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大健康还会有大行情吗?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个专栏开了好几个月,实在太懒了,没有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只为那五斗米整日奔波。

疫情已经三年了,中国的医疗大健康整个领域也经历了过山车行情。因为新冠,前期体外诊断起飞了,诞生了许多10倍股,九安医疗之类的;然后是疫苗概念,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康希诺之类的,不管上市了还是在研,均有一定的涨幅;然后是新冠特效药,雅本化学精华制药之类。

很难想象,不知不觉间,疫情在信息中的存在感已经非常微弱了。谁又能想到三个月前,SH疫情还闹得沸沸扬扬。为什么突然间,大家都不怎么关心疫情了?

凡是想不明白的问题,想想资金走向就能理解了。以前各地ZF怕担责任,各种全员核酸,动不动三天两检,那时每个人都很有参与感的嘛,现在怎么又不做了?

这当然是钱的问题,医保不兜底了,想做核酸自己财政出钱。主官们想,这回特么得花自己钱做核酸了,那还是算了。不然以前贵了时候舍得做,现在3块钱的采购成本却不舍得做了?还有诸如HN某地要全员核酸常态化,招来一片骂声,笑死人了。

凡事皆是生意。

创新药也经历了泡沫之后的第一次破灭。

恒瑞医药从6000亿跌下来,现在只剩2200亿;百济神州科创板破发、信达生物一度只剩300多亿港元、喜欢蹦跶的君实生物现在还有560亿;一众小型Biotech皆被狠狠地挤了一下水分。

仿制药、原料药都别提了,感觉就像被抛弃一样。

中药在去年年底经历了最后一波高潮之后,现在也没声音了。

医美、医院、体检、疫苗、生命科学、实验动物、CXO等等,虽然还在高速增长,但可能要偃旗息鼓一阵。

本雪球号,旨在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早日发财。