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思路记录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对于国债收益率的观察

学习土狗老师对于债市的看法,通过观测期限利差评估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如果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以长电神华为代表的高息央企资产估值就能获得足够的支撑,虽然从实际利率的角度来看,长电的吸引力已经很低了,但那不是还有cpi拐头的预期么,不过如果真拐了,期限利差也许早就破了80bp,十债的收益率也会拐,处于低位的消费显然吸引力会变大,同时成长股的估值压力也会得到释放。(20240301)

对于房地产的看法

房地产方方面面的牵扯的利益太多了,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和一般的行业出清不太一样,宏观层面有地方债、银行抵押物价值、居民的财富效应、新旧动能转换,中微观层面有公司债、保交房、股东权益,在这些利益里面,股东权益的优先级最低。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在不触发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化债,也就是宏观的四个目标既要又要,保交房作为民生相关也不能马虎,那么公司债会违约吗,如果一旦违约,股东权益就真的塌方了,参考恒大,可以确定的是很多公司债压力很大,只是暂时靠输血吊着一口气。
要化解巨额地方债,就必须有利益会被牺牲,目前最先释放的是非标,毕竟是富人,还扛得住,但这方面的余地不会很大了。输血也不会是永远的,在某些公司完成最后的保交房使命后,就会立刻完成出清,也许有人觉得相比那些公司来说万科是绝对安全的,我不敢做这么大胆的预设,看看他的2023年拿地金额,即使是这波活下来了,也很难有什么向上的弹性,更不用说达摩克利斯之剑还高悬在脑门上,永远不要忘记民企的地位。
我也有看好的房地产公司,但是目前从概率和赔率上来说还没到一个理想的位置,因为没人说得清尾部的风险最终会以什么形式出清。(20240303)

个人觉得投资切忌陷入宏大叙事和慢变量的陷阱,把房地产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新生儿数量绑定是对于过去二十年发展模式的线性外推,总体来说,中国人的住房需求是被压抑的,不管是户型、面积、容积率、绿化、车位、物业,还是私人空间大小、卫生间数量...房价依然跌跌不休的原因是,解决房产有无问题的需求已经进入快速下行,而大量高成本的半成品库存高企,按一般逻辑来说,这时应该快刀斩乱麻去库存,腾挪产能满足新的改善型需求。
现实是房子只有涨价才能去库存,但如果真的这么做了,就彻底刨了内需的根,什么双循环都化为泡影,以后全看老美脸色行事。
这是一个类似滞胀的局面,破解的方法不少,既要又要恐怕有难度,不过目前似乎还是沿着这条路在走,那就意味着风险缓释的同时下行周期被拉长,拿日本和美国刻舟求剑很可能会被打脸,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科技革命成了或者某个方向的内需被激活,则有可能缩短。(20240303)

宏观上承接这部分需求的是三大工程,中央在融资和文件上做出了支持,但是目前各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不太高,个人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各地情况差异比较大,没有直接和kpi挂钩;简单题做惯了,对于这种事倍功半的项目有抵触;希望借房地产投资下行的趋势倒逼更多文件。
当然在规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风险的同时也会错过三大工程实质性推进带来的需求承接,从中线持股的角度来说,选择供给受限的品种等待需求,强于博弈需求恢复的弹性。(20240320)

对于万科的看法

低利率债置换高利率债,政府信用做担保,和城投化债一个路子,既然走到这一步,那就说明确实是没辙了,而且大概率处于半托管状态,新拿地也是不可能的,把存量半成品交付就是未来若干年的唯一使命,多半还要折价卖给政府一部分做租赁,好消息是股东权益不会归零了,坏消息是分红和业绩不要指望了。(20240312)

万科年报的分红方案是重要观察点。(20240314)

传言都已经不重要了,分红方案已经说明一切,进入既要又要的漫长去产能去库存阶段。(20240329)

对于煤炭的看法

1. 建筑需求会比现在更差吗,还有什么萎缩的需求是没有反应在现价里的,三大工程对于商业地产的承接是已经进行中还是尚未开始,其他的需求是否会增长
2. 去年超产保供是常态吗,今年是否会延续同样的强度和规则
3. 去年为了超产是否大额提高了资本开支,行业有没有减产保价的动力
4. 进口煤今年是否依然具有比价优势(20240321)

用近期涨跌幅和消息面利好利空的四象限图做基于线性外推型投资决策的问题在于,忽略了持股久期和现金流的影响,看长做短的结果是丢掉辛苦收集的底部筹码,持有长久期资产注定会在过程中经历很多次预期和业绩的波动,在供需关系没有逆转之前,每一次向下的波动都是为下一次预期差的修复蓄势,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加快了风险释放的速度,利用好波动如鹿公者自然是上上策,拿锚定现金流赚到的钱去追逐梦想可以说是下下策。
供需两弱的环境中到底应该锚定供给还是需求是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终选择了站在现金流更好弹性更弱的供给侧,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变局中,评估需求的难度实在太大。(20240325)

因为城投债被限制基建投资的十二个省份内蒙古名列其中,可以解释其在安全生产升级形势下大量增产的动机,而内蒙古在2023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曾经明确提出不在产量上做文章的目标,可见在供需双弱的背景下不得已而为之的窘境,当然这也给了煤炭投资者一次绝佳的上车机会,随着宏观需求逐步恢复,内蒙在化债方面的压力逐步减轻,相信大量增产不会是常态。(20240329)

从静态指标来说,山煤已经排到潞安、兰花、山焦之后了,是否具备坚守的价值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当前roe是底部还是回归行业平均水平的中继?洗澡额度已用完,新董事长准备如何打好手中的牌?(20240331)

对洛钼的看法

现在只是完成了对铜价底部确认的股价修复,价值回归之旅才刚刚开始,后面还要修复t矿、财政发力、联储降息、欧洲电网、供给弹性...只能说底部不做t(20231229)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螺母管理层和小股东的利益是统一的了,让今天卖出准备利用年报前不到两周的时间打一把野的活跃资金被洗出去了,也让其他怀揣同样心思的资金有所顾忌了,所谓博弈就不是一个单机游戏。(20240312)

回溯一下当时的判断,价值回归之旅已经过半,操作上的失误主要来源于担心省大的持仓会增加行情的曲折,在5.6出了一些,事实证明逻辑够硬的时候这些都是次要因素,而且螺母的筹码锁定确实是很好的,未来依然是风险和机会并存,外需的衰落和内需的复苏先后和强弱都可能会对铜价带来冲击。(20240315)

1.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
2. 量在价先,月线治大病
3. 2024是螺母的脱胎换骨年,大概相当于紫金的20年初,现在只是确认业绩底部抬升,至少需要两三个季度不断超预期确认上限在哪里,而24 25的铜供应缺口会让上限的高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紫金依然是更优秀的公司,但是不妨碍螺母获得他应有的定位,盈亏比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算算清楚咯。(20240319)

对于MMT的看法

个人觉得更适合的模型是,本币计价的国内资产是可以自由交易的上市公司,是国家作为集团公司的一部分,外汇储备和海外资产是另一部分,增发股票谁的风险最大一目了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润人,不光是谁的月亮更圆的问题,理论上肯定是可以规避各方面风险的。(20240321)

对于中芯国际的看法

0.75pb买了一些,但也没多买,中芯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在可见的未来他最大的风险是机会成本,而不是衡量一般公司的资本开支、现金流、股东回报那些,他是一家很一般的公司,和伟大沾不上边,内部员工的股权激励常常卖在地板价,也很难吸引优秀的工程师,但是这都不妨碍他在资本市场上的稀缺性,因为太特殊了,所以与其花时间琢磨怎么给他定价和对先进工艺开发进程捕风捉影,不如在0.9pb以下买点就不看了,等到华为黑科技上新闻或者老美又出什么幺蛾子再卖一点。(20240309)

对于CPI的看法

资本开支、联储降息这些因素外,最近定价的是大宗商品锚定全球需求,因为除了内需大本营食品饮料外,制造业、医药这些外需在对抗和高利率的背景下不断被打压,相比较而言,大宗商品需求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要高很多,用高股息来解释有色也是不恰当的,对比煤炭和海油就能看出区别了,另外,会议中没看到让人信服的方案提升cpi也是一个重要的催化。
前段时间的高股息一路长虹,定价的是现金流,转变到现在对需求的定价,虽然都是追求确定性,风偏依然很低,但是已经向前走了一步,等到cpi实质回升的时候,自然会迎来食品饮料和制造业的业绩估值双升。
报告中其他的目标都好说,但暂时没人相信3%,从应对策略上来说,在3月数据没出来之前,有色依然是相对安全的地方,现在高切低为时尚早。(20240309)

在一季报和3月cpi出来前还是有一个时间窗口可以操作的,目前定价的外资回流买白马+消费股盈利拐头+实际利率降低带来估值提升在这个时间点来说大概率是过于乐观和路径依赖了,当然a股本来就是icu和ktv反复横跳,二季度能确认cpi回正就不错了,而斜率又是另外一回事,央行显然是没有今天盘面显示的这么乐观。(20240312)

对于黄金的看法

黄金以往都是根据实际利率定价的逻辑,所以才会跟美就业率和联储表态,但是这次不同的是,伦敦金新高发生在票委偏鹰表态以后,而cmx金并没有新高,说明欧美内部对于黄金的传统定价逻辑产生了分歧,我认为区别在于伦敦金计入了美元信用下降而cmx没有,这也是美滥发货币、各国央行持续买金、美地缘影响力不断下降的一个必然结果。(20240306)

对于重工的看法

301没什么威慑力,做做样子而已,如果说不给上保险不给用swift还是有用的,那海运运费就要上天了,是还嫌通胀不够顽固吗(20240314)

对于重工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跌下来没钱加,就目前而言和船舶已经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快点谁慢点影响没那么大。(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