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亿并购频频,紫金商誉会雷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18回复:45喜欢:7


  今天看到一个案例,在1997年-1999年,美国思科公司进行了大力度的并购。

  并购是资本市场寻常事,也是资本市场体现作用的重要一环。

  但奇怪的是,思科公司对并购进行了一种匪夷所思的操作——每年将6-9成的并购成本计入到研发支出。

  这一招不循常规,却非常高明。

  研发支出可以变成研发费用,通过当年的损益摊销掉。

  研发支出也可以变成无形资产囤着。由于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操作空间较大,它能安安稳稳地趴帐上充当门面,不对利润造成压力。

  进可以通过减少利润把这一块资产夯实,退可以维持纸面繁荣不折损利润,这种处理方式还真是动静皆宜。

  反过来,如果按照正常操作——将超出可辨认资产范围的并购成本计做商誉,则将面临每年的商誉摊销,从而对盈利造成压力;或者面临每年商誉减值测试的考验,毕竟盈利会说话,一旦并购分部盈利不及预期,商誉减值或者说商誉暴雷将在所难免,利润势必受到影响。

  通过这一招妙棋,公司处于了战略上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位。

  这种操作也只能算小聪明。

  不过思科公司的这种手段,倒我突然想起了紫金。

  毫无疑问,在某种程度上,目前的紫金和20多年前的思科有不小的雷同之处。

  紫金在今年5月,以38.8亿的代价收购巨龙铜业50.1%股权;今年3月,以70亿的代价并购大陆黄金;之前在2019年,还以83.67亿的代价购买耐森资源;2018年12月,还以24亿元购买波尔铜矿。

  动辄数十亿的大并购,紫金动作非常豪迈。

  同样让人疑惑的是,根据紫金2019年年报披露信息,截至2019年12月31日,帐上商誉仅有3.14亿。

  这就带来了这么一个问题,难不成并购的所有矿山,都是以净资产成交的吗?

  这不符合逻辑。

  结论是:是也不是。因为伴随紫金的持续并购,一个会计科目迅速膨胀了起来——勘探及采矿权。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在紫金帐上的无形资产中,涵盖探矿及采矿权余额222亿,其中超过50%由并购产生。


 也就是说,紫金并购所支付的代价,很大一部分变成了探矿及采矿权。

  相当于紫金把商誉的部分,全记在了探矿和采矿权上面。

  这么操作和思科的行为比较雷同,具体到合理性方面,说合理或者不合理都说得通。

  合理在于探矿和采矿权确实有价值,或者说很大价值。

  不合理则在于这种价值具备很强的主观性以及不确定性。同时,这种会计处理完全忽视了商誉的计量,导致了财务的隐蔽性以及很强的可操作性(探矿及采矿权是否减值,全由公司说了算,没有具体的衡量方法和制衡手段)。

  咱们再接着看,过去两年,针对探矿和采矿权具体的摊销和减值处理。

  2018年摊销6.7亿,减值计提7.12亿。总计费用化13.82亿,222亿的探矿及采矿权,还能摊提16年。

  2019年摊销7.2亿,减值计提2.24亿。总计费用化9.44亿,222亿的探矿及采矿权,还能摊提23.5年。

  以过去两年的摊提力度,无形资产中的探矿及采矿权尚需16-24年才能完全解决。

  平心而论,这种处置方式还是比较合理的,并不算雷点。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紫金的疯狂并购,并非没有形成商誉,而是由于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商誉全化入了无形资产。而且不管是从名义上,还是具体的费用摊提方面,都说不出太过质疑的话。

  退一万步讲。如果真把这部分成本从探矿和采矿权划转到商誉一栏,大致作价115亿。

  从近两年紫金收购的尽是些还没投产、盈利性很差的项目来看,商誉暴雷的压力非常大。

  2019年,紫金矿业税前利润70亿,对照115亿的“商誉”,其实问题也没有想象中大。

  财技高超,但不算离谱。

 $紫金矿业(SH601899)$  

 

精彩讨论

吴山春晖2020-06-26 23:59

“从近两年紫金收购的尽是些还没投产、盈利性很差的项目来看,商誉暴雷的压力非常大。”——你真了解过紫金矿业近两年收购的项目吗?你确定哥伦比亚大陆黄金还没投产且盈利会很差?你确定Timok和塞尔维亚波尔矿不是件好生意?你确定巨龙矿业投产后盈利一定会很差?你确定收购当年即可投产的圭亚那金田矿赚不了钱?——好好研究一下公司基本面和业务,或许下次你就不会这样信口开河了

黑白郎君e2020-06-27 20:42

探矿权采矿权的价值评估一点不比商铺难(你可能太低估商铺估值的难度了),探矿权的估值水平远低于采矿权,原因很简单,未见现金流回报,甚至附近没有任何现成的矿可参考,探矿是风险非常高的事,所以估值给得低,但是平均回报率一点都不低,专业的矿业公司,会根据地质结构去评估价值,而探矿权发放的当地ZF或者土地所有者却大多不专业,他们除了招标外,很难自己评估探矿价值,这时候当地一般优先考虑将探矿权发放给大型的有资金有专业能力的公司以增加成功率,毕竟探矿成功后才会有后面更大的利益。可比探矿的就是期铺,没投过期铺的人很难理解风险之高,一个全新的商业广场,或者商业街之类的,在取得预售证后就会开卖期铺,这时候和探矿一样,很难找到参照,只能通过附近的成熟商业来评估未来现金流,附近没有的商业的时候就完全就是凭经验。但和探矿不同的是,卖期铺的开发商是非常专业的,零散的投资者是专业上的弱者,他们很容易被开发商忽悠,参考租金能有多少,升值潜力能有多少,客流量能有多少,投资者很难在开发商手上获得价格足够低的商铺,就算你知道价格过高了,但开发商总是有能力忽悠到比你更傻的人,但是探矿这种高度专业的事情,不专业的卖方想要忽悠专业的买方,你觉得可能吗?矿业界的菜鸟,基本都在周期轮动过程中死得差不多了。你还觉得投资商铺这种固定资产和矿山这种无形资产有什么本质区别?那我再跟你谈谈收购现有矿山的采矿权和成熟商铺的投资,成熟商铺的估值基本都用租金回报率计算,一般成熟商铺价格在回报率2~4%之间交易,成熟的矿山也是类似,不过计算方式会更加复杂,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在预估的远期产品价格下的年化收益率,估值方式上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和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的是,商铺的价格波动是非常大的,经济好的时候按2%成交,不好的时候按4%成交,成交价格可相差一倍,而且完全是被动得随市场行情,商铺卖不出去的比比皆是,你觉得估值刚性在哪?但是矿山这种东西,只要你肯降价,市场上有的是买家。街上商铺打到骨折都卖不出去的占了绝大多数,旺铺能够出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是少数,而且一出现就价格不菲。雪球的投资者都眼高于顶,觉得房子就都像北上广深杭州厦门那样有流动性,只要降价总能卖得出去,你考虑过几百座三四线城市是什么情况吗?但是矿山的采矿权,每年用于出售交易的只占小部分,而拿出去卖的都是最不好干的,这就体现了稀缺价值,矿山和旺铺是一样的,而不是跟商铺一样,因为这个东西不是人类可以生产出来的,埋在地下就那么点,区别只在于开采成本差距非常大。好的矿,被巨头吞下,你还指望它们能吐出来?没拿出来卖而已,却让人认为不好卖。紫金现在手上的矿山,最大的几座还没投产,金属价格除了黄金外都不给力,经营现金流净额已经是一年百亿以上,你说评估价值很难吗?紫金19年营收1300多亿,其中属于重资产的冶炼业务占了一千多亿,现金流净额仅有区区几个亿,而来自于矿山无形资产带来的现金流净额近百亿,无形资产仅仅240亿,矿山的内部收益率高达4成,这还是被大量未产生现金流的矿和金属价格大幅下滑的锌矿平摊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紫金山多宝山还有波格拉科卢韦齐这些矿的收益率有多可怕,算不明白才会觉得难。

全部讨论

“从近两年紫金收购的尽是些还没投产、盈利性很差的项目来看,商誉暴雷的压力非常大。”——你真了解过紫金矿业近两年收购的项目吗?你确定哥伦比亚大陆黄金还没投产且盈利会很差?你确定Timok和塞尔维亚波尔矿不是件好生意?你确定巨龙矿业投产后盈利一定会很差?你确定收购当年即可投产的圭亚那金田矿赚不了钱?——好好研究一下公司基本面和业务,或许下次你就不会这样信口开河了

2020-06-27 20:57

相反,这反而是隐藏资产的好地方。即使全部摊销到0,探矿权的价值也不会有丝毫减损

2020-06-27 05:54

资源都是好资源,比国内很多破矿好多了,只要生产就是印钞机,不在行业内的懒得跟你们解释。

在你看来,矿山的净资产包含什么?

2020-08-22 17:58

实际上,随着金铜价格的上扬,紫金收购的采矿权普遍增值,其无形资产科目无法加计,目前是被大幅低估了的。不会有资产大幅增值的雷吧。

2020-08-22 17:54

不是紫金有意规避什么。而是国内会计准则要求将探矿权采矿权土地使用权计到无形资产科目下。收购矿业权的溢价计入商誉。你不这样记账,证监会会处罚你。

2020-07-05 13:56

紫金矿业

2020-06-28 07:29

黄金涨就不会雷,君不见暴雷的都是产品卖不出去的吗,黄金还怕卖不出去

2020-06-27 20:11

紫金矿业发家的起点,紫金山金矿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个金矿品位低,早期的开采技术,没有价值,矿权很便宜,紫金自己改进了开采技术,这个框很值钱了。矿权跟商誉是不一样的,矿权也有可能暴雷,去年,我记得紫金还因为地质灾害关闭了一个矿。
会计问题,不做假账就是好。

2020-06-27 19:47

紫金的操作是合理的,它买了矿权,计入矿权。思科也是合理的,买了研发,计入研发。至于研发是否有用,矿权定价是否合理,那不是财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