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4回复:66喜欢:80

(1)目前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8,美国是39,日本是48。日本在1995年的时候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8,所以从人口年龄结构来讲我们现在相当于1995年的日本。(2)1995年后日本有什么大牛股,有什么增长很好的行业或公司,值得研究。NITORI、优衣库,在我脑子里。其他似乎还有游戏公司。

全部讨论

2023-04-01 12:19

据我研究日本后来的大牛股大部分都完成了国际化,首先绝大部分日本公司都是国际化的(简单定义海外业务收入占比25%以上),成功的基本都在50%以上,比如优衣库、人力资源的recruit、游戏里的光荣等。而还有海外收入超过75%的可以说就是完全国际化的公司了,比如大金、百乐、任天堂等。而日本牛股到底是归因于类似优衣库、Nitori发现了极致性价比这种结构性机会获得成长还是通过国际化获得成长是个问题,我倾向于当然都有但国际化更为关键。所以,这个问题不如改为日本有哪些大牛股没有实现国际化(比如定义为海外业务占比不到25%的)而通过发现本国市场结构性机会实现长期成长的?
日本人口1亿多,全球可供开拓的市场还很大,即使只考虑经济发展程度和日本差不多的发达国家市场也数倍于本国市场。反观中国,虽然理论上其他地区人口是中国的4倍看似空间很大,但里面价值较大的还是那些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以16%人口占了超过60%的GDP,而中国已经占了全球gdp的21%。考虑到外部环境目前的各种限制,50%的海外业务收入已经相当成功,可以想象一下哪些公司10年后的海外收入占比可以超过50%甚至75%。已经看得到的包括一些制造业(比如福耀玻璃)、游戏(比如米哈游)等,有些消费也在尝试,比如家电、运动服饰、火锅奶茶咖啡等。
从好的方面看,中国本土市场比日本大的多,地域、层级发展不均,单一语言大市场的优势也是不可比拟的,回旋余地大的多,对于绝大部分市场集中度仍然不是很高的行业和类似消费这种大行业小公司的,显然未来10年国内市场仍是主战场,结构性机会总是有的。而对于那些市场集中度已经比较高的大公司这个问题更为迫切,出海很难但不出海只能跨界进入新的领域,难度也很大。

2023-04-01 01:36

1995 日本人均 GDP USD44,197.62 
消費者有錢過後反璞歸真 才有 NITORI、优衣库

我的一位聪明朋友告诉了我这个公司,keyence,基恩士,产品包括读码器、激光打标机、机器视觉系统、测量系统、显微镜、传感器和静电消除器。10年10倍,20年20倍!

2023-04-01 20:31

日本迪桑特,10年8倍。

2023-03-31 23:46

必须得是能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国内市场和人口规模已经见顶了,目前看起码也得是字节,拼多多,比亚迪这种企业…茅台这种感觉都指望不上了

2023-04-01 21:34

未富先老。不一样的结构。

2023-04-01 00:20

大金空调

2023-04-01 00:20

任天堂

2023-03-31 23:55

95年是日本国力的峰值

2023-07-08 20:50

都是刻舟求剑 国情不同完全不能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