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处理龙头高能环境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高能环境:卓越管理加持,成长方兴未艾

业务构成:聚焦危废资源化,运营业务比重过半

高能环境前身为成立于 1992 年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垫衬工程处,2014 年 12 月登 陆 A 股主板。

高能环境以防渗工程起家,2009 年左右以重金属修复为起点切入土壤修 复市场,并逐渐成长为行业龙头;后自建+并购拓展垃圾焚烧和危废运营业务。

当前环 境修复市场处于平稳增长阶段,公司垃圾焚烧项目多数已投运步入运营期,而危废业务 中的资源化板块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公司未来的重点业务方向。

2021H1 公司危废 运营业务毛利润比重达到 32.9%,该比例未来几年预计将持续提升。

随着公司垃圾焚烧产能迅速提升及危废资源化项目逐渐扩建,运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占比 逐渐提升,2020 年营收和毛利润占比分别达到 31.0%和 43.7%。

2021H1 该类业务比 重分别进一步提升至 52.4%和 58.4%,运营业务比重超过工程建造业务比重,公司的收 入、利润和现金流稳定性大幅提升。

股权结构:与东方雨虹系出同门,连续推出股权激励计 划

高能环境东方雨虹系出同门。高能环境与国内防水材料龙头企业东方雨虹的控股股东 均为李卫国先生。

高能环境 2001 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东方雨虹和湖南雨虹合计认 购 66%股权,雨虹系正式入主并控股高能。

截至 2021Q3 末,李卫国持有高能环境 19.82% 股权;东方雨虹副董事长许利民、董事向锦明等均为高能环境前五大股东,分别持股 4.24%、2.81%;高能环境现任总裁凌锦明曾就职于东方雨虹。

控股股东大规模增持及认购定增。公司控股股东李卫国 2021 年 2 月份发布增持计划, 未来 12 个月内拟增持 1-5 亿元,实际累计增持 1.74 亿元;

公司目前正在申请非公开发 行拟募集资金不超过 27.58 亿元,其中李卫国拟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金额不低于 1 亿元。公司实控人大手笔增持和认购定增股份,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危废资源化:在建产能存近 2 倍空间,未来公司发展重心

商业模式:危废处置费收入+资源化产品收入

我国危险废物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 感染性一种或多种危险特性的,或者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人体健康造成 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大体上分为工业危废、医疗危废和其他危废,根据《国 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我国将危废分为 46 大类别、共 467 种,主要包括贵金 属、废酸废碱、农药等危害物,共涉及 45 个行业。

危废处置企业获得的经营核准资质 除对总量进行规定外,还对 467 小类的细分类别进行规模上限约束,要求企业的处置技 术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根据处置方式的不同,危废处置可以分为无害化处置(焚烧、填 埋、水泥窑协同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危废资源化企业主要有两部分收入构成:为金属电镀、电器电子生产、有色金属冶 炼等产废企业提供危废处置服务,形成危废处置费收入;

危险废物中含有少量的有 色金属,具有回收利用价值,采用一定工艺将其产出,形成资源化产品收入。

危废处置费收入:根据危废中金属含量的高低,危废资源化企业在收集危废时, 采用收费收集、免费收集、付费收集 3 种方式。

含铜物料采购定价通常以有色金属市场 价格为基础,并综合考虑金属含量、杂质含量等因素定价,具体定价方式为“原材料毛 重*金属含量*市场金属价格*折价系数”。

其中折价系数的范围通常在 75%至 98%之间, 折价系数的影响因素包括金属品味、杂质含量、大宗市场铜价、市场供需情况。

当收费 收集危废并加以无害化处置,便形成危废处置费收入,危废处置费的盈利空间受处置费 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资源化产品销售收入:危废资源化企业将不同批次的品位较低且含有杂质的危险 废物,配合含铜物料,富集危固废中的金属

产出电解铜(含铜量高达 99.95%的阴极 铜)、冰铜(含铜量在 60%-70%的混合物)、含贵金属产品(富含金银铂钯铑等元素) 等资源化产品,对外销售形成资源化产品收入。

危险废物中含有多种有色金属,采购端 金属品位低、杂质含量高,折价系数低;通过富集、提炼后金属品味高、杂质含量高, 折价系数高;购销价差为公司带来再生资源回收盈利。

资源化可进一步分为深度资源化 和初步资源化,初步资源化企业生产出合金产品(冰铜、黑铜等)并销售至铜冶炼企业 进一步提炼电解铜;

深度资源化企业(如浙富控股的江西自立工厂)可进一步深加工产 出金锭、银锭、钯粉等金属单质,实现对危险废物的完全处理。

行业供需:严监管及减碳带动需求,金属资源化产能供不应求

政策端:政策监管趋严常态化,危废处置需求提升

政策监管趋严常态化,带动危废处置需求提升。2013 年《两高司法解释》明确“非法排 放、倾倒、处置危废三吨以上的”,应当认定“严重污染环境”;

2016 年《两高司法解 释》修订,明确非法处置危废入刑,再次推进危废行业发展;2016 年《危险废物名录》 修订版发布,也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危废处置行业的精细化发展。

2018 年中央环保督察 “回头看”,带来危废存量的释放,促使产废单位的处置需求不断增加。

站在 2022 年的 时点,我们认为当前政府对环境严监管的态势依旧延续,且伴随着第二次环保督察的展 开,未来危废处置需求将持续提升。

需求端:预计 2025 年金属资源化处置需求 2249-2530 万吨,5 年 CAGR 为 11.8%

可以进行资源化处置的危废包括含金属废物、有机溶剂、废矿物油、精馏残渣等,我们 重点对含金属废物资源化供需进行测算。

产废端测算思路:含金属资源化处理量=危废产生量*资源化占比(59%)*第三方处置比 例(62%)*含金属比例(32%-36%)。

其中危废产生量利用工业产值、固废产量、危废 产量之间的勾稽关系测算。接下来我们将讨论这些测算比例是如何得到的。

危废产生量测算: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2020 年我国危废产量为 0.73 亿吨,同比减少 10.4%,主要系疫情的爆发使得工业企业复工推迟,工业危废产量减少, 2011-2020 年我国危废产量复合增速为 16.5%。

目前我国危废相关数据来源包括《中国 生态环境统计年报》、《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年报》,不同统计数据来源存在统计口径和方法上的差异,危废产量数据不一。

因此,我 们需要对我国危废实际产生量进行详细测算。

工业产值、固废产量/工业产值:十三五期间国内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并且产 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也在逐步降低,因此我们判断工业增长对固废和危废实际 产量增长的驱动力相比于之前有所减弱,预计工业产值增速为 5%;

工业发展 带来固废产量增长,固废产量与工业产值两者比值稳定在 1.41 左右。

危废产量/固废产量:我国目前约为 1.7%,而发达国家在 4%-10%之间,我国明显 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第二产业占比大。

危废主要来自化学原料制品、有色金属冶 炼、石油加工和有色金属矿采选等行业,理论我国危废产量/固废产量比例应当更 高,推测我国可能存在少报、隐瞒危废的情况。

保守假设我国危废占固废的比例为 3%。据此测算,2020 年我国危废实际产生量为 1.32 亿吨;2025 年我国危废产生 量预计达到 1.92 亿吨,五年 CAGR 为 7.7%。

资源化占比: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的最新可得数据,2010-2015 年我 国资源化处置量/处置总量得比例在 64%-74%,但资源化占比 2012-2015 年保持下降趋 势。

主要系对工业企业来说,资源化废品有利可图,企业有动力处理该类废品;而无资 源利用价值的应当无害化处置的危废可能被偷排。随着监管收紧,无害化需求上升。

我 们保守假设资源化率在 2025 年下降至历史次低点 59.0%(碳减排背景下驱动资源化发 展,该比例不至于快速下行)。

第三方处置比例:根据《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中国生态 环境统计年报》,2019 年第三方处理量为 3558 万吨,处置总量为 7539 万吨,得到 2019 年我国危废第三方处置量占比为 47%。

第三方平台具有易监管、更安全、处置成本更低、 回收品类更多等优势,因此在加强监管的政策下,危废第三方处置为发展方向。

2017- 2019 年第三方占比保持每年平均 4.5pct 的增幅,我们保守假设今后每年按照 2.5pct 的 占比增加,2025 年第三方处置量提升至 62%。

金属占比:根据《2015 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披露最为详细)各行业产 危废量占比,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金属制品合计约占 34%。

在含金属比例分别为 32%、34%、36%的情况下,预计 2025 年含金属危废第三方资源化处置需求量分别为 2249 万吨、2390 万吨、2530 万吨,需 求规模约为 2020 年的 1.74 倍,2021-2025 年 CAGR 为 11.8%。

再生金属减碳效应高度匹配“碳中和”,进一步加速行业需求释放。再生金属节能减排 效益突出。

以铜为例,根据有色金属协会和再生金属分会的统计,生产 1 吨再生铜相比 于生产 1 吨原生铜节约 73%的能耗、99%的水耗,减排 380 吨固废、0.14 吨 SO2、3.5 吨 CO2。

产能端:预计 2025 年金属资源化产能 2003 万吨,5 年 CAGR8.9%

处置端测算思路:合格金属资源化处置量=总核准资质量*资源化占比(66%)*金属占比 (51%)*总核准资质利用率(37%)*合格处置率(94%)。接下来我们将讨论这些测算 比例是如何得到的。

总核准资质量:根据《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我国 2019 年总核准资质量为 1.29 亿吨/年,考虑到我国目前危废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未来各省 生态环境部会进一步收紧资质的发放,因此总核准资质量增速不断降低至 2025 年的 3%。

资源化占比:我们搜集了各省生态环境厅披露的核准资质数据,截至 2021 年 7 月, 我国总核准资质量为 1.53 亿吨,其中资源化核准资质为 1.01 亿吨。

我国资源化资质占 比约 66%,预计维持这一比例,主要因为低品位危废资源化通过延长危废产业链,可进 行两次收费,可盈利性高,产能占比高。

金属资源化占比:截至 2021 年 7 月,我国金属资源化资质为 0.51 亿吨,在我国 资源化产能中的占比约为 51%。

总核准资质利用率:根据《2019 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 2019 年已用资质为 0.36 亿吨,以已用资质/总资质得到我国核准资质利用率为 27.6%。

我国核准资质利用率低,有如下原因:a)供需种类不匹配:我国 90%以上危废处置企 业仅能处置 5 种以下危废种类;b)环评及建设期长:有大量拥有牌照却无实际处置能 力的危废企业;

c)区域不匹配:地方审批项目时存在对当地危废需求了解不深的情况, 部分产能审批过多或多少;也有部分地区项目建成后当地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需求 减少。

2018 年起,核准资质利用率保持上升态势,预计未来随着行业内产能爬坡,参考 2013 年高点 36.7%的核准资质利用率,我们认为整体利用率将按照每年 1.5pct 的爬坡 速度,2025 年提升至 36.7%。

处置合格率:2017 年 5 月,《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出台, 各地政府加强对危废企业的督察,全国平均处置合格率由 2003 年的 73%提升至 2019 年的 94%,预计合格率维持在 94%。

我们预计 2025 年金属资源化的有效资质为 2003 万吨,2021-2025 年 CAGR 为 8.9%。 在 2025 年含金属危废第三方资源化处置需求量约 2249-2530 万吨,大于有效产能。

因 此我们认为 2021-2025 年在监管逐步趋严的背景下,供需缺口尚未消除,为前端资源化 原材料提供充足资源保障。

竞争格局: 行业呈现散小弱格局,集中度有望提高

危废处理处置行业呈现出资质增速快、产能利用率低、单体规模小的特征: 2014 年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做好下放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审批工作的通知》,将危 废经营许可证由环境保护部下放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2015-2019 年我国危废核准 资质增速保持在 20%以上;

截至 2019 年(最新可得数据),全国共颁发 4195 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全国危 险废物经营单位核准收集和利用处置能力合计 1.29 亿吨/年,2019 年实际收集、利用处 置量为 0.36 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 27.6%; 单个经营许可证的平均规模仅为 3.07 万吨/年。

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危废资源化行业将呈现集中度缓慢提升的趋势。 一方面,危废资源化行业本身的原材料采购体系建立、生产技术研发和过程管控、资质 申请均具有一定的难度。

龙头公司可凭借其强大的采购团队、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团队、 牌照壁垒、资金实力逐渐取得项目的突破,实现规模效应,提升盈利水平。

采购能力:危废资源化项目需要采购重组的工业危废和一般固废才能保证项目的 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而我国产废企业通常分布较为分散,且单个企业能够供给的废物 量有限,因此需要企业拥有面向多区域甚至全国地区的采购团队。

技术实力:危废处置涉及粗炼、精炼、电解、萃取、蒸馏等多重工艺,属于技术复 合型行业,且危废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性,处置过程中更需要避免安全事故、防 范二次污染。

专业的危废处置技术能够提升危废资源化效率、降低处置过程中的二次产 废量。行业内的企业需要经过多难的一线生产经验积累和技术探索才能形成一整套高效、 节能、环保的处置技术体系,行业技术门槛高。

牌照壁垒:危废处置行业实行业务资质许可管制制度,取得资质需要经过环评、取 得土地、建设厂房、试运行等六合彩能,周期较长。

浙富控股的兰溪自立和泰兴申联项目为例,两个项目 2017 年 8 月取得环评批复,2020 年末投产。危废资源化项目从取 得环评到投产就需要 2-4 年,实现盈亏平衡的时间更长,先进入企业可以占据先发优势。

资金要求:项目建设期资本开支大:以浙富控股飞南资源高能环境项目进 行测算,前端初步资源化项目单位产能投资额 1707 元/吨,后端深度资源化项目单位产 能投资额为 7690 元/吨;

资源化企业在高速扩张期资本支出/营业收入接近 20%,需 要大量资金投入;为保证正常回收利用,资源化企业需要储备充足的原材料,占用大 量资金:

2021H1 资源化企业浙富控股飞南资源高能环境存货占收入比重分别为 32.5%、20.5%、16.5%,显著高于无害化比例较高的东江环保 7.0%的比重。

另一方面,政府对环保行业的废气废水废物管控持续加严,带来企业成本增加,经济效 益较弱的企业面临出清压力。

环保排放标准提升,加速行业低端产能出清。2020 年 11 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 制标准》(GB18484—2020)发布, 2021 年 7 月正式施行,该标准首次发布于 1999 年,2001 年第一次修订,2020 年进行第二次修订。

本次修订下调了颗粒物、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氟化氢、氯化氢、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并增加了焚烧 设施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助燃装置的要求。

同时将原先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规定修改为 1 小时均值和 24 小时均值,不再考虑不同规模焚烧设施间的差异,有助于淘 汰落后小型产能。

危废整治专项行动常态化:近年来山东、浙江、安徽、辽宁、江苏等相继开展危废 专项整治活动,其中对危废处置企业同样提出严格要求。

例如辽宁省提出“要将危 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纳入环保网格化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中,做到常规 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要细化现场检查内容,检查要覆盖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利 用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贮存库情况”。

严监管常态化也对部分处置不 规范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带来企业成本的增加,经济效益弱的企业 面临被淘汰的压力。

高能环境危废在手产能充足,业务处于上升扩张期

“十三五”以来高能环境通过外延并购和自主建设的方式逐渐壮大危废处置业务。2020 年公司危废资源化利用实现营收 13.7 亿元,危废无害化业务营收 2.8 亿元;2021 年上 半年危废资源化和无害化分别实现营收 11.0 亿元和 1.55 亿元。

预计 2022 年底危废资源化投运产能同比翻倍

预计 2022 年底公司投运危废总产能将达到约 112 万吨(不含贵州一期),较 2021 年底 增长 86%,其中资源化产能翻倍。

高能环境目前已投运危废产能约 60.5 万吨/年,其中资源化产能约 47.6 万吨/年。

目前在手已投运危废资源化项目包括阳新鹏富(湖北,9.92 万吨/年)、靖远宏达(甘肃, 17.50 万吨/年)、中色东方(甘肃,7.72 万吨/年)、贵州宏达(贵州,8.0 万吨/年)、滕州高能(山东,4.5 万吨/年资源化+3.0 万吨/年焚烧);

已投运工业无害化项目包括宁波 大地(宁波,4.68 万吨/年)、乐山犍为(四川,4.65 万吨/年);已投运医废无害化项目 包括桂林高能(广西,0.44 万吨/年)、贺州高能(广西,0.15 万吨/年)。

公司在建危废产能合计 87 万吨,均为资源化利用,且部分项目包含深加工生产线; 未来在江苏等地仍有项目落地预期,公司储备项目丰富。

2021 年 11 月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泗洪新材料,拓展江苏地区危废资源化业 务市场,未来有望落地新的项目。2020 年高能并购杭州结加新材料 51%股权,聚焦废 旧轮胎回收利用。

2021 年并购浙江嘉天禾 51%股权,拓展医疗可回收物资源综合利用 业务,正在推进“年回收利用 3 万吨医用废塑料、4 万吨医用废玻璃技改扩建项目”建 设。

多项目布局提升协同性。公司目前在运营项目已基本形成协同产业链,但产能目前仍较 为集中在前端处理加工和中间产品环节上。随着业务布局逐步完善,公司各项目之间有 望形成协同。

目前甘肃高能中色、阳新鹏富可将含铅的尾渣运往靖远宏达进行处置,而 靖远宏达的含铜废料则可作为阳新鹏富的原料处置;未来随着项目产能落地,项目间协 同性不断增强,公司有望实现危废资源化全品类、全国化布局,带动业绩进一步提升。

布局深度资源化,上下游一体化提升盈利性。行业发展趋势是形成产业链的闭环,从危 废资源化的初加工延伸至深加工环节。产业链从初步资源化延伸至深度资源化可进一步 强化公司在资源化处置行业的盈利能力。

强采购网络+领先技术水平构筑核心竞争力

项目选址贴近产废地,全国布局强化采购网络。危废收料是提升产能利用率的核心环节, 高能环境在原料采购网络上的优势在于:

项目多位于产废集中地区,例如阳新鹏富 所在的湖北黄石是未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城市;

靖远宏达所在的甘肃白银市为我国规模 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具有年产各类有色金属 68 万吨、稀土 12 万吨、煤炭 1400 万吨的生产能力;

中色东方、正弦波、鑫盛源、金昌高能都位于甘肃金昌市,拥有 世界第三大硫化镍铜矿床、中国最大及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的 金川集团即位于该地。

全国布局增强协同性:公司目前危废项目已涉及区域包括湖 北、甘肃、山东、重庆、贵州、江西、浙江、广西、四川等省份。

公司在集团层面也 设立专门的采购团队,实现全国采购,采购人员激励机制完善。未来公司将享受更为稳 定而完善的渠道、获得更多优质金属原材料。

高能环境研发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技术体系较完善。“十三五”期间公司研发投入 持续提升,2020 年已达 2.1 亿元,营收占比约 3.1%;研发人员 318 人,员工总数占比 11.2%。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 429 件,累计主、参编国家及行业 标准与规范 88 项(包括环境修复、垃圾焚烧、危废处置等板块)。

在危废处置领域,公 司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更新,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具备针对各类金属原料的精细化检测 能力和配伍能力,有效实现各类有价金属的协同回收,并不断提升金属回收率。

子公司阳新鹏富的“重金属污泥高效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使得还原熔炼 能力提升 20%,铜、镍等有价金属回收率提高 5%,被授予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该技术围绕重金属污泥预处理、物料配伍与物料成型等重要环节,针对其 含水率高、成分复杂带来的挑战,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与设备,已获授权发明专 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项目系列技术先进,金属产品品质优良,获得客户 广泛认可。

2021H1,阳新鹏富项目各级烘干系统实现了联产运行,原料预处理周 期大大缩短,处理成本较上年平均下降 15%,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盈利能力,上 半年即实现营收 4.58 亿元,同比增长 377%,实现净利润 7631 万元,超 2020 年 全年净利润(6680 万元)。

子公司靖远宏达于 2020 年成功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该荣誉是目前我国最 高级别的高新技术资质认定,标志着高能环境在危废资源化处置领域的专业技术 实力、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知识产权及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获得国家认可。

靖远宏 达核准年利用危险废物 17.5 万吨,囊括危险废物名录中 HW22、HW48、HW49 三大类 15 项,已发展成为西北第一大有色金属冶炼废渣收集、贮存、处置企业。

危废资源化处置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仍存在有效产能缺口,且双碳背景下再生 资源具备显著的减碳优势,未来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行业仍处于小散乱的状态, 环保严监管常态化和行业固有的竞争门槛将促使行业集中度缓慢提升。

高能环境为危废 资源化处置龙头企业,预计 2022 年底公司投运危废总产能将达到约 112 万吨(不含贵 州一期),较 2021 年底增长 86%,其中资源化产能翻倍。公司具备遍布全国的原料采 购网络和强大的技术实力,项目收益率持续改善。

垃圾焚烧:稳定运营资产,未来平稳发展

垃圾焚烧运营业务具备良好的现金流,营收和净利润稳定,能够对冲 EPC 业务带来的 公司整体营收和利润的波动性。

2019-2020 年为公司产能建设高峰期,目前在手产能 10700t/d,已投运项目 9100t/d,在建项目 1600t/d。

公司确认建造收入(毛利率 5%-15%),2019-2020 年建设高峰期带来板块营收快速增 长;2021 年开始以运营利润为主(毛利率 40%-45%)。

2020 年公司生活垃圾板块营收 24.8 亿元,其中运营收入 3.6 亿元、工程收入 21.2 亿元。2021H1 生活垃圾板块营收 11.4 亿元,其中运营业务营收 4.7 亿元、毛利润 1.9 亿元,工程业务营收 6.7 亿元,毛 利润 1.3 亿元;运营业务利润比重过半。

环境修复:技术及经验行业领先,有望受益于第三次土壤普查

行业现状:土壤修复行业由于其隐蔽性等特点,国家大力推动治理时间较晚,2018 年 以来各类技术导则、治理标准、修复导则等相继出台,全国农业用地详查 2018 年底已 结束,各省份建设用地管控清单陆续更新,污染家底逐渐摸清,行业规范程度提升。

2021 年环境修复市场规模约 122 亿元,行业预计将分阶段分区域按需释放。我国对待 土壤污染的原则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并非所有受污染地块 都需要马上治理。

我国目前的土壤污染治理中政府出资占比 80%,污染者付费 10%, 修复资金依赖于地方财政,主要是因为目前释放的污染地块修复项目还是以责任人不明 确的历史遗留项目为主,同时污染责任人体系还不完善;所以经济较为发达和污染严重 的地区订单会优先释放。

总体来看,我国土壤污染市场的释放节奏仍将是分阶段、分区 域按需释放。2021 年我国环境修复工程市场规模约 121.6 亿元,同比增 18.1%;其中 建设用地市场规模 86.1 亿元、农用地 3.5 亿元、矿山土壤/废渣 10.1 亿元。

2022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2022 年完成方案 编制、2023-2024 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有望带动存量污染土壤修复需求。

高能环境为环境修复工程龙头企业,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完整的技术体系。公司在环 境修复和固废处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已经确立了较强的市场地位和品牌知名度,年新 增订单保持在 10 亿元+,可维持一定业绩体量。

技术实力:公司储备的修复技术基本涵盖所有大类的技术路径,具备针对重金属污 染、有机物污染等不同污染类型开展定制化修复的技术集成能力。

其中,“复合污 染土壤低扰动多维协同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环境技术进步一等奖,“有机污 染土壤异位热螺旋间接热脱附修复技术”入选“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钟 祥市南泉河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入选“ 2020 重点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项目经验:环境修复为非标准化产品,具体项目完成效果依赖于前期对污染状况的 调查、方案设计、技术试验、工程施工等诸多方面,不同地区和类型的污染地块状 况往往差别巨大,需要专业人才和丰富工程经验积累。

公司自 2009 年以来累计已 承接六十余项专业修复工程项目,修复领域涉及含铬铅锌砷等重金属污染修复和 汽油、苯、甲苯等有机物污染修复。

典型案例包括株洲市某工业区含重金属废渣综 合治理工程、株洲某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福建某矿业湿法采矿场污染 场地修复工程、湖北某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项目、江苏某有机污染场地治理工程等 多个项目,是国内拥有成功案例最多的企业之一。

区位优势:公司在环境修复领域的战略方向为“东进南下”,即以长三角珠三角 及周边地区为重点,从公司新中标项目区域分布来看,江苏、浙江、湖北、湖南、 广东、重庆等地方经济较发达、财政支付能力较强的省份较多。

高能环境在环境修复领域拥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丰富的项目经验,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市场潜在规模虽大,但市场尚需商业模式优化和政策推动,目前存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推动未来土壤修复需求提升,预计公司环境修复业务将保持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