,055.61万元,截至2022年末,格蓝若将2020年、2021年及之前借款全部偿还。

报告期内,在资金较为紧张且自身负债率逐年上涨的情况下,格蓝若还为实控人及关联方提供借款。2020年,股东严平、窦亚奇分别向格蓝若借款金额133.40万元、55.80万元。两名实控人共同控制的其他企业武汉天任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报告期内连续三年向格蓝若借款共计1,360.00万元;持有格蓝若4.22%股份的股东黄纯礼控制的武汉中天正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年也向公司借款300万元。前述关联方分别在2021年和2022年将相关借款全部偿还。

此外,在内部治理方面,格蓝若存在以个人卡支付员工薪酬、收取费用退款的情况。在合规经营方面,格蓝若在2020年度存在尚未取得《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情况下自行为客户提供产品安装服务的情形。

承接关联方有疑点待解

格蓝若前身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格蓝若有限)成立于2018年3月16日,系由窦峭奇和窦亚奇共同以货币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3,000.00万元,成立之初公司注册资本并未实缴。

截至到2020年1月1日,格蓝若有限实缴出资额仅为249.70万元,前述实缴资金均是实控人之一的窦峭奇实缴。但企信网披露的格蓝若有限2018年工商年报显示,公司3,000万元出资额在2018年已全部实缴。

(截图来自企信网)

招股书披露,因格蓝若有限注册资本未全部实缴,2020年股转中存在“0元购”的情况。

据招股书,2020年4月28日,窦亚奇与张伟宇签署股转协议,窦亚奇将其持有的未实缴的56.7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张伟宇。同日,窦峭奇分别与张伟宇、黄纯礼、冯新刚、严平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窦峭奇将其持有的未实缴出资额转让给前述四名自然人,转让出资额数量分别为93.30万元、150.00万元、265.20万元、938.10万元。同年6月18日,张伟宇将从窦亚奇、窦峭奇二人手中获得的出资额又转让给了窦峭奇,前述股转交易价格均为0元。

同年11月,格蓝若有限股东大会决议,同意将未分配利润1,840.00万元用于实缴注册资本,其中窦峭奇、严平、窦亚奇分别通过本次未分配利润转为实收资本完成实缴出资894.00万元、667.00万元、279.00万元;股东黄纯礼、冯新刚由于未实际参与前期的公司经营活动,均同意放弃此次利润分配。

其中,自然人股东严平也享受667.00万元未分配利润转为实收资本的“福利”。

据招股书披露,严平于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任格蓝若有限董事;2022年9月至今,担任格蓝若副董事长;2021年1月前严平并未在格蓝若有限任职。浏览严平2021年之前的履历信息,《壹财信》发现,严平于2007年10月至2019年8月,历任武汉格蓝若光电互感器有限公司(下称:光电互感)总经理、董事。

问询回复显示,光电互感成立于2007年10月,2022年9月注销。光电互感成立以来的主营业务为光电互感器、零压降光纤等电力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问询回复中,格蓝若称光电互感业务整体偏硬件电子设备,格蓝若产品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软件及算法,两者产品的底层技术、技术门槛、运用细分领域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两家公司不存在同业的情况,格蓝若也并未承接光电互感原有业务,且从2020年起光电互感未继续开展实际经营活动。

虽然格蓝若未承接光电互感原有业务,但是存在承接其生产、行政、财务人员的情况。这其中包含目前在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测试部主要负责测试相关工作的严美陈等12人。除前述12人外,格蓝若核心技术人员陈勉舟曾在光电互感以实习身份从事研发工作。

另外,招股书披露上海鑫荣格企业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格蓝若的员工持股平台,成立时间为2021年8月16日,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持有格蓝若6.10%的股份。据企查查信息,在该员工持股平台成立时,练斌就认缴出资额75万元;同时,练斌曾任光电互感财务负责人。

据问询回复,格蓝若承接光电互感的财务人员即是练斌,目前练斌在格蓝若担任财务支持中心副总经理。问询回复中对于格蓝若承接光电互感的人员时间并未明确披露,不知练斌入股时其当时到底在哪方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