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乔体育13年再战IPO:管理人员工资占净利润近四成,实控人分红获现7.7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编者按:资本市场正经历着不平凡的变革。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近年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显著,有力畅通了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创业板开市到设立科创板,从试点注册制再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舞台。

随着招股书的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搜狐财经力求用专业的财经报道分析企业,帮投资者选优筛劣。

在这其中,谁将是资本市场的赢家?谁能圆梦IPO?搜狐财经《拆解IPO》栏目,聚焦计划在A股、港股、美股的上市的重点企业,从盈利能力、竞争态势、风险防范等多个角度,剖析企业价值。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IPO在审的288家企业中,261家完成平移。其中,12家受理时间在3年以上的主板IPO“钉子户”均在平移工作结束前获得受理,这其中就包括中乔体育。

近日,中乔体育发布更新后的招股书,这距离其2010年首次递交招股书,已经过去了13年。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乔体育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5.9亿元、49.3亿元、59.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亿元、7.4亿元、6.9亿元。呈持续下降趋势。

去年上半年,中乔体育实现营业收入30.99亿元,归母净利润3.63亿元。

相较之下,在2010年,中乔体育营收为29.27亿元,净利润为5.18亿元。据此计算,十一年时间,中乔体育净利润仅增长33.2%。

每卖一双鞋收入105元

欧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耐克中国、安踏阿迪达斯中国、李宁和斯凯奇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2%、16.2%、14.8%、8.2%、6.6%。

跌宕十余年后,中乔体育如今已不在行业前五之列。

和10多年前一样,如今的中乔体育还是以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配饰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主,其中鞋类占营收比最高,其次为服装。

招股书显示,2019至2021年及2022上半年,中乔体育的鞋类产品占总营收比不断提高,从2019年的52.85%提升到2022上半年的58.11%。而服装产品占比则持续降低,从2019年的45.77%到2022上半年的40.29%。

2019至2021年及2022上半年,中乔体育鞋类产品销量分别为3058万双、2845万双、3253万双、1710万双。据此计算,平均每双鞋收入105元。

从业绩数据来看,中乔体育在12年时间内,营收规模翻番,但净利润增长乏力。尤其是2020年至2021年,归母净利润从7.38亿元降至6.9亿元。

相较之下,特步的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的5.1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08亿元,361度从2020年的4.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02亿元,李宁从2020年的16.9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0.11亿元,安踏从2020年的51.6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77.2亿元

另外,中乔体育的存货不断攀升。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末,中乔体育的存货从9.06亿元一路上涨至13.25亿元。招股书显示,中乔体育的存货主要为库存商品。

管理人员工资占净利润近四成

中乔体育盈利能力也稍显逊色,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中乔体育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19%、27.86%、29.52%、27.19%。

中乔体育的毛利率指标与安踏、李宁、特步、361度等对手相比,处于最末的位置。以去年上半年的数据为例,安踏、李宁、特步、361度的毛利率分别为62.04%、49.97%、42%、41.48%,均大幅领先中乔体育。

对此,中乔体育解释称,毛利率相较偏低的原因在于其经销模式以批发为主,同行业公司零售业务占比更高。

截至2022上半年末,中乔体育线下经销销售网络由4个销售大区,34个销售小区域,54家经销商、6个销售子公司在各自负责的前述销售区域内开展业务,有6269家品牌专卖店。

相较之下,安踏共有9223个品牌专卖店,李宁有7112个品牌专卖店,特步有6251个品牌专卖店。

生产模式方面,中乔体育的大部分服饰产品是代工厂生产模式,其招股书表示:“自行生产大部分运动鞋和少部分运动服装,其余产品由合格的外协厂商生产。”

其中2021年,中乔体育自有鞋类产品产能为2174万双,外协产能达到1110万双。

费用方面,中乔体育的管理费用占比较高,2019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分别为2.77亿元、3.08亿元、3.87亿元、2.04亿元,去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占营收比重为6.59%。

管理费用高企,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高额的工资。过去三年及去年上半年,管理人员员工工资费用总额分别为1.88亿元、2.06亿元、2.57亿元、1.44亿元。管理人员工资费用总额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2.61%、27.84%、36.99%、39.53%。

由此可见,虽然中乔体育业绩表现并不喜人,但是其管理人员的工资却增幅较大。

而这,也直接挤占了其销售费用。2019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分别为3.3亿、2.4亿、3.3亿、1.8亿,其中去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为5.8%。

销售费用中,相当部分用于广告支出,2019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广告宣传费用分别是1.5亿、7129万、1.2亿、5460万,合计4亿。

而同行中,安踏的销售费用2021年达到了217亿元,占营业收入36%;李宁的销售费用为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特步的销售费用为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

十年诉讼落败,从“乔丹体育”变为“中乔体育”

招股书显示,中乔体育彼时名为乔丹体育,原本已经在2011年过会。然后,就在此时,美国知名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以侵犯姓名权为由将中乔体育诉至法院,因存在重大未决诉讼,中乔体育的IPO戛然而止。

根据资料,1991年,乔丹体育注册商标“丹桥”,1997年起申请了“QIAODAN”、乔丹图形等商标,2000年申请了“乔丹”商标,2007年申请了“乔丹+图形”商标。

乔丹体育在2010年版的招股书中称,其商号及主要产品商标“乔丹”与美国前职业篮球球星Michael Jordan 的中文音译名“迈克尔乔丹”姓氏相同,但不存在任何商业合作关系,也未曾利用其形象进行企业、产品宣传。

不过,乔丹体育也在彼时招股书中承认:“有部分消费者将本公司及其产品与迈克尔乔丹联系起来,从而产生误解或混淆。”

2012年,乔丹通过公关公司在互联网上宣布在中国起诉发行人―侵犯其姓名权,该案件被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2020年12月30日,该案做出判决:乔丹体育在相关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停止使用企业名称中的“乔丹”商号,停止使用涉及“乔丹”的商标,但对于超过五年争议期的涉及“乔丹”的商标,应采取包括区别性标识等在内的合理方式,注明其与美国前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不存在任何关联,以消除联系,显示区别,停止侵害。

2021年1月,乔丹体育及迈克尔•乔丹均提起上诉。同年,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3月,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并为终审判决。至此,纠纷终于告一段落。

目前,构成当年中乔体育与毛戈平上市实质性障碍多数已经解除。不过,十年间,安踏、李宁和特步等其他国产运动品牌陆续在港股顺利上市,中乔还在原地踏步。

3年累计分红12亿元,实控人分得7.77亿

中乔体育为典型的家族企业,公司实控人为丁国雄、丁也治夫妇,通过福建百群持有中乔体育64.73%的股份,丁加芳、丁灿辉、倪振年、谢长志、丁世杰分别持有余下的35.27%股份。

其中,丁加芳为丁也治之弟,丁世杰为丁国雄外甥,丁灿辉为丁国雄早期创业伙伴,而倪振年为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谢长志为董事、副总经理。

中乔体育最早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福建省晋江县陈埭溪边日用品二厂发展而来。

2000年6月12日,经晋江市陈埭镇企业办公室及晋江市乡镇企业局清理甄别,确认日用品二厂系全部由丁国雄之父丁老岁、丁国雄二人出资设立,其中丁老岁出资 6.8万元,丁国雄出资6.8万元。

2000年,丁国雄父子将日用品二厂改制为福建乔丹,同时引进丁加芳、丁加泰、杨雪英三位新股东。丁加泰为丁也治之弟,杨雪英为丁也治之母。

本次IPO,中乔体育拟募集资金10.6亿元,用于鞋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全国战略直营店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

本次的募集资金数额,与2011年时递交的招股书募资金额相一致。其中,“鞋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全国战略直营店建设项目”分别拟将投入资金约3.48亿元、4.7亿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乔体育曾在2019年、2021年、2022年多次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4.05亿、3.6亿、4.5亿,累计分红1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