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喜欢:0
回复@一人背把大宝剑: 4、5月份接大宗的人,可以当时或稍后就卖出等量的股份,以降低成本,当然也可以老老实实等到解禁后的现在卖出。这个对于定增的原理也一样。低于市场价的定增价买入,然后在市场价同时卖出。具体是什么情况就不清楚了。但是如果公司配合资金这样做,故意把定增询价时间安排在新药的核准日附近,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呢?尤其是对于丁总这样,心气儿很高,当年70元时就增持,给市场明确信号,结果被套了60%,丁总能是这样的人吗?$贝达药业(SZ300558)$//@一人背把大宝剑:回复@一人背把大宝剑:11月有300来万股大宗到期解锁是确实的,定增询价是确实的,隔天恩沙替尼获批是确实的,再隔天放量下跌是确实的。股东扮演什么角色?有没有左手折价定增买入、右手市场竞价卖出的?是不是大宗解禁乘机兑现走人?小动作太多,巧合太多,市场形象什么影响各自感受吧。
引用:
2020-11-20 23:40
$贝达药业(SZ300558)$好像就是这套路!看高毅事件刷屏,突然想起贝达今天的放量下跌。5月贝达大宗成交几百万股,就是11月解禁。左手大宗(定增),右手卖出(非特定)股票,持仓额不变,符合各种规定。还有这个恩沙替尼获批和定增询价时间差一天,真的太巧合了。猜来猜去累,希望刨掉各种利益输送...

全部讨论

2020-11-21 13:02

有时大宗交易就是基金经理的利益输送,受让方也许持股也许没有,有些到期即兑现不操心什么长远。对照一下3、4月大宗期满和贝达几次破位时间,相信自己愿意信的吧。江湖人江湖事,不是秘密,董事长专业性以外的不了解不评价。蝇营狗苟不是散户能了解更不能影响到,希望市场终能给予稀缺创新药企该有的估值,尤其是已经茁壮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