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房地产已经烂尾了,你又何必新开一剂泻药
信用货币的创造,总的原则必须有一条就是符合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尽量为未来的发展助力,比如贷款给修路造桥建工厂,而且应该尽量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其本质上就是大家都为社会和自己多干活,一起勤劳致富。
而直接贷款给股市,技术上当然是可行的,可是不符合适度甚至尽力的配置资源为未来的原则。这一轮的货币创造过程,只是在股市上空转,既可能带来后续不公平的分配,也不给未来的发展助力。
照文中的思路,股市上有无数的人,那怎么分配新一轮创造的货币呢?很明显,只要分到了钱,就有可能的便宜占。那么每个人都会尽量获得更多的贷款。结果每个人都把房子抵押,获得贷款,那且不就是按照每个人房产价值的比例来进行这一轮的分配。这明显不够公平,不符合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
贷款给股市,总的看就是大家多偷懒玩了一会交易游戏,产出没有任何变化,而且分配很可能不公平,没有体现多劳多得。而贷款给合适的项目,比如修路造桥建工厂,就是大家多干活了,未来的产出就会增加,就是勤劳致富。
其实信用货币的创造,不仅仅是找途径贷出去,而且要思考要收的回,从谁的手里收回来,要有整体的社会效益和回报。贷出去有无数种途径,根本无需过多操心。只是估计只有很少途径是真实可行的。
文中这样的馊主意,一天可以想一万个,可是完全不靠谱,没有正向的作用。
既然房地产已经烂尾了,你又何必新开一剂泻药
挺有道理,但实施起来有难度,第一政府没有获得直接收益,房地产,政府直接获得了土地出让金,股市,政府最多通过居民财富增加,扩大消费,间接带动税收增加;第二按照这个逻辑,应该配置高股息,稳稳增长的股票,蓝筹是首选,这几年蓝筹波动也很大,蓝筹得有稳定基金,蓝筹中中特估是首选;第三,强烈支持融资利率市场化,证券市场创造货币还是得靠银行,证券公司是不能创造货币的,但可以协助银行创造,通过降低融资利率,好处是融资透明了,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解决借款大搬家问题
同意。这也是个人认为在注册制启动之后资本市场后续的走向趋势之一。
更多企业参与二级市场IPO募集资金,也能创造更多货币供给。股票发行的本身就是在创造货币,股票升值意味着市值增加也等同于创造新的货币。股票市值近乎于银行存款,最终的体现就是二级市场的货币创造总量为保证金和股票总市值。
从这个结论看,股市为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的未来走向和核心意义就应该是股市不断创新高,这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其股市一直走强的道理是吻合的。
胡锡进给你点了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