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定价过高,是A股过去10年不涨的重要原因!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A股企业家心态——创业成功的标志就是上市IPO。企业正常能力一年只能赚1个亿(还是用几年时间精心美化的成果),上市那天就估值20个亿,甚至100个亿。上班的第一天,老板就把后面一辈子的工资发给你了,是你,你还需要上班吗?想方设法把100亿兑现(减持),恐怕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二、A股股民特色——无脑打新,也能赚钱。不用分析企业,不用知道企业是靠什么赚钱的,不用估值,也不用分析企业10年后是否仍然存在,只要中签,就如同中奖(不中签也没有损失),A股股民特有的赚钱方式。

企业想要IPO定价越高越好,打新的股民,也希望股价越高越好。也就是说,企业IPO前三年的股价泡沫是最大的,股价已经计价了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潜力。IPO之后前10年,企业的成长只不过是在戳泡沫,所以,A股10年保持3000点不变,才是股市的合理现象。

前一篇文章,我说过,非流通股是A股过去10年不涨的重要原因!

因为通过拍卖转让方式,取得流通权的非流通股,就可以变成限售股,都是为了流通。非流通股的本质是将卖出的压力后置,压力的释放过程,需要源源不断的股民(接盘侠)来买单。企业IPO估值时,没有对非流通股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折让,必然导致打新的股民买在了高位。10年的企业成长,不过是为IPO时的过高定价填坑。不明真相的人(同时也是不懂估值的人),却在抱怨,股价为什么不能随企业业绩的增长一起上涨。

为什么A股有如此多的泡沫?

一、A股特有的两个机制,做多不做空和涨跌幅限制,两者合起来,本质是在支撑和鼓励泡沫,因为泡沫对市场的各方参与者都是更有利的,除了散户。

在这两个机制的作用下,当企业基本面变坏,投资风险增加的时候,股价下跌的幅度和速度,远远赶不上企业内在价值贬值的程度。所以,A股很难出现真正低估的时候。

二、A股的国有企业特色。国有企业大多是传统企业,传统企业大多是在不断被挤压的存量市场中博弈,注定了国有企业在股市中更多的是一个压舱石的作用。就如同房间中的大象,无法被忽视,但是对增量的贡献确实是微乎其微。

除了国有企业的行业属性,企业管理层的政治诉求,远大于经济诉求,也是国有企业无法对股市增长做出贡献的原因之一。

三、A股并不和经济发展完全挂钩。近年来,经济中的增量市场大多在互联网行业,而互联网企业大多选择在港美股上市。反过来,我们并没有看到其他国家的企业到A股上市。但是,其他国家的企业确实在中国这个市场中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如苹果特斯拉宝洁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引以为傲的GDP,有大量外企贡献的因素。GNP的增长率可能远逊于GDP。

综上分析,A股能赚钱的人,是企业创始人;是一级市场投资者(如天使投资者,A轮,B轮什么的);是中签的打新股民。

总之,A股的作用更多是用来帮助企业融资的,是用来激励创始人不断奋斗的。而散户,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两端谨慎平衡,才能得以生存。

股市赚钱并不应该比上班更容易;你无法赚取认知以外的钱;凭运气赚的钱,终究会凭实力亏掉,这些话越发真实。

未来趋势,打新的股民不断亏钱,打新的股民数量不断减少,从而不断压低IPO的定价,优秀的企业在上市与否的选择上,越来越谨慎。

股市越来越考验投资人的估值能力,这才是一个成熟股市的正常状态。

不能靠无脑打新赚钱的同时,还抱怨A股为什么10年仍然停留在3000点不变。

反过来,IPO定价过高,也是中国A股不成熟的表现。散户参与股市,只有意识到IPO定价过高的风险之后,才有可能避免成为吹泡泡的帮凶,成为自己悲惨炒股生涯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