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30喜欢:17

总有些不解,为何汽车、工控这些芯片会紧缺的这么厉害,为了解惑,便整理了一些资料及数据,希望能找到一些答案!

首先, 车规芯片生产受限的原因是整个生产过程的设备都需要被认证,一旦认证不能随意改变。对追求产能利用率最大化的专门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厂商来说,,产线很容易被卡主,而且认证耗时,所以车规芯片难以快速填补产能。

一般来说,晶圆尺寸越大,产出就越多,分摊到每颗芯片的成本就越低,带来的利润率也越高,但现阶段功率半导体12英寸的成本效益其实不如8英寸,因12英寸对工艺制程稳定性的要求更高,随着制程越小,光罩成本和设计成本会越高,因此在成本和工艺的考量下,有相当多的功率芯片仍基于8英寸及以下晶圆生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8寸及以下都被视为老旧、落后的产线,扩产面临困难。根据历史数据数计,投资一座8英寸厂约需要8-10亿元美金,沉没成本高,目前国际一线大厂很多已经放弃生产8寸及以下晶圆设备,转为投资12寸,而国内主流工厂主要精力也放在12寸上, 虽然8寸设备仍有少部分企业在生产,但交货期普遍要2年或以上,但总体来看,全新的8寸产线设备已经很难买到,市场上8英寸晶圆设备一机难求,二手设备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甚至有一款26年前的二手光刻机价格竟涨了17倍。

在2010-2016年间,约超过20座6英寸晶圆厂关闭,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到2024年,全球总计有25座8英寸与60座12英寸晶圆厂规划建成,从以往的情况看,晶圆厂项目停滞的情况时有发生,停滞的因素涉及多方面,如资金到账迟滞、技术能力未达标、设备交期异常或者投资方向变化等,这些产能能否如期建成,只能用时间去验证。

其次,电动车对半导体的需求比传统车对半导体的需求大了5-10倍,一片8英寸晶圆可以生产出几千颗IC,但用于生产IGBT,仅能满足2-3台车的使用,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消耗量很大。” 根据工信部数据,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按照352万辆汽车的需求量,光是IGBT一年至少需要176万片8英寸晶圆,而国内头部晶圆厂今年一季度的月产能为649125片(约当8英寸晶圆)。2022年6月举行的一场论坛上,汽车核心零部件厂商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就曾介绍,博世中国目前的芯片产品平均只能满足汽车厂商31%的需求,虽然预计下半年供给率可以提升到50%至60%,但“缺芯”依然会是主题,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AFS)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全球汽车市场由于芯片短缺累计减产约299.73万辆,预计到2022年底,这一数字还将达到383.62万辆。在供不应求下,汽车领域的许多芯片价格依然坚挺。据《第一财经》援引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的表述称,最近供应链压力有所减缓,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价格有所回落,但幅度还不大,200元到20元,降价幅度超80%”的新闻在芯片圈、社交媒体刷屏,其实这颗芯片原本它的常态价才卖6元,常态价指的是市场行情平稳,供需平衡的一种价格状态。2021年的高价芯片L9369,市场报价一度上涨至3500元左右,如今降至600元,很多人不知道其2020年常态价只要13元,查询某现货市场平台历史报价,目前STM32F103C8T6已经降至12元左右,STM32F103RCT6降至37元左右。他们的常态价实际更低,STM32F103C8T6常态价在6元左右(2020年8月及以前),STM32F103RCT6常态价在10元左右(2020年8月及以前),降价后仍是常态价的2倍-3倍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则认为,近期汽车芯片价格基本稳定,有轻微好转,但要真从目前供需依旧严重错配的行情来看,汽车领域想要解决“缺芯”问题,显然还需要不少努力。$立昂微(SH605358)$ $扬杰科技(SZ300373)$$士兰微(SH600460)$ 

全部讨论

2022-08-29 20:01

@十年八倍:主要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半导体是周期行业,但现实是摩尔定律的放缓,从 2000 年以来的硅周期来看,半导体衰退的持续时间从未超过一年,他们不看好,不正是布局的时机吗?

关键机构和场外资金不看好芯片,8成科技芯片股,股东数都暴增

2022-08-30 16:59

全球第二大模拟芯片厂即将全面涨价 网页链接

2022-08-29 21:02

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了吧,业绩好,可惜机构不给预期,那估值就不会高,要是跟储能一样有100的pe那早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