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增16倍!海思科麻醉新药大卖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8

8月17日,海思科发布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总营收12.47亿元,同比下降2.26%;净利润6982.22万元,下降78.20%;归母扣非净利润5107.95万元,增长93.87%。

别看净利润掉这么厉害,看扣非损益是大涨的。因为去年上半年卖了一个药,赚了6500万美元,所以净利润不好看。

扣非损益大涨,说明麻醉新药环泊酚大卖了。

数据也确实如此,上半年,海思科麻醉品类收入1.29亿元,同比大增16倍。

环泊酚注射液是海思科开发的全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1 类静脉麻醉药物,于 2020 年 12 月获批上市。目前获批适应症有“非气管插管的手术/操作中的镇静和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重症监护期间的镇静”,较去年相比,新增“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及重症监护期间的镇静适应症,同时将“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镇静”和“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两个适应症进行合并,扩大为适应症“非气管插管的手术/操作中的镇静和麻醉”。

与丙泊酚相比,环泊酚具有“两快五少”的临床优势,具体表现为起效快速,苏醒快速,更少用量、更少呼吸抑制、更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更少注射痛和更少脂质输注量。

基于此,环泊酚获得了多个指南共识推荐,包括《环泊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支)气管镜诊疗镇静麻醉专家共识(2020 版)》和《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专家共识(2020)》等。2021 年 11 月,环泊酚参与并通过第五批国家医保药品谈判,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1 版)》,并于 2022 年 1 月起正式执行。

截止到 2022 年 6 月底,2022 年上半年销售数量约 150 万支,已进入 900 多家医院,其中三甲以上医院占比达 55%。同时在美国经 FDA 批准豁免Ⅰ、Ⅱ期临床,直接开展Ⅲ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

据统计,2021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丙泊酚销售额约40亿元,加上丙泊酚中长链脂肪注射乳13亿元,整个丙泊酚类麻醉药市场规模约为53亿元。其中,外资企业ASPEN和费森尤斯卡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销量分别为16亿元和13亿元。

环泊酚要抢占的是丙泊酚合计53亿元的市场,现在半年卖1.29亿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海思科表示今年的目标为销售400万支以上,覆盖超1400家亿医院。按现有数据测算,如果达到400万支,收入将有3.44亿元,毛利率是96.11%,则利润有3.3亿元。能实现吗,得打个问号。

除此之外,主营产品肠外营养系营收减少得比较厉害,上半年收入2.9亿元,同比下降31.56%;原料药及专利技术收入3.32亿元,下降18.30%。

肠外营养系类产品收入下降系因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于2021年中选第五批国家集采,集采后大幅降价导致收入减少。据统计,该产品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的品类中排名第三,销售额市场占比11.98%,同比增长142.37%,集采的放量效应明显。

这一增一减,不知道能不能抵消掉消极影响。

海思科最有想象力的一个事情还是环泊酚在美国做临床,目前已经豁免了I期和II期,直接进入III期,预计是2023年提交上市申请,这才是重磅事件。但是单凭海思科自己是没有能力在美国销售这玩意儿的,最好的归宿是卖给大药企,辉瑞强生之流。能卖多少钱,按惯例,替代丙泊酚3成市场测算。美国的数据不知道多少,但想过去应该不少。

总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海思科在研制剂项目47个,其中创新药16个(含1类13个、2类3个),仿制药26个,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4个,医疗器械1个;主要涉及4个治疗领域,消化道及代谢12个、神经系统7个、呼吸系统8个、心脑血管系统2个、其他领域18个。

BTK-PROTAC也非常受瞩目,这是国内首款、全球第二款进入临床研究的BTK-PROTAC药物。该项目已于2021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目前国内和澳大利亚的临床剂量爬坡试验正在快速推进中,已开展到第四个剂量组,进展良好;美国临床将作为HSK29116全球多中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将正式启动I期临床试验。虽然该项目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在国内却是进度最快的一个。

竞争对手是百济神州

BTK-PROTAC研发难度很大,而且是国内首批进入的企业,能不能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说,海思科很有胆,敢在美国做临床,敢挑战国内没有的新技术。

只不过,这点可怜的营收可能撑不起来啊,研发投入才这么点,钱够吗。2022年上半年,海思科研发投入3.47亿元,同比增长1.52%。

实在捏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