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南自:中国电力自动化领域的先行者 助力重型燃气轮机领域实现“0”的突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3年,国电南自(600268)牵头研制的“华电睿蓝”重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TCS),助推了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商业运行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近日,《大众证券报》记者通过参加国电南自股东大会与公司董事长经海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现金分红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股东大会上,国电南自董事会秘书周茜介绍,2023年,国电南自累计完成订货合同金额103.70亿元,同比增长3.14%。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76.23亿元,同比增长8.78%;利润总额4.87亿元,同比增长13.25%;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48.98%。

分红方面,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国电南自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2股派0.9元(含税)。

据Wind统计,国电南自2021年至2023年股利支付率分别为32.30%、32.46%、33.60%,此前的2018年至2020年,公司股利支付率区间为51.52%至61.78%。公司近三年和前些年的股利支付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公司未来股利支付率的提升空间成为市场关注的事情。

对此,公司董事长经海林向记者表示,公司2018年至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53.27%、61.78%、51.52%、32.30%、32.46%、33.60%,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2781万元、3476万元、3476万元、8343万元、4943万元、7622万元,公司现金分红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经海林进一步表示:“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坚持现金分红,制定和完善股东回报机制。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资金使用安排,合理制定利润分配政策,统筹好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根据公司章程和股东回报规划,公司每年度至少以现金方式分配利润一次,现金分红最低限为在不损害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前提下,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低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公司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会议现场,关于国电南自的2024年经营目标,周茜介绍称:“2024年,公司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规模与效益,统筹守正与创新,推进经济运行稳中快进,稳中优进,强化创新驱动,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公司预计2024年将实现营业收入823755万元,预计利润总额为51550万元,净利润为27224万元。”

今年全国两会之后,“新质生产力”成为资本市场广受关注的热点。令投资者关注的是,国电南自2024年的重点规划是否涉及到了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规划?

对此,经海林告诉记者:“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根据国家规划及产业政策调整情况,国电南自于2024年3月完成公司‘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进一步明晰‘十四五’中后期发展方向,紧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聚焦央企产业焕新行动重点任务,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明确发展布局重点。2024年,国电南自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兴产业‘建链’、传统产业‘升链’、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以新质生产力之‘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注重价值回报 以投资者为本

国电南自2023年年报显示,招商瑞文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信证券均在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另据公司今年一季报披露,1只社保基金现身前十大流通股东,上证综指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也位列其中。

不过,市场上却很多年未见有券商关于国电南自的研究报告。针对此疑问,经海林告诉记者:“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积极欢迎投资者到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此外,公司通过业绩说明会、e互动、投资者热线、电子邮箱等方式与投资者沟通交流,促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持续传递公司价值。作为公众公司,公司以开放的姿态,确保信息传递公平及时。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体系,加深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理解,保持与分析师的联系,以获得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在股东大会现场,南京股民徐先生则向公司高管表示,希望公司多做一些投资者关系的活动,吸引更多的股民、机构投资者来关注公司。

本次股东大会当天,国电南自股价报收于7.04元/股,公司对股价作出回应。“上市公司股价受资本市场环境、宏观经济、投资者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21年至今,公司实施了现金分红方案,并实施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股。因此,考虑除权除息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当前股价的7元与2021年股东大会时的股价7元并不相同。”经海林向记者表示,“公司一方面关注价值创造,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强化提质增效,加大科技创新,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注重价值回报,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以投资者为本,进行现金分红,致力增进市场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广泛认同。”

记者 张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