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开始到世界第一,耐克只用了十多年,营销还能这么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注意:

本文首发于2月26日“鲁班行研”,本次发送为验证前期观点。

文中所列个股均为举例、研究、学习、交流使用,绝非推荐股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研究难免有个人观点、考虑不周之嫌,如喜欢本文,或有不同观点,欢迎点赞、评论、分享!

提到耐克大家都不陌生,全球第一的运动品牌,很多球鞋甚至被作为收藏品抢购,为什么能如此出名?估计绝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都是耐克鞋"质量好"、"运动性能优异",如果只有这些原因,耐克永远只是一双踩在脚底的鞋,根本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其实,耐克不仅鞋做的好,广告做得更好,说它是运动界的"杜蕾斯"一点都不为过,看完下面这些,你也许能发现耐克成为全球第一背后,那不为人知的秘诀!

明星还是普通人?耐克选择了普通人

大多数人搞营销的思路是首先盯住流量主和大明星,不然电商界也没李佳琦、薇娅、罗永浩什么事。

耐克崛起之前,Adidas(阿迪)也是这个思路,而且凭借大明星们的代言,稳坐运动"一哥"的宝座。

阿迪的前身——达勒斯兄弟公司早在1920年就成立了,创办者是达勒斯兄弟,也算个百年品牌。不过1948年兄弟俩分道扬镳,达勒斯兄弟公司分成了俩品牌——阿迪和彪马(PUMA)。俩人虽然从兄弟变成对手,但营销思路却很一致——自上而下的广告,也就是在顶级赛事上让顶级体育明星代言,吸引普通人购买。

直到耐克出世之前,阿迪和彪马都凭借这个方法,一直统治体育用品界,阿迪和彪马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85%,影响力大到可以插手奥委会和世界杯主席的委任。

一切,都在耐克出世后改变了。

(图:鬼冢虎经典球鞋)

耐克1964才成立,创立者是长跑运动员菲利普奈特和大学教练比尔鲍尔曼,刚开始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是日本Onitsuka(鬼冢虎)的一个经销商,屌丝气十足。

70年代美国兴起慢跑热,耐克推出自己的跑鞋品牌,更轻便,适合普通人的日常锻炼,且营销方式是自下而上,不找明星,直接向普通人做广告,迅速崛起。并且,耐克为了降低成本,还把工厂搬到了亚洲,对普通人来说价格更有吸引力。

反观阿迪,仍然采用之前的营销思路,工厂也开在欧洲,成本更高,没几年市场份额就降到了5%,彪马更惨,连赛事赞助权都买不起了。

明星还是新秀?耐克选择了新秀

当然这也不是说耐克就不找体育明星代言,只不过耐克是通过雇佣一群专业球探挖掘体坛新秀,而不是签约不是巅峰时期的体育明星,这样代言费更低,潜力更大。

看看下面这几位顶级球星,第一次跟耐克签约时的年龄就知道了:纳达尔——13岁、李娜——15岁、刘翔——18岁,而天价签下的泰格伍兹,当时还是个在上大学的业余选手。

最成功的营销代言是乔丹,那一年耐克收入大幅下滑,市场一度传言要破产,耐克却在这么困难的时期,花了250万美元签下了乔丹,要知道他只是个青涩的大三学生。

耐克开出的价码是:每卖一双Air Jordan,乔丹可以拿到25%的利润,还能获得这个品牌店的股权。但条件也很严苛:乔丹必须完成年度最佳新秀、成为全明星、场均得分20+以及3 年内球鞋销售额400万美元的任务,否则合约将提前终止。

乔丹也不负众望,还没正式出道,就提前完成了这些任务,毕竟面对这么多钱,谁都有动力逼自己一把。

当然,乔丹的成功也让耐克起死回生,Air Jordan只用了3个月,销售额就达到7000万美元,耐克的销售额也从1984年的7亿美元飚升至1993年的4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高达40%。10年时间,耐克的销售收入一直保持在20%~40%的增长区间。

现在回头看看,到底是耐克成就了乔丹,还是乔丹成就了耐克,已经不重要了。独辟蹊径的营销方式,逼出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也造就了一家长盛不衰的公司,这种双赢的方式,比那些趋之若鹜找流量主的方式不知好多少倍。

产品还是情怀?耐克选择了情怀

体育广告的风格无非两种:一种是宣传产品本身,一种是宣传体育情怀,耐克选择了后者。

它的广告更多宣传品牌理念,如奥运期间的"书写未来",女性主题的宣传广告"无限拼搏"等,还有80年代的那句经典的"just do it",每次看了都很鸡血有木有?

并且,对低谷期的体育明星,耐克也选择坚守,当年签下科比布莱恩特时,科比刚与阿迪决裂,并且事业处在低谷期,纳达尔、泰格伍兹、刘翔失意时,耐克也选择继续签约。

相比之下,阿迪的广告更时尚,也专注产品本身,比如在"中国有嘻哈"热播期间播放说唱广告;彪马干脆直接搞起了时装,现在几乎看不到纯运动风的彪马了。

两种广告那种更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不是耐克死忠粉,不知道产品质量、品牌情怀到底差距在哪,不过从年轻人动辄几万块买一双AJ收藏这种现象看,耐克的代言策略和鸡血风格,确实有一定市场,反观阿迪的球鞋就没几个人收藏了。

赞助还是互联网?耐克选择了互联网

赞助大型体育赛事是阿迪的传统,不过耐克却独辟蹊径,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互联网广告曝光自己的品牌,效果反倒比直接赞助好。

比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已经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赞助过的阿迪,选择继续投钱赞助伦敦奥运会。那时的耐克觉得欧债危机还没结束,跟阿迪血拼赞助不划算,反倒搞起了"小花招":让运动员在世界各地叫做"伦敦"的地方比赛,比如南非的东伦敦、牙买加的小伦敦、美国俄亥俄州的伦敦和一家名为伦敦的健身馆,再做成广告播出去。

据国外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被访的1034名美国消费者中有37%认为耐克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赞助商,只有24%的消费者知道真正的赞助商是阿迪。

这招叫"埋伏营销",之后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耐克在所有赞助商中赞助等级最低,但通过网络营销,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主流社交平台上,消费者互动、点赞和喜欢、评论转发等所有传播指标都是第一,完爆其他所有赞助商。

耐克的营销思路里,社交平台排第一,网络广告排第二,花钱赞助智能算最后一位。

(图:耐克、阿迪推广费用对比;来源:西南证券

但从推广费用和最终的广告效果看,耐克才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啊!

所以,你还以为耐克只是一个专心做鞋子的厂商?它其实还是个营销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